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信念不被打碎1000字

只要信念不被打碎

1000字 初三

毕业班的我正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从未松懈。然而,曾经的我也有过低谷,迷失了方向,放弃了梦想。

八年级,刷微博在班级里火了起来。每一天,大家都在谈论微博中的奇闻异事。听他们绘声绘色,唾沫横飞地讲诉微博中的头条新闻与各种令人捧腹大笑的趣话,我也忍不住放下手中的笔,抛去书桌上的作业,将考进一中的梦想置在一旁,好奇地凑在一堆同学中。当他们建议我也注册一个账号时,我欣然答应了。

就在一瞬间,我被微博里的世界所吸引。我常在课上走神,想着昨晚刷出的段子,想着下课,想着放学——我就能自由地“刷屏”了!同学们笑道:“曾经的好学生也成‘段子手’了!”我不以为意,认为这是一种夸奖——至于梦想么?离中考还有两年呢,没什么好紧张的,我的成绩一向稳定。那段时间,我总是这样对自己说。

时间如白驹过隙,在日复一日的刷屏中,期末考如期而至。在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我仍抱着手机进入梦乡,手机屏幕闪烁着微博的网页。考试的那一天,我顶着黑眼圈,无比自信地走入考场。语文科提笔写下名字,却不知第一题拼音该写什么汉字;英语科单词也浑然忘得一干二净;数学更是一塌糊涂;历史是最简单的开卷考,然而我的课本却丢在了家中……现在回想都不知当时是凭什么自信的,真是无知便是无畏啊。

成绩公布,惊天霹雳。似乎所有人都知道结果会是如此,唯有我是个局外人。

至今还记得班主任的那句话:“从你上课的状态,我就已预料到你的成绩了。找你谈过,你却丝毫没有放在心上。”老师拍拍我的肩,又道,“迷失了方向没关系,记得找回初心。”

是啊,我的初心,我当初的梦想呢?那段时间的我,犹如迷途的羔羊,一心沉浸在网络中,不可自拔。我曾有的所谓梦想,成了遥远的,渺小的一株草;我曾不屑的网络游戏,取代梦想在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细细思考,原来是我忘记了初衷,丢弃了梦想,才至于到今天这个地步。但只要信念不被打碎,如果我重拾初心,我就不再是失败的我。

我注销了微博账号,重新做我原来的“好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无论身边人如何谈论,下课时依旧能静心作业;每次小考都当作大考来对待,毫不松懈。同学们又说:“她变回原来的‘学霸’了。”我只是笑笑,在心中对自己说:“我只是要做回我自己,做回那个信念坚定的自己。”

日日盼望的期末考终于来临。我认真复习了所有科目,检查没有遗漏后早早进入梦乡。手机静静地躺在床头带锁的抽屉里。我自信地走入考场,面带微笑地写下答案,笔下淌出的,是我的努力,也是我坚定的信念。

我曾经历失败,但它没有击败我,更没有打碎我的信念。我总是在警醒自己,告诉自己不能懈怠,要振奋,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实现自己最初的梦想,赢得最终的成功。

知识改变命运

750字 初三

我常对自己说:“知识改变命运。”

只有广泛学习科学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回顾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多少古人通过学习知识,或成为一代名臣,或建功立业。吕蒙在孙权的劝导下,学习兵法战略,终而白衣渡江,夺取刘备的荆州,杀死威震华夏的关羽。匡衡凿壁偷光,最后成为一代名相。宋濂冒雪求学,寒窗苦读数十年,终于辅佐朱元璋开创新王朝。战国时期苏秦头悬梁,锥刺股,努力读书,而后用非凡的才能合纵六国攻秦国,拜六国相印。这些闪烁的五千年历史灿烂星空的英杰们,正是通过学习知识,成就了辉煌的人生。

然而也有人不学习知识,即使他们天赋异禀,但最后却暗淡在平庸的人群中。方仲永天资聪颖,五岁就能“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可他不学习知识,最后“泯然众人”。

可见即使在封建时代,知识被统治者禁锢,可它也对一个人的成败起到关键作用。天赋平平的人有了它功成名就,天赋非凡的人没了它埋没在人群中。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机器取代了手工,互联网等新生事物纷纷涌现,知识更加重要,更能改变我们的命运。无论是工地上的挖掘机,还是道路上行驶的火车,亦或是矿洞里的钻头,都需要知识来驾驭。马化腾凭借着丰富的互联网知识,发明了QQ,不仅改变了自己的一生,还改变了成千上万的中国人的生活。钱学森用他在美国学习的物理知识,回国发明了导弹,从一个普通的留美学生成为了“中国导弹之父”。袁隆平在他卓越的农业知识的基础上,发明了杂交水稻,解决了许多人的温饱问题。习近平在上山下乡时带着一大箱书,在劳动之余不忘汲取知识,最后从千万同辈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国家主席。

由此可见,在大变革的时代里,知识对一个人所起的作用超过了以前那个发展几乎停滞的时代。知识的的确确可以改变命运、

所以我作为一个中学生,应当吸取古人的教训和经验,谨记并常对自己说:“知识改变命运。”并落实到行动上,认真刻苦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成为一个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并且对党、国家、社会和民族有所贡献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三
10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