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场樱花雨1200字以上

那场樱花雨

1200字以上 三年级 状物

在那片书声琅琅的校园里,在那棵花繁叶茂的老树下,是谁与谁手拉着手,肩并着肩?是谁说最喜欢看樱花雨?是谁说我们的情谊会永远如那樱花般灿烂耀眼,如星星般永恒闪耀?即使到现在所有的话语和誓言都随风飘散,但我还是深深的爱着那棵樱花树,那场永恒不变的樱花雨。

与他相识的经过很简单,就像所有童话故事与小说中的开头情节一样,是那般的唯美、简单。记得那是初一开学的第一天,面对新的学校,新的环境,新的生活,12岁刚过的我是新奇的,无限向往的。只记得那时自己背了一个海绵宝宝的卡通书包,站在一棵开满了粉红色花朵的老树下,踮起脚尖使尽全身力气想拉住那挂满花朵的枝桠,但最终还是因为身高不够以失败告终,那时年幼的我丝毫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有多搞笑,动作有多夸张。只是单纯的想摘到它而已,然而就在我已经快要放弃的时候,一只纤长瘦弱的手掠过我的头顶,小心翼翼的将花摘下,伸手递给了我。

“笨蛋,这是樱花,你不知道吧,要想摘花就请长高点”。少年稍带着怒气的声音传入了我的耳朵里,我抬起头看他,虽然心里很感激他,但始终没将感谢的话说出口。暗自打量了一下,那是一张略带稚气却又充满了叛逆之气的瘦削的脸,“这种男生绝对不是我所喜欢的类型”,我默默的想着。我喜欢的可是那种可爱的乖乖男生。

自从那一次过后,我就再没见过他,心里暗暗的觉得自己很不礼貌,连谢谢都没来得及说一声。还有一件事就是班里有个学生一直没来报道,老师就将教室最后一排靠窗的座位空了下来,当然,这种小事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也就没太在意。

有时连自己也很不相信,那个帮我摘樱花的男孩,就是那个被老师多次以反面教材教育我们的问题学生。原来冥冥之中真的有一种缘分,让有缘之人从相遇、相识再到相知。我不知道我和他的相遇算不算一种缘分,但我们却很奇迹般的相遇了,而且在同一个班,还喜欢上了同一种花。记得再次相遇后他对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是你呀,矮冬瓜”。

他一直是老师心中的问题学生,本该比我大一级,却因为成绩不好,不守纪律而留级了。事实也是如此,至少我看到的情况与老师说的也差不了多少,上课时的他总爱对着窗外那两棵樱花树发呆,有时还莫名其妙的傻笑。更多的时间却是趴在课桌上呼呼大睡,仿佛外界的一切事物都与他无关,睡着时的他是恬静的,时有微风轻轻的拉动着他的头发,偶尔还夹杂着一两片翻飞的树叶掉落在课桌上。那时的我想:也许他也有自己的故事吧!那个故事虽然鲜为人知,但却一定刻骨铭心。

可惜一直到最后我都没能看透藏在他心里的秘密。也许是我太过简单的思想根本就不会猜想到一个仅仅14岁的小男孩会有什么不可言喻的悲伤;也许是他习惯一个人把所有的伤痛都藏在心里太久了所以没流露出来;也许是他自己不想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告诉其他人,想给自己留下一点自尊。“我会改变他的”,我鼓励自己。于是,在那一天,一个懵懂的女孩第一次鼓起勇气向一个男生表白。出乎意料的是,那个男生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他其实是一个很细心的男孩,会在我感冒时热心的递给我一大袋糖,他知道我吃药时怕苦;会在我成绩下降时把他自己的试卷抽出来给我,告诉我“怕什么,考差了不还有我垫底吗?。他还会安静的陪我在樱花树下看那漫天飞舞的粉红花瓣,那满树的樱花似乎见证了我与他恋情的开始,也见证了这一切一切的结束。

从初一到初三,时间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我与他就分手在那樱花盛开的季节,16岁的他帅气、安静。那天,他一如既往的让我陪他去看樱花,但与往常不同的是这次的他却用最平淡的语言说出了最残忍的话语。是什么我已不想提起,结局可能早已注定。十五六岁的花季雨季,十五六岁的纯真恋情,不受祝福,不敢张扬,也就那么平平淡淡的结束了。

恨吗?不恨吧。怨呢?又该怨谁?一直没明白你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的意思。“被宠坏了,就意味着要失去了。记住不要太依赖。因为真的很容易被宠坏。”

我很感激你,是你陪我走过了初中三年的风风雨雨;是你陪我看了那么多场的樱花雨;是你让我明白了早恋的温馨与苦涩。其实很想对你说声对不起,到最后也没能改变你,然而你却给我留下了那场最美丽的樱花雨。

四川内江隆昌县隆昌七中三年级:袁木兰

寻找陶渊明的影子

900字 高三 叙事

哪一个人不向往宁静恬适的生活,哪一个人不向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乐趣,哪一个人不向往静谧安逸的田园。居于这喧嚣的城市,这些仿佛都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罢了。充满喧嚣的城市到处是灯红酒绿,一片热闹繁华的景象,向往的田园生活渐渐的无处寻觅,或许居于这个城市中,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才能求得心灵上的宁静,我们不能只追求物质层面的东西,金钱,权利,名誉,地位,说白了,只是个幌子而已,物质上的满足换不来心灵上的宁静。我们更应该注重心灵,保持一份平静的心,知足常乐,从而获得心灵上的满足。

在东晋时期,浮现出一名伟大的诗人——陶渊明。他是一位从所熟知的田园诗人。在我眼中,他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我很喜欢他写的《桃花源记》。那时战乱不断,人民不能安居乐业,他却向往一种人人安居乐业,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我们都知道“桃花源”只是一个虚构的理想世界。在那里,人民安居乐业,在没有了战乱,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安静祥和的景象。“桃花源”是一个梦,是诗人一个永远不能实现的美好愿望。身处乱世,陶渊明还会向往这样一种生活,我欣赏他,我敬佩他。在那个时代,虽然只是简单的一个愿望,对他而言却是多么的奢侈。当时他虚构的桃花源,不知道是多少平民老百姓所希望的生活,虽然不能实现,也算一种精神上的一种寄托,心灵上的一种慰藉。对当时的人们,是有多大的诱惑力。他们只能靠想象来实现那种生活。在精神上获得心灵的满足。

陶渊明向往的生活正是我所向往的生活。我希望自己可以拥有一间简单的茅草屋,屋前是一个花园,屋后是一个小院,里边种着小菜,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这样一种宁静安适的生活。可是,这种生活只不过是一种向往罢了。为了生活,我们必须来到城市打拼,只为了寻找到城市中那个属于自己的位置。来到城市,为了寻求一种更高的生活水平,更好的生活质量,但却忽视了精神境界。我们仅仅只满足于物质,那样的生活仿若就是没有了方向。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多少人为了名利不择手段,多少人为了金钱误入歧途,多少人为了地位铤而走险。对现在的社会而言,物质上所需要的东西早已超越精神上的满足。精神上的已逐渐被人们遗忘,那种田园生活在逐渐销声匿迹。在社会上,我一直在寻找陶渊明的影子,我知道,在社会上,像陶渊明这样的人已经为数不多了。

陶渊明,一个永远让我无法忘怀的名字,一个永远不会被我遗忘的名字,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

寻找陶渊明的影子,寻找一种安逸的生活,这样,那便很好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三年级
状物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