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铁树550字

姥姥的铁树

550字 初二

姥姥家门前的两棵铁树,从我小时候到现在,一直都绿着。

它们是姥姥年轻时种下的,分别种在房前花圃的两边。姥姥说,刚种下时,只有一个花盆那么大。现在,直径已经有一米多宽了。

与其它的树不同,它长得矮矮的,枝叶绿绿的。整个枝条上又密又整齐地排满了又长又尖的刺。那刺便是它的叶,很扎手的。因此,小时候,每当我和弟弟不听话或者不好好吃饭,姥姥便会折下一根铁树的刺来教训我们。我和弟弟也喜欢把它的刺折下来玩,于是,总有几根枝条被折腾得光秃秃的。姥姥要是发现了,都会来制止我们。

小时候,总能在铁树上看到几只正在爬行的小虫。或许是有虫子在上面产卵,也或许是从菜地里爬上来的。二三厘米长的青色小虫,肥肥的,软软的。

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当初只觉得这虫子很好玩,徒手去抓,放在手上看着它慢慢爬。只要看到虫子,我就会把它抓起来,要么玩一会又放回去;要么装在矿泉水瓶里养着,但最后总是连虫带瓶弄丢了。当时,每次总能看到三四只小虫,可能因为经常捕捉,已经绝迹了。现在想起来,那些虫子似乎是某种蝴蝶的幼虫。想想我当时害死了那么多的蝴蝶……

姥姥很爱护她的铁树,过一些日子,她就会把那些老旧的枝条折下来,让新生的枝条有足够的生长空间。浇菜时,也会给她的铁树浇浇水。

铁树的花长得像只巨大的毛毛虫,直挺挺地立着,浑身上下长满了细密的绒毛,样子怪神秘的。

今年,铁树又开花了,青色的小虫又不知从何处爬了出来,却不见姥姥慈祥的笑容……

话丧事

750字 初二

之前看到一则新闻——泉州哭灵女哭出“血泪”。这引起了我关于丧事的联想。

在我小时候,我二舅公过世了。我们围成一个圈,哭灵女在圈内跪着绕圈。她手里拿着话筒和二舅公的相片,嘴里不知在唱些什么。她经过我的时候,我打量了一下她:穿着一身白衣,脸上打着白得吓人的粉,眼睛周围还是粉红色的。再次转到我跟前时,我惊奇地发现她的脸上眼角有几滴粉色的泪珠,虽然我与二舅公从未谋面,但也不禁想:这样的一个人为他而哭,他会满意吗?

去年,小区里有位老人过世了。这位老人也许比较“德高望重”,丧事整整办了一个星期。中午,你正想小憩,突然楼下就传来了哭灵女低沉的“歌声”,每句词后面还跟着一个抽噎的声音,背景音乐是哀乐或者胡琴声。当你适应了这些音乐,“爸爸啊!”一声大喊,击破你的耳膜,直达你的内心!这种方式的宣传效果特别好。方圆十里的人,无论知不知道死者,都会被一种悲凉的气氛所感染,真心点个赞!

上星期,我正走在放学路上,迎面遇上了一个送葬队伍,恰好停在了十字路口,不仅切断了一条路,还让两条路少了一车道。紧接着哭灵女在队伍中说起话来,每句音调从低到高,还押韵,可惜我一句也听不懂。两排晚辈蹲在地上,大人们恭恭敬敬地低着头,小孩们却东张西望。其他随行的鼓号队、花圈队可以歇歇了,于是喝水的喝水,抽烟的抽烟,聊天的聊天。队伍的上方举着许多死者的照片,还有电子屏写着名字,用意至今仍是个谜。终于,哭灵女把话说完了,于是又开始放音乐。令人费解的是,放的那些歌都是一些快节奏,甚至有些喜庆的歌,无一例外。难道是为了使大家变得乐观,重拾生活的信心?

曾听一个叔叔说过:“我要死在安溪,因为这里的葬礼最隆重。”但,我想,“哭灵女”毕竟不是丧者的子孙,她们的“哭”也是给外人看的,有必要吗?老人在堂是个宝,儿孙们应多多孝敬;老人升天,是去极乐世界享福,还是节哀顺变吧。

这种“隆重”的葬礼还是“简洁”些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