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700字

昙花

700字 六年级 状物

六至十月,是昙花盛开的季节。那一瞬间的盛开,使人感到无比的惊奇,却似乎又让人有一些少许的失落。

在昙花一束束高挑的枝干中,即使是含羞待放的花苞也显得无比的优雅。那被紫色细长外衣包裹着的花苞是那样唯美,线条是那样流畅。我无法用语言准确性容那花苞的色彩,说它碧绿吧,又渗透出些许妖艳的红,但即使是红配绿,却也不觉得俗气,给人的感觉则又是一种柔和、协调的色彩。

昙花盛开后,那就是另外一番情景了。仿佛就是一瞬间的光景,花筒慢慢翘起,将紫色的外衣缓缓打开,一片娇嫩的花瓣在微微颤动,花朵渐渐盛开,快得如同变魔术般,由20多片花瓣层层叠叠集聚而成的、洁白如雪的大花朵就这样在眼前绽放。凝视这犹如仙女般的昙花,心中不免有些兴奋和激动。好似大片飞雪的昙花有些颤颤巍巍地挂在高高的枝干上,皎洁而又饱满,妩媚又不失清纯,成熟却不乏活泼,真是娇艳动人!在宛如玉制的紧口“杯”上,往底部看去,里面仿佛飘着薄薄轻纱,一颗颗芝麻大小的、嫩黄的花蕊伸出花外,俏皮可爱又独具风姿。注视着,如同纯洁美丽的玉石,仿佛雍容华贵的女王,我的视线久久不舍移开……

正沉浸在这美丽和梦幻里,突然嗅到了一丝若有若无的香味,我“定鼻一闻”,哦,原来是那昙花散出的幽香。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那原本若有若无的香味随即变得浓重起来,在我的鼻里回荡,又流进我的心田,久久没有散去……

好奇的用手摸了摸那花瓣,刚一触到花的表面,又猛地停住了,整个人也轻轻的愣了一愣,但继而又抚摸了下去。我从没有摸过这样的花瓣,如同婴儿吹弹可破的肌肤,润滑而又柔软,细腻而有弹性。我的手指就这样停在花瓣上,久久不愿收起……

昙花的花语是短暂的美丽、一瞬间的永恒。它没有眼泪,没有悲伤,没有犹豫,有的只是忠于自己的倔强。一瞬的绽放,永恒的美丽……

我爱昙花,只因它努力用短暂的一刻,向人们绽放它用全部身心铸造的美丽。

园区二实小六年级:陆雨晴

苦难是化了妆的祝福――读《在人间》有感

100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文学是人类精神凝结的花朵,它盛放在世界广阔的土地上,娇艳欲滴,描绘人类的灵魂,也塑造着人类的灵魂。

《在人间》的作者是高尔基。高尔基生于1868年,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被公认为俄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在人间》以朴实无华的语言,生动而灵活地展现了现实世界和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广阔图景。

《在人间》描写了主人公阿廖沙由于外祖父的破产而被迫外出打工挣钱的曲折经历。他曾在鞋店、轮船等许多地方做学徒,不得不忍受老板的剥削和有钱人家的斥骂。在生活所迫中,阿廖沙逐渐变得十分坚强、宁折不屈。阿廖沙在困境中长大,更锻炼了他的能力与心态。

1916年,高尔基将《在人间》全文发表在《编年史》杂志上。故事从1878年一直写到1884年,正是作者10-16岁青春少年的时期。但这时的高尔基面对的不是学习、憧憬,而是想尽办法,自谋生路,应付命运的挑战。为了填饱肚子,他不得不出去找活干,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这使他有机会近距离地接触他们,了解和体验生活。《在人间》向我们提示的不光是作者的所见所闻,而且还告诉我们,他自己的所思所想与切身感受。高尔基在笔下写道:“东家一家人生活在一个怪圈内,一天到晚就是做饭、吃饭、生病、睡觉,周而复始,没完没了,他们谈论罪恶和死亡,非常怕死;他们像磨盘上的谷粒,挤来滚去,随时都准备着被碾得粉碎。”他们感觉到生活的无聊,对这种生存状态感到很不耐烦,但他们的“反抗”充其量也只是小市民式的,闹点家庭纠纷,宣泄一下而已。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家庭就是一面。外面的世界,包括亲戚朋友,和他们都格格不入。

高尔基所处的时代,使他苦恼,使他彷徨,生活中种种嚣张气焰,他深知这种力量能轻而易举地拧下他的脑袋。所以,他咬紧牙关,攥紧拳头,聚精会神地进行自我防卫,随时准备应对各种争斗与打骂。在经历了不少事情后,主人公阿廖沙渐渐成熟了起来,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就像屠格涅夫说过的一句话:“想要获得幸福,你就首先得学会吃苦。”人的知识俞广,人的本身也就俞臻完善。知识和劳动,塑造了一个完整的人。在高尔基生活的年代,一个穷苦孩子能孜孜不倦、挣脱压力,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而如今的我们,更不能因为一点小挫折、小困难就知难而退,我们应愈挫愈勇,绝不能向它低头!

逆境是最好的大学。在逆境中,才能获得勇气;在逆境中,才能锻炼心智;在逆境中,才能明白,苦难是化了妆的祝福!

看着阿廖沙的成长,我感慨万千。人的成长需要一步一个脚印。阿廖沙饱受人间疾苦,在逆境中不畏艰苦、大胆追求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的!理智要比心灵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我们应在今后的生活中坚强地面对困难、不遗余力地走向光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六年级
状物
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