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向上的姿态650字

一种向上的姿态

650字 初一 散文

“让”顾名思义,就是“退让”的意思,然而右边这个“上”却告诉我们,“让”,其实也是一种向上的姿态。

一、曲折的智慧

林语堂在《风声鹤唳》中说:“不争,乃大争;不争则天下人与之不争。”诗人流沙河还说,面对困难不要硬拼硬抢,退让几步,找出困难与困难之间的缝隙,然后迎头赶上就容易多了。

不错,“争”不如“让”,“让”不是退让,也非妥协,只是一种迈向成功的另一途径,古有退避三舍,田忌赛马,不都是退让取得成功的典范吗?他们是智慧的,这么一“让”,就让出了思考的时间,让出了回旋的余地,却在一瞬间也让出了抓住敌人劣势的机会,让出了百密一疏的破绽,立刻就看到成功的方向。

“让”,就是一种曲折的智慧,也是一种向上的智慧。有人认为他绕远路,非成功捷径,其实不然,它的目标仍是长远的,不过换了个角度。

二、一片冰心在玉壶

古有孔融让梨的故事,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后来又有这样的故事,两个官宦人家挨得很近,争抢土地互不相让,其中一家多占一点地方,另一家人立刻写信给远在京城的老爷,老爷来信道,不过三尺地啊!家人一听,顿时恍悟,连忙让出三尺,那家备受感动,也让出三尺,空出的地方被人称为“六尺街”。

“让”恰恰是一种美德。古谚有云: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谦让能够让原本相距遥远的心靠得很近很近。谦让又是一种尊重,给人以阳光般温暖,雨露般滋润。“让”的美德是上了层次的,高尚的。

三、和生命等量奇观

“让”,是一种气度。

法国的两名工人陷入困境,只留有一小块仅容一人站的地方,其中一人对另一人说:“我家里还有母亲和妻儿。”另一个人说:“好的。”然后他松开手,落叶般轻轻飘向地面。

这种“让”,在我看来,是面对生死的大无畏。他把生的机会留给了别人,这当然不能说是向上的姿态,这样的奉献是极端的。然而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的气度,在自己的位置上让出应有的风采。这样的人生才是积极的。

我们要有向上的积极姿态,因此,“让”给了我们机会。

那些年的小美好

800字 高一 散文

手机里常常单曲循环一首歌,那些年错过的大雨,那些年错过的爱情……

那些年,我们每个人都有回不去的那些年。只能回忆,只是怀念。

——写在前面的话

从小学毕业以后,就很少回母校看看了,即使它离我家并不远。不可否认,我时常想起母校和母校里的老师,儿时的记忆常常在我脑中回放。那里,有教授我知识的老师,有跟我一起玩耍的同学,有给我们准备饭菜的食堂阿姨;那里,还有绿茵茵的球场和并不高大的教学楼。

在小学,我们接受了人生第一次正规的洗礼。在校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在家要孝敬长辈,学会做家务。这些,都是小学教会我们的事。

终于,我打算去母校走走了。

还没走入校门,远远地看着,让人对校园里的一切好生期待。就像是远行的孩子回到家乡,回到父母的怀抱。

走进校门,校园里的变化让我目瞪口呆。不知何时,学校的教学楼的墙面被刷白了,走廊间的扶手闪闪发光,教室里的布局也与从前大不相同了。走在这熟悉又陌生的校园,我不由得谨慎起来。还好是上课时间,我慢悠悠地来到301,对,我们曾经读过书的教室。此时,班主任正在教室里带领小朋友们朗读诗歌“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呵呵,这应该是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吧,我心想。而教室里的小朋友呢,此刻一个个都双手捧着书本,精神饱满地跟着朗读。这一点跟我们小时候很像嘛。

终于下课了,班主任收拾好课本走了出来。“哎,彩,你什么时候回来的?”没想到班主任第一眼就认出了我。接着,她问了我一些生活上和学习上的问题,并鼓励我好好学习考个好高中。幸福的时间总是过得那么快,上课铃响,她又得去上课了。我也告别老师,开始往回走。路过一间间教室,瞧见不同教室里的不同老师,不同的学生。学生一届一届地走了,而老师却依然守候在这里,随时等候学子们什么时候能想起,能去看看他们。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们坚守岗位,一教就是几十年,送走不知道多少届学生,他们是严师,是慈母,是慈父,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多年以后,我想我还会记得这些教会我读书与做人的老师们,我会常回来看看的。

这些美好,我一直铭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散文
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