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的剪纸艺术600字

灵动的剪纸艺术

600字 初一

剪纸,是心灵与手指的碰撞。一张张纸,一把把剪刀,传递着一份份浓浓的情。剪纸也具有极强的民间灵魂和艺术气息。

这纸上“小生命”,到底有什么稀奇?竟然流传近千年。我拿起准备好的红纸和剪刀,来大展身手一番。刚开始,真的是“一帆风顺”,画和描,对于我来说都是Soeasy,可我没想到,我这剪刀可真“顽皮”,“咔擦”两剪,我的小蝴蝶就“折翅难飞”了。瞧瞧,别人手里有“蹦跳”的兔子,有“飞翔”的鸟儿。我心里嘀咕着:“唉,要是以前勤快点儿,多向姥姥学学剪纸手艺,不至于这么费劲,我的小蝴蝶也不会早早地离我而去。”我“安葬”好它后,鼓起勇气,再次向剪纸发起挑战。

这次,我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并仔仔细细的画了轮廓,小心翼翼的剪着。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小生命存活下来。这激动,这喜悦,使我充满了信心。不一会,我的桌子上“生机勃勃”起来。我又试着换了个剪法,剪了个对称的老鼠,一同亲吻着一颗红心,便命名为“心愿之鼠”。我越剪越是来劲,我仿佛看到满屋子里腾飞着剪下来的“中国龙”,挣脱纸的束缚,自由腾飞在屋子里。那矫健的身姿,那闪着金光的鳞片,为屋子里留下一片闪着金光的耀眼的红。点滴之间,这魅力的中国红色,也燃烧出属于它的风采。这起源于春秋战国的艺术瑰宝,这象征着吉祥如意,福星高照的艺术特色,使我感受到中华名族的强大,这多彩的剪纸艺术,使我非常骄傲自豪!

“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这美丽而又充满风采的剪纸艺术,使中国艺术更加绚丽多彩,使中国更加璀璨辉煌!

指尖上的艺术

750字 初一

剪纸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最流行、最传统的民间装饰工艺品。

关于剪纸,有很悠久的历史。在汉代,古人发明了造纸术,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了类似剪纸的工艺并流传了起来,那是人们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在一些薄片材料上制作工艺品;到了汉代,人们就用纸剪出简单的花纹,到了唐代,剪纸有了很大发展,当时剪纸艺术水平已相当高超,到了宋代,剪纸艺术越发普及,开始有了以此为职业的人。

数千年间,剪纸艺术的文化底蕴没有因为岁月的变迁而变淡,反而越发的浓郁。这不由得让我对这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剪纸产生了敬畏之心,让我对这个原本认为无聊透顶的东西产生了兴趣。

一次作文课上,我们就在老师的指导下做起了剪纸。在看到教程后,我心想,这也太简单了!不就是画上再剪下来吗?对我来说,Soeasy!我抄起笔,折好彩纸就开始画起来。可没想到第一步就遇到了困难,那小狗老是画的不满意,不是脚长了就是纸不够长了,每一次都画成一个“四不像”。我气的扔下笔就不干了!心想:“哼!真无聊!不就是个破剪纸吗?有什么好玩儿的!”我无聊的向四周看看:同桌画的和我的差不多,可她还在不屈不挠地修改着;后桌抓耳挠腮,可他也没有一点放弃的意思;同学们更是忙的热火朝天的。再想想自己,唉!这点小困难就要放弃了,我不禁羞愧地低下了头。赶紧重新拾起了笔,不厌其烦地画了起来。

终于画好了,就开始剪起来。教室里安静极了,只听见“沙沙沙”的刻纸声,只看见满地散落的纸屑。不知谁一嗓子划破了这份宁静:“我剪坏了!谁来帮帮我?”回答他的是一阵“哈哈哈”的大笑声……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啊!剪纸做好了,我把它贴在白色托纸上,可就是感觉太普通了点,于是我又在两只小狗之间刻了一个“吉”字。取名曰“狗年大吉”,寓意是今年大吉大利,和和美美!

看看那博物馆里的剪纸,多么的精美、细致。线条那么流畅优美,这肯定是练了数十年的结果啊!

剪纸——指尖上的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