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国梦”1200字以上

我的“中国梦”

1200字以上 高二 议论文

十八大为全国人民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人均收入都翻一番的新要求。十八大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上提出的新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同时,十八大还提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解决收入分配较大的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共同富裕”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小康社会。可以说,有十八大会议精神的指引,和中国共产党正确的领导,实现“小康梦”是美丽而又可及的。

“中国梦”是强国梦,强国梦即国家富强梦。十八大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之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欣然的可见,中国已经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民生产总值实现了翻番。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里,中国在经济社会建设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从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我们见证了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成就与荣誉。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成功加入世贸组织,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的顺利发射与回收,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第一艘深海潜水器“蛟龙号”的顺利下潜,第一艘绕月飞行器“天宫一号”的顺利升空,第一艘航母“辽宁号”的顺利下海。中国一次又一次的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这些都在说明中国更加自信了,中国因底气而自信,因自信而强大。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也取得了重大历史突破,处处可见的“MadeinChina”也正逐步向“DesigninChina”而迈进。中国制造、中国市场、中国投资、中国伙伴、中国责任,这些都是更加强大的中国留给世界的印象,这些印象直观而又客观,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更加强大的中国正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强国梦”离我们越来越近,看得见也摸得着。

“中国梦”是复兴梦,复兴梦即民族复兴梦。中华民族有着上下5000年的璀璨历史,曾经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文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曾经饱受欺凌,山河破碎、民生凋敝,但“中国梦”在无数矢志于民族复兴的仁人志士心中从未泯灭过。梦想不灭,希望永在。“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五四”运动以来,汇聚了中华民族先进分子的中国共产党,<莲山课件>率先破解了“中国梦”的密码,找到了实现“中国梦”的路径,波澜壮阔的铸梦世纪工程大幕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续推进,“中国梦”的动力之源全面激活,“风景这边独好”的“中国故事”精彩呈现,中国人民从未像今天这样离伟大的“中国梦”如此之近。中国的发展必将影响着亚洲乃至世界。

我们的“中国梦”既不虚幻也不遥远,“小康梦”、“强国梦”、“复兴梦”,个人的梦,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共同构筑成了我们的中国梦。我们的“中国梦”切身实际,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党的领导,与十八大的会议精神密不可分。可以预见的是,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仰,脚踏实地,苦干实干,我们就一定能拥抱美丽的中国梦!

作为一名90后的青少年,我面对“中国梦”更是热血沸腾、激情四射。我知道实现“中国梦”是我们的使命,在思想、本领和作风上找差距是我们的要求。通过学习两会以及“中国梦”的精神,我们应当充分了解国际国内形势,认清大局,明辨是非,站对立场,坚决拥护党中央作出的决策和领导。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履行我应该履行的责任与义务,从细微处着手,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开始,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应该积极的思考问题,客观的分析问题,有效的解决问题,勇于创新,不断完善发展自己,将个人梦想与共产主义事业的梦想相结合,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为我的梦努力,为“中国梦”加油!为“中国梦”喝彩。

地震改变

1200字以上 高三 议论文

路透社记者埃玛·格雷厄姆·哈里森在中国地震灾区映秀采访后,写了一篇报道,其中写道:“那些失去了一切财产的人们却不断往我手里塞吃的、喝的。一个为失去了女儿而伤心的老人还不忘吩咐自己的丈夫给我做一碗面条”,“我狼吞虎咽地吃下面条,有些不好意思,但在24小时都靠饼干和花生充饥的情况下,这碗面条让我充满感激”。

送给饥饿的人一碗面条,在我们看来实在是平常得很,比之灾区那些舍命救人的场景,更不算什么。但是,这已经让来自异国的记者感动不已。或许,在很多西方人的心目中,中国人都是守财吝啬的?

还有社会各界踊跃捐款、献血,志愿者赶赴灾区,等等,在我们看来,几乎是无需动员的自然而然的动作———济弱帮困,在中国人的基因库里从来就不曾缺失。但是,这也引起了西方媒体的惊奇。

真要感谢这次地震的信息开放,通过这样一个机会,在西方媒体的版面和荧屏上,比较集中地展示了作为整体的中国人的精神:富有同情心,慷慨和爱。

做了25年外交官的吴建民有过一个很深的感受,他发现到过中国的外国人和没到过中国的差别很大,“到过中国的人很多事情比较融通,没到过中国的对中国成见比较深。”

当然不可能奢望外国人到过中国才改变对中国的看法,媒体的作用因而巨大。这次地震中国从政府到民间的应对,已经改变了一些西方媒体对中国的看法,而通过媒体,也必然会改变许多西方人对中国的看法。美国《时代》周刊22日刊发文章就说,“地震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认识。”诚然。

而同样,在世界和中国的“零距离接触”中,中国人感受到了世界什么?

中国的灾难也是世界的灾难。秘鲁等国宣布了全国哀悼日。欧洲议会和美国参众两院通过相关决议,对中国表示同情和慰问。多个国家救援队的搜救。还有媒体,对中国抗震救灾也做了相对客观的报道,美国马里兰大学全球华人事务研究中心主任戴博说:“在中国和在美国的记者,包括社论作者,都认为中国此次对地震的反应挺好,我几乎没有看到什么批评中国政府救灾行动的措辞。”“以前一些美国人在看待中国政府的行动时,总带有一种‘愤世嫉俗’的态度,质疑其动机和用心。而这次,包括持这种态度的人在内,都觉得中国的反应速度、行动和效果很好。”

中国人不难感受到世界传递来的温情。这也同样会改变许多中国人对世界的看法———而就在一个月前,奥运圣火传递在一些国家受到干扰,曾经激发了中国人强烈的民族感情和爱国情怀。

那次,长期在中国和世界之间游走的中国驻英大使傅莹感叹道: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这堵墙太厚了!而这次,中国和世界都发现:这堵墙还会存在,但是只要双方付出努力,尊重和实践人类的基本价值,这堵厚墙会慢慢变薄。

影星莎朗·斯通一句错话,不但引来了中国网民的抗议,也同样引来世界其他国家网民的痛骂。因为她的话触犯了人类最基本的价值:人的生命高于一切。而生命的价值,可以超越国界,超越种族,超越历史,超越利益。当中国向世界宣示“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时候,和世界的对话就有了共同语言。

对许多还没有经历过像汶川地震这样巨大的国家灾难的年轻人来说,因为信息的透明,这次地震会让他们有深切的痛感。而经历灾难、记忆灾难的人,一定会对别人的援助而铭刻不忘。圣火传递被干扰让我们愤怒,抗灾救援又让我们感怀。世界并不总是冰冷,也并不总是火热。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复杂和多面,这就是真实的世界。我们的成长,就是伴随着这样复杂的过程。而恰恰是这样的复杂,让我们成熟,让我们理性。

正如“世界猛然发现了一个在危难时刻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真实中国”一样,全球化的时代,中国如何面向世界,认识世界,融入世界?既能坚守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和价值底线,又要有包容世界、理性应对的胸怀和智慧,这或许是汶川地震给中国人带来的另一个“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高二
议论文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