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读后感800字

城南旧事读后感

800字 读后感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抚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一段优美动听的歌声拨动了我的心弦,打开了那尘封已久的记忆大门,将我的心绪带到了二十世纪初的北京。我走进了小姑娘英子所居住在北京的那条胡同里,走进了她用心滋润和孕育着的那段“城南旧事”。

六岁的英子居住在北京的一条胡同里,她是个天真单纯的女孩,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和疑惑。在这里,她结识了第一个朋友——“疯”女人秀贞。秀贞是个可怜人,她的丈夫被人抓走,女儿小桂子又被人扔到城根下。但英子心思细腻,觉得自己身边的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了她后颈上的青色胎记,便带她去找秀贞。母女俩终于久别重逢,告别英子,踏上了寻找丈夫的道路。但无情的老天爷像是不希望她们一家子团聚似的,让秀贞母女丧命于火车轮下。那段经历成为英子以后的人生中挥之不去的噩梦,这是她第一次体验到人间残酷的生死,但这关系两条人命的事在那个年代不过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在英子的童年里,她曾和“小偷”写下过承诺,甚至认真地听着“小偷”的故事;她看到过爸爸与兰姨娘不太正常的交往,以她孩子特有的狡黠保卫妈妈,保卫家庭;她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奶妈,并伤心地望着她离去。最后当爸爸患肺炎离去时,英子更是痛不欲生,她经历了一次骨肉之亲之间的生死离别。这给小英子留下了沉痛的回忆,在她的脑海中,父亲的音容犹在。但当她蓦然回首,却只有那忘不掉的背影。一捧黄土,雨泪纷纷;一方石碑,红叶翩翩。

这就是英子的童年,有和伙伴嬉戏打闹的欢乐,但更多的是朋友的离去,亲人的离去。英子就是在这一次次离别中比同龄人更快地脱离童真,迅速长大,挑起了生活的重担。而那令人难忘的童年故事,也就此尘封在心中。

《城南旧事》就如苦涩中的一丝香甜,把我带回了过去。回忆童年,我很庆幸自己的童年是温馨的,幸福的,庆幸自己可以在温暖的家庭中一点点长大。不禁感恩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科技发达、物质富裕、精神丰富的国度。正因如此,我们会更珍惜这如花的岁月,姣好的年华。

我想回到唐朝

700字 初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多想回到唐朝,改变历史。

长安繁华盛景,是多少人的向往。这些固好,却终抵不过朝廷衰败,历史延绵。而我所愿,便是尽绵薄之力辅佐朝廷,改变“安史之乱”。

回到唐朝,我会先利用现代医学在民间博个“小华佗”之称,想来这地位是会有了。然后再去谋个市坊职业,教人们如何制细盐,经济基础便有了,那时名声定又会大噪,不避免唐玄宗会有所耳闻。再利用古仁人的思想得到大贤引荐,去朝廷做官,避免安史之乱便会有所希望了。

接近政治中心,我会先将民间大况上谏于皇上,大赦天下,减轻赋税,使民心一致,减少流民,改革开放,减缓封建社会的发展。然后建议皇上裁员,毕竟结党营私的奸臣太多,分权制衡才是正道。当然这一定会使我成为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但我也会学得更精明,少说多做,与一些真心为国着想的官员结友,商量计策,以免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心纳百川。

接下来,也是最重要的:奸相李林甫,杨贵妇一家,尤其安禄山和史思明。这些人,皆为大患,邪不压正,多些贤士上谏唐玄宗,杨玉环可能不会一直得宠,狡猾奸诈之人可能不会如此猖狂,再设计除掉安史两人,或许就会避免安史之乱了呢?大唐覆灭,多少人曾为此痛心?

据悉,安史之乱丧失了唐朝60%的人口,这是一大不幸,内忧外患,百姓何以生存?战乱频繁,遭殃的不止国家,还有人民。如真要探,其实还是唐朝的制度出现了问题,还有那些不知何为国,何为家的大臣为非作歹,结党营私,置人民于何地?愿我的出现,能促进唐朝向另一个社会过渡,传播现代人的思想文化,或许现在的中国更辉煌呢?

话虽如此,但改朝换代乃是历史潮流,封建社会漏洞百出,即便没有安史之乱,以后也会有更多党羽之争。虽是可惜了开元全盛日但现在难道不更胜一筹吗?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若真有幸,便来大唐走一遭。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读后感
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