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读后感之:武松打虎的启示_550字550字

《水浒传》读后感之:武松打虎的启示_550字

550字 初二 读后感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读完《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实在是一篇关于英雄描写的经典之作。作者对于武松打虎全过程惟妙惟肖的描绘,读来犹如亲历一半。我们既为武松醉醺醺迈步景阳岗突遇猛虎而捏一把汗,也为武松的临危不惧的英勇豪情而油然起敬。

武松在景阳岗下的一家酒店,一口气喝下了十八碗“出门倒“,把一个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的英雄豪杰,活脱脱的展示在我们面前。尽管有店家“三碗不过岗”的规劝,尽管有官府关于景阳岗大虫(猛虎)的警示,可英雄武松却是“艺高人胆大”,“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当他突遭与猛虎相遇时,尽管也“酒都作冷汗出了”,甚至慌乱应付对之际,手中唯一的武器——一根哨棒由于击打在树上而折断了,可英雄就是英雄,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武松凭着平时苦练的一身好武艺,灵巧地避开了老虎的“扑、掀、剪”,硬是用一双“铁”拳,生生把猛虎击毙。

书中另一位水浒英雄黑旋风李逵,也在沂岭一人独杀大小四只猛虎,由于描绘的不如武松徒手打虎这样的淋漓尽致,使武松打虎的英雄壮举,千古留名。

古人说的好:“书到用时方恨少”,从武松敢于徒手打死老虎,一方面显示了他的过人胆识,另一方面还是他平时刻苦努力操练“十八般”武艺的必然结果。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只有平时刻苦努力地学习,掌握足够丰富的知识,才能在面对诸如考试、突发事件等,也像武松遇到老虎一样,沉着应对,并最后取胜。

初二:罗昊

端午习俗

450字 六年级

一提起五月初五,大家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在端午节这一天,家家都要吃粽子,粽子是用叶子把米饭包起来,包成三角状,再用细绳子缠起来,放在锅里煮。煮完之后,掀开锅盖,一股热气扑面而来,锅里的粽子叶子显得更绿了,像是腌了几个星期的腊八蒜,又像是一年常青的冬青,充满了生机。里面的米饭也散发着热气,像雪一样白,咬上一口,仿佛进入了人间仙境,像棉花糖一样软,入口即化。但是,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呢?那得从千年以前说起。

有一个叫屈原的人,一心想为国效劳,他爱护百姓,保护百姓,因此广受人们的敬爱。可惜,朝廷中的人们不支持他,还诬陷他,最后,被逼无奈,屈原跳江自杀了。人们得知这个噩耗,便包起粽子,投入江中,不让江里的小鱼、小虾吃屈原的尸体,让这位善良的人永存。因今日是五月初五,被后人称端午节,并且在这一天,人们都要吃粽子,来纪念这位英雄——屈原。

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放假,在家中休息。街上卖粽子的特别多,各种馅都有。大人们给孩子们讲屈原的故事,让所有人都不忘记屈原。

五月初五,这是个神圣的日子,我们永远都会记在心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读后感
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