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秋雨出新书1200字以上

我看秋雨出新书

1200字以上 高一 叙事

今年的夏天似乎特别的长,“立秋”都过去好多天了,天气依旧热情洋溢气温依旧居高不下,想享受场诗意般的秋雨看来还得等上一阵子了。不过,这大自然的秋雨未至,咱大师级的秋雨

可就又登场亮相了。

余秋雨出新书《问学》,据说是对电视节目《秋雨时分》的旧稿整理,并且是缝缝补补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可见咱们秋雨大师不上网也是有原因的,人家忙嘛,哪有空陪你在网上唇枪舌剑浪费口水!————但是,又据说在对旧稿的删删补补中还是有一些新的内容的,比如他对攻击他的人的“解读”,当那些个“别有用心”的人骂他缺德时,他一分析才发现:原来那些攻击他道德缺失的人,才是真正的道德缺失,是借著名人在完成一种自我精神补偿。

老实说,他的分析一点也没错,的确是有人会抱着借名人来炒作自己的”野心“,因为名人好比辣椒,当作佐料来炒炒正好可以让自己能迅速在网上大红大紫起来,就仿佛我们南方人吃麻辣火锅,那个辣啊,实在是爽歪歪也!不过有一点我们还是得考虑清楚的,就是秋雨先生所说的“借名人来扬自己的名”里,那些被人用来批评他的事,是空穴来风呢还是证据确凿?别的有争议的不谈,就说“收受深圳豪华别墅事件”、“含泪门”、“故居门”、“大师门”,这些恐怕不是某些人捏造的吧?既然不是捏造,那当我们对其进行分析,得出个“道德不大好”的结论,似乎也并无不妥。或者说咱们秋雨大师希望我们说话婉转点,就说他是个穿了件只有三个口袋的中山装的大师,他可能就勉强接受了。如果是这样,我是乐意按先生的意愿做的。

其实吧,如果我们除去秋雨大师的道德问题,他的文章还是十分可读的。我2006年读高一刚接触他的文章时,在没有知道他那么多“奇闻逸事”时,我是深深地被他文章所感动,对他是深深敬佩的。可惜啊,如今的网络实在太不“道德”了,都不懂给人家遮遮羞,一会儿“文革身份”一会儿“含泪门”一会儿“捐款门”,搞得原来对大师心怀敬意的我也怀疑起大师的品德来了————这可是在他文章里丝毫看不出来的!

所以说,如果我们读书仅仅是读书,不考虑什么“人品”与“文品”的关系,那秋雨先生的文章实实在在是我们学生学习(尤其是语文作文)的超级大力丸!以我为例:当年正是因为看多了他的文章,我读书时的写作水平才进步飞快,所以我坚决以为秋雨大师的文章是十分值得想提高写作水平的同学看的。试想,如果我们在学习之余就拿着他的文章读一读,像背英语单词一样,那我们的作文水平不得像直升机般“嗖”一起就上去了!要知道,从最小的意义看,咱大师的文章都是最最最最最最最标准而又经典的满分作文!

我觉得秋雨大师实在应该感谢我们这个学生只绕着学习转并闭耳不闻天下事的时代,正因为有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时代,咱秋雨大师的作品过去才有如此辉煌的销量。我相信此次秋雨先生的新书一出,销量应该也是可观的,毕竟,一本在最低限度上也能迅速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书,作者的其它问题是可以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不计的。

我看网络语言

900字 高二 散文

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互联网已不算什么新鲜事物了。由此,网络语言也以迅猛之势“铺天盖地”地“席卷而来”。

最近网上的流行语言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网友们以“神马都是浮云”彰显豁达;咆哮“各种伤不起”喧诉无奈;号称“鸭梨山大”表明负担重压力大……各种新奇的,另有所指的网络语言犹如光速传播,迅速为人所知,甚至在日常生活和校园内听见都不足为奇。“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可是,这些变了味的文字会带给我们什么呢?我们在广泛使用它们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它们的利弊呢?

查过资料:网络语言是在网络媒体广泛运用背景下所产生的新事物、新文化,具有不同于传统语言的鲜明个性,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初步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即语言意义不固定,发展快,前景很广阔,使用者的表现欲、想象力、自我意识能够充分,较快捷地表现,能为网民提供自由发挥的载体。这么一看,我觉得网络语言的个性以及它的出现在一定意义上对传统语言形成了一定冲击。特别是同时使用传统语言和网络语言较频繁的我们。在校内学习语文课程,到了网上便大肆使用网络语言交流,不免会把两者混为一谈,常常导致的就是在语文作文中冷不丁冒出一句网络用语。老师要么就是看不懂,要么就会大吃一惊,觉得这样显示了较低的语文素养。我曾在老师的推荐下看过《语义学纲要》,里面的一句“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思维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也许正阐明了网络语言实质应该是一种辅助交际工具,并不具完全的语言特征。在这一点上,网络语言给我们的弊大于了利。

但由于习惯,我在平时网络聊天时还是会情不自禁地冒出一句网络用语。于是,我便思考,难道网络语言真的如此无利可寻吗?仔细想想,其实非然,如果一些网络语言格式比原有词语更有魅力,更有好处,在表达上具有新意和特色,就有积极作用,就会丰富汉语词汇,有的甚至能渐渐取代原有词语和格式,这不是也为词汇进步做了供献吗?

我看“网络语言”,有弊也不乏利,但那些不符主流、病态、猎奇、对真正语言文化造成不利影响的文字终将会“自然淘汰”,而那些已被社会所承认的新词语,新形式,也会根据“约定俗成”的选择给与肯定,最后利弊必中和,同时为语言文学造就进步的台阶!

上海市松江二中高二:佛前行香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一
叙事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