只恐夜深花睡去 ----红楼人物志1200字以上

只恐夜深花睡去 ----红楼人物志

1200字以上 初一 议论文

始   

曹公笔下的美人儿何其多,十全十美的却不曾见,那细碎的瑕疵如同青花瓷上的点缀花,遮掩了人物的虚实,推砌出另一种别样的美感来。   

世上女子千千万,叫人动容的可不多,而史湘云绝对是其中一个。那如同海棠般清朗悠远、灵动飘逸的人儿,想必早已在众人心目中烙刻下了专属于她的那种漫不经心的和谐。   

一   

“打那里来?”——在二十回湘云才第一次出场,前文虽已有多注批有"此伏下史湘云"之语,但字里行间却一直未提,史大姑娘这等重要的角色,怎能不细细讲述,偏偏前文有多次机会,叫人不禁有些嗔怪。不过恰恰是这种始终像几缕飞云一般悄然的出现,预示着隐约带有许多温暖却没有痕迹的离去。众说纷纭的因果,朦胧中浮现出这样的话来:“回那里去?”这样竟真有些“也宜墙角也宜盆”的味道了。   

由此你可能想到这样一个结局——冷月寒秋,江清人静,湘云一声声的“爱哥哥救我”将寒塘渡鹤影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不由得泪下。可你我一定会在泪尽时发现,那个人怎么可能是我们被喜欢着的湘云。还记得“却喜诗人吟不倦,肯令寂寞度朝昏”的心境吗?还记得“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的风骨吗?还记得“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的豪迈吗?这些点点滴滴的诗词诵句,才是湘云的化身,她也许会在无意识中忽略自己,但却绝不会因认命而辱没自己的人格。   

“原应叹息春风晚,差忒情欲巧妙云”,你我皆知,走经岁岁年年,一切都像云一样被西风吹去了。   

二   

自古有云:“但愿长醉不愿醒。”通本而论,娓娓而来的睡姿形形色色,千奇百态,诸如第七回末有焦大醉骂,第二十八回中也有倪二醉而任侠,亦或是第四十一回的刘姥姥醉卧怡红院,第四十四回的凤姐还会醉后泼醋,还有那怡红夜宴众丫头任性地喝,醉中唱曲忘了羞臊,黑甜一觉,竟不知所之……而醉后眠于园中山后,青石为床,落花作枕,梦中唧嘟,犹说酒令,这样举手投足中散发的刚柔并济,只能属于史湘云,决不会有第二个。   

正是这在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卧芍药裀》中的精彩描述,让湘云开朗豪爽的性格如此清晰地跃然纸上,让人拍案叫绝。   

心意明媚,行动亦不犹抱琵琶,就是如此旷达的女子趁兴时大块吃肉,忘形时挥拳拇战,偶尔男儿装扮,白日里佻达洒脱,顾盼间神采飞扬,须眉也须自拙。这绝非一种出世孤傲,而是一种令人欣赏的本性使然。   

面对这样一个人物,谁不觉得可爱呢?谁不为之倾倒呢?   

三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在七十六回那年仲秋节的日明之夜,即使再强颜欢笑,也难掩一派肃杀破败之气,更何况远处还传来一阵阵呜咽凄清的笛声,俯栏垂泪,湘云随黛玉共同吟唱出这样的绝句。掩卷沉思,湘云的身世甚至不黛玉还要凄苦,却从未整天孤芳自赏,哀怨不已,而是简单快乐,懂得创造属于自己的小幸福。所谓“巾帼而须眉”,看似矛盾不过是率真性情的外露,与人相交、一片本色、无功利之心,着实讨人喜爱。   

走笔至此,不难发现湘云于全书而言笔墨并不浓重,可地位却尤为重要,也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那曲折隐晦的细枝末节,那凄凉深切的爱情悲剧,统统都在黑暗中交织成了四个鼎盛家族逐渐吞噬覆灭的深切哀歌。看《红楼梦》,它并不刻意表达什么,也无意于告诉你什么,只一幅场景一幅场景地从容描绘出那样庞大的时代,就像生活在说它自己。那样地不疾不徐,温厚淳和,那样地历久弥新,永不消退,那样地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心。可就是这样的一面透亮镜子,谁能正解“一把辛酸泪”的“其中真味”?   

无人予答。而你我虽不能及,却必然能隐隐约约地在其中寻出自己暗藏其中的清清浅浅的影子。   

尾   

咿呀的轻喃,浅浅的红晕,那人儿在树下只知痴笑,被岁月磨砺的脸,娇憨放达的情态……这些间断的画面拼成了那支离,绝美的画面,纷纷乱乱,只凝视了一眼就仿佛如隔千年。你在月色那头,对着我笑,抬起纤细如玉葱的手对着我找,转身间却只听见凉薄的断语“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幽幽的山石间,醉卧沉酣的湘云,被封尘了的身影,酡红沉梦的日子,淀在岁月的长河里,在落花飘摇着的残影中远去了,不再回头。   

唯是那一眼,恍然千年,一切不复。   

只恐夜深花睡去。   

也恐石凉人离去。   

只想做真实的自我

1200字以上 初二 散文

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行为及人格的影响更重要,因为它是个体自我知觉的体系与认识自己的方式。如果你去问一个六十年代初的北方人,他会说:每天可以吃到米饭。如果你去问一个八十年代初的北方人,他可能会回答:有自行车,缝纫机,电视。这表示这个标准非常不确定。你知道,在二十多年前,很多人希望成为一名工人。过工人的生活,那个时候的人们认为这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事。但现在,很少有人再这么想。所以,你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并不是由你自己决定。他取决于你所生活的社会的共识。

人们都说最幸福的有两种人,一种是傻子,另一种是聪明人,一者看不透社会的黑暗,活在自我的世界里,没有欲望、没有贪婪,单纯无暇的生活一辈子,一者是把社会的黑暗看透,靠自食其力、自力更生、从容不迫简单快乐的生活,所以关键看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最可怕、最无耻、最没人性的就是用高智商去欺骗单纯简单的人。多数人都无可避免的受到潮流的影响,少数人认为自己可以特立独行,但仍旧无法摆脱影响,他只是受到少数人的影响而已。其实本质并无不同。如果你生活在二百年前的欧洲,你可能会希望得到一套燕尾服,还有那种紧身裤,那种在今天看来非常傻的装扮,在那个年代是非常体面的。因此你实在不能把这些东西当做自己。如果自我概念形成的时候出现偏差,也会因此统统把相关的客观事实扭曲,这种扭曲就成为我们认知的误区,经由人格的心理问题也就由此产生。

找到真实的自我,也并非难事。因为人的思想不一样,所以每个人的命运是不一样的,我相信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做一个真实的自我,不被社会的黑暗侵蚀,不管怎样不违背自己的良心就好。你只需要找到内心的真实想法,真实感受,不要犹豫,因为那就是你真实的自我。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必因别处的光芒而黯淡,就用体内的光照亮自己吧,在此之前,先拥有一双善于认识自我的眼睛,学会用心感受生活,用脑经营生活,才会使自己真正的快乐。不为失败找理由,只为成功找方法!人其实很奇怪,总是喜欢受自己意识所控制,做虚伪的自己,尽管有时候是情非得已,但是那样真的很累。认为自己能学习到就学习,认为学习不到就置之不理,没有资格去评论别人的话是对还是错,我认为还是要见解“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说法。

要找到真实的自我,首先要弄明白的是,什么是自我。真实的我,那么我应该从一出生就喜欢酥油灯的味道,喜欢逮麦田里的小仓鼠。但并非如此。我记得我五岁的时候更喜欢席地而坐,捏弄泥巴。而且,我现在喜欢的东西,并不代表以后喜欢,如果你让我现在喜欢我五岁时喜欢的东西,我就有可能被视为神经病。好在我已经不喜欢了。因此,你无法把自己的喜好当做真实的自己。那只是你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习惯而已。现在的孩子们听说喜欢的是奥特曼。但这不表示我们有什么不同,如果他们生长在我们的年代,也会喜欢我们喜欢的东西。这些只是我们无法抗拒的影响力的结果。把这些东西当做真实的我并加以维护是我们所能做出的最愚蠢的事。我只是我,不会总拿自己和别人比,我没有那么强烈的嫉妒,我只因自己的快乐而快乐,自己的悲伤而悲伤。我只是一个凡人,不能够把所有的事情做到至善至美;我是我自己心中的明星,我想在我的心中闪光……如果可以,我只想做我自己!

每个人追求的不一样,所以用的手段不一样,我们既然改变不了别人,就做好自己,难得我们还有很多业余的时间给别人操心吗?只要自己的亲人、朋友都好一切才会更好!人最终呈现的都是束缚于大地的庸常之心,拖沓冗长毫无作为。自我重新回归的时候,总是让人破碎。当我们对彼此持有怜悯和理解,其实是对自己持有愉悦和理解,如同一种真相浮出。当看清楚这一切,执着的偏见,评断,妄想和幻觉,便如一面镜子的碎片,坠落地面,无法成形。生活还是很美好的,矛与盾,黑与白,是与否,得与舍都是必须相对的。没有完美的事情,没有不裂缝的感情,没有太多高尚的人,重要的是我们要勇敢接受,而不是逃避,这些才是最真实的。因为我们对某些不愿意承受或者害怕的东西会产生心理防御机制,这些机制会让我们片面而扭曲的认识自己。比如一个人本来还算健康,但是他认为只有没任何疾病才算真的健康,于是只要有风吹草动就会引起焦虑,最后发展为疑病症。这就是对自己客观自我认知的误区所致。

做真实的自己,就是不掩饰自己的喜好,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说自己想说的话。真实的人,随性而为,不强迫自己。人生如一束束鲜花,仔细欣赏,才能看到它的美丽;人生如一杯清茶,细细品味,才能赏出真味道。无法给予世界以意志,因为在接受这世界所有规则。没有信仰,不管是对爱,还是对真实。试图抓住一切愉悦,却拒绝负荷创痛。不相信感情所代表的光,始终警惕和躲避黑暗。做自己就是去做那些你想做的事,拒绝那些你不想做的事。活得真实,乃是一层人格的亮色呀!只有在真实的人生中,多了一份与人的友善,少一分心灵的冷漠;多一分人生的快乐,少一分贪念的疲惫。此时,在静默的深夜,将自己放归原始,闭上双眼,用心去感知远离喧嚣的静谧生命,将满身尘土抖去,化作一片片秋日的枫叶,让灵魂在宁静的树林间自由穿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议论文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