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圣诞树_1200字1200字

关于圣诞树_1200字

1200字

关于圣诞树,有一个故事。以前德国的亚尔萨斯,是出产圣诞树的地方。根据传说,有一位隐修圣人,他的名字叫弗乐伦亭,住在亚尔萨斯的一个树林当中,他非常喜欢小孩子。有一年的圣诞节,他希望附近的小孩子,都能在一起快乐的玩,但是很贫穷,没有钱买孩子们喜爱的玩具和糖果,因此他为这件事很伤脑筋。  一天早上,弗乐伦亭在树林中散步的时候,忽然看见一棵小杉树,树上堆满了雪,枝上挂着许多小冰条,经过太阳一照射,闪闪发光,非常的漂亮。他就把那棵树弄了回来,种在盆里面。又在树林中,捡一些野果子,再和上面粉,做成一些十字架,或星星形状的小饼,挂在树枝上面。又用一些小蜡烛,插在树枝上,结果把那棵树,装扮着五光十色,非常的美观。到了圣诞夜晚,弗乐伦亭打起钟来,孩子们听到了,都跑到他的茅屋里去。大家围着那棵树,手舞足蹈的唱着圣诞歌曲,然后弗乐伦亭把糕饼分给孩子们吃,大家过了一个快乐的圣诞节。以后,这个习俗流传起来。  一八三七年,德国的海伦公主,同法国的一位公爵结婚以后,圣诞树也随着她传到了巴黎。一八四一年,维多利亚的丈夫,把一棵圣诞树,放在温德莎宫门前。这种风俗由皇家传到贵族阶层,而后风行到了民间。一八三○年,大批的德国移民到了美国。这些人有天主教友和基督教徒,大多散居在纽约、新英格兰各地。他们的圣诞树引起了当地人们的注意及模仿,以后圣诞树便风行在美国各教堂、各家庭。现在世界各地,尤其是欧美及澳洲各地国家,圣诞树成了圣诞节里面最热闹而可爱的装饰品,点缀着圣诞节的多采多姿。它启示了人们了解庆祝圣诞的意义,它象征着快乐与希望。因为救世主的诞生,带来世界人类的和平与友爱。  每年圣诞节快要到的时候,与圣诞节有关的圣诞卡、圣诞节、圣诞老人、圣诞音乐等等都出场了。关于圣诞树的装饰,世界各地似乎大同小异。由于圣诞节是在冬季,所以圣诞树所采用的都是常青树。多半是四五尺高的小棕树、或小松树,栽在大花盆里面,树上布满五颜六色的小蜡烛或小电灯,再挂上各式各样的装饰品与彩带,以及孩子们的玩具,和家人所送的礼物。装饰好了以后,放在客厅的一角。如果是放在教堂、礼堂、或公共场所,圣诞树则比较高大,而树的下边也可放礼物的。  根据圣诞节习俗的记载,第一棵圣诞树,是白冷城路边的一棵小棕树。在耶稣降生的头一天晚上,圣母玛利亚及圣若瑟,走到白冷城时候,非常的疲乏,圣母就在那棵树下休息了一会,那棵小棕树,好象受宠的样子,展开它的树枝,给圣母抵挡吹来的冷风。就在那个半夜里,耶稣基督诞生了。这时候,天上出现了一颗特别亮的星星,发出奇妙的光芒,直接射到那棵小棕树的头上,盘旋成了一道美丽的光圈。从此以后,小棕树在圣诞节中,就占了一席光荣的地位。至于圣诞树风行到全世界,也只是十九世纪的事。中古时代,德国流行的宗教剧,在伊甸园的一场戏,天主造人以后,亚当夏娃背叛天主的时候,戏中用一棵挂满了苹果的棕树,代表着「生命之树」或「知善恶树」。后来信友把戏中的「生命之树」移到家中去,象征着救世主的来临。随着这个象征的发展,到了十五世纪,装饰圣诞树,就已经成了一个习俗。[复习必备 | 海量免费学习视频资源点击“学而思轻课APP”]

圣诞夜_800字

900字

流光溢彩满城欢,青松霓虹竞辉耀。  敢教红帽换鞭炮,直把圣诞当元春。  这是现在中国圣诞节前的真实写照。与西方的相比,中国的圣诞节似乎变得更隆重,更炫目。随着国门逐渐打开,西方的文化、思想及价值观念逐渐冲击着我们的生活。也许你会感到奇怪,中国人很少有对圣诞节起源与发展有多少了解。对于节日的传统文化与内涵,人们似乎更热衷于节日的庆祝方式及娱乐消费。如此说来,中国的圣诞节已经变味了。  相比于跃动狂欢的中国人,圣诞节中的西方人显得更加宁静而充实。多数美国人喜欢在比肩接踵的商场里购物,愿意用传统的书信方式悄给别人祝福的信息。因为在喧哗的环境中营造出一种节日的亲切感和欢乐感,从中体味上帝创造万物的恩德;一笔一划中勾起了对往日亲朋好友的思念与珍惜。西方人就是这样,通过节日来渲泄积蓄心中的情感,相比中国人单纯地嬉戏玩乐,岂不更倍添珍贵。  嬉戏玩乐,寻找狂欢刺激,这不是我们本身的问题,是文化认识的问题。作为一件舶来品,圣诞节继承了西方的文化特征,却失去了本质的文化底蕴。面对西方文化的迅猛传播速度,气势磅礴的宣传功势及巨大的潜力与利益,让含蓄内敛的中国文化无所适从,日积月累的文化底蕴发展模式跟不上时代潮流。于是,人们走入文化吸收的死胡同——妄图以修饰发展传统文化的方式粉碎外来文化,达到名利双赢的目的。  纵观现今,难道现在的文化岔路我们面对的少吗?沉浸于圣诞欢乐的年轻人因为工作繁忙而推辞了团年饭;陶醉于情人节甜蜜中中男女淡忘了中国的元宵节……物质文明几乎掩盖了中国传统文化,并将以更强大的功势进逼。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从根本上了解外来文化的内涵,从内涵中了解外来文化的精髓。最理性的选择,莫过于支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促进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统一,从而达到民族精神和外国文化价值观的协调。  于是,我们要学会以理性思维接受节日文化,学会以感性的情意体味节日风味与欢乐,让自己成为一要火柴,照亮人们的眼睛,照亮文化的发展道路,为圣诞节添上一份新的光采。[复习必备 | 海量免费学习视频资源点击“学而思轻课APP”]   今年的圣诞夜,繁华依旧,却暖在我心头,我清晰地看到,在文化交融的发岔路上,那条路,虽然模糊却很实在,一条很有内涵却不失韵味的实在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