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花奔大观园参观之蔬菜园200字

去花奔大观园参观之蔬菜园

200字 四年级 叙事

今天,我们学校组织春游去花奔大观园。我一早就到学校,因为我忘带早餐卡所以没吃早饭,我就早早的到了班里。8点我们上车了过了1个小时,我们到了目的地花奔大观园的第一个进的场馆是蔬菜园。

我发现蔬菜园里的南瓜最多南瓜的品种有:“飞碟南瓜,女皇南瓜,西瓜皮南瓜,佛手南瓜。”我来给大家一一介绍飞碟南瓜因样子儿得名,像“飞碟”所以叫飞碟南瓜。最让我们注意的是西瓜皮南瓜,因为它的皮是西瓜样子的所以叫西瓜皮南瓜。蔬菜园的真南瓜有趣啊!

去苏州看西山

1200字以上 初一 散文

清明节闲暇,朋友说苏州的西山值得看看。

二十几年前我去过苏州,当初来去匆匆,只是在苏州城里转了转,留下的记忆很多都是模糊的。离城西南40多公里的西山,不但没去过,甚至至今都不知它的存在。听说它就座落在太湖之中,撩拨起我浓浓的兴趣。

朋友驾车载着我们一进苏州城的高架路,就让一个个曾相识的路口转晕了头,个把小时的功夫,百十公里的冤枉路,一会儿转出去,一会儿又折回来,朋友脸上的细汗珠擦了又冒出来,嘴里不时说着两个字:抱歉。

我一个劲儿地打圆场,其实也是我真心话。久违了的苏州,正好是一次没有预约的绝好的重逢。在高架路上坐车看苏州,有点像坐飞机超低空飞翔游览,十几年前脑海中苏州的精巧、典雅、剔透的画卷,在我眼前变得支离破碎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苏州不再是小桥、流水、人家的一统天下,视野所见,除了一幢幢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掩映着一片片保存完好的民居古宅,还是一片片保存完好的民居古宅,衬托着一幢幢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古老的建筑风格和现代的艺术设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这或许就是今日苏州独特的城市风貌和魅力所在。那片规模宏大的开发区,无疑苏州这些年改革开放经济飞速发展的缩影。

汽车在绕城高架路上不快不慢地开着,不时闪出一个个远近闻名的着名风景区路标,勾起我对苏州的点点回忆。让我在感叹苏州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同时,体味了人生的短暂,20多年弹指一挥间,正值青春年华的苏州之旅只能留给回忆了。隔着车窗我一眼认出了虎丘,那山、那塔、那满目葱茏,曾在我记忆中是那么深刻、那么伟岸,不知是随着光阴流逝的缘故,还是居高临下的视觉问题,它变得如此玲珑!我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转眼就消失了。

“找到路了!”朋友惊喜的一句话,打断了我的思绪。只见朋友顺着“清明扫墓方向”的大字路牌,快速地沿着一个路口驶去。看得出这是为方便清明节扫墓人新设的临时醒目路标,却让我们西山之行找到了正确的方位。朋友说,很多上海、苏州人家的墓地都在与西山相对的东山,东山也是一个风景区,只不过与西山各有独特的风情。正逢清明时节,扫墓的车流都拥挤地驶向东山,或者说驶向东山的车大都是为了扫墓。朋友还说他的父亲就埋在东山墓地。清明节前曾为此来扫过墓,这条路原本他很熟悉,每年都走一次。只不过进苏州城上错了路下错了路口,迷了路,才耽搁了那么多时间。

正说着,我见车子前方的高高山峰的半山坡上,隐约可见一片整齐的墓地,远远看去,一片白色花岗岩被高低错落的绿树簇拥着。朋友说,那都是十几年前规范的墓地,买下墓地的同时,就栽上了树苗,寄托哀思的同时,也绿化了山峰,思念与亲情同在,树木和亲情一道成长,直到永远。

转过山峰,远远望去,就见一片白茫茫的汪洋,这无疑就是闻名遐迩的太湖了。只见碧波万顷,群岛错立,山水萦抱,峰峦坞谷,湖湾人家,风光旖旎,构成一幅蔚为壮观的天然画卷。

这就是西山,西山就座落在太湖中。由西山岛及其周围20多个小岛,组成了以吴越文化为底蕴,太湖山水为主体,集岛屿风光、古洞奇石、寺庙园林、古建民居、花果丛林、现代农业示范、民俗风情为一体的西山旅游风景区。

未进西山大门,首先举目入画的是,棋盘式具有异国风情的花园洋房和造型独特的别墅小区。从玻璃窗里透出的蕾丝窗帘、窗台上摆放的花盆、阳台里晾晒的衣物中可以看出,大部分花园洋房、别墅已名花有主。一些新楼盘还在售楼中心的广告牌下招揽新主人。一台台建筑吊车,挥动着长长的手臂不停地忙碌着,一片又一片的居民住宅小区和与之配套的商业建筑正在开发建设之中。

我想,花园洋房也好,别墅小区也好,建筑风格和特色在西山本身并不是特别重要,真正吸人眼球的还是这里背靠青山,面对绿水,宜人的气侯,方便的交通,清幽的自然生态环境。西山是得天独厚的休闲度假胜地、宜人居住的人间天堂。

与洋房、别墅一样红火的是满目天南地北的游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仨五成群,悠闲地漫步逛着,还有的围坐在木椅和石凳上,乐其融融,说着笑着。一辆辆各式小汽车摆满了停车场,连柏油马边也挤满了车,有点人满车患。

车子从西山入口处往里走,经过两座跨湖大桥,游人渐渐少了许多,景色也越发耐看起来。

西山是太湖风景名胜区的精华。西山因太湖而妩媚多姿,太湖因西山而丰富多彩。西山群岛风光无限,“山不高而清秀,水不深而辽阔”,湖中72峰有41峰在西山。

太湖圣景在西山,西山圣景在石公。石公山背依丛岭,斗突湖中,似青螺伏水,如碧玉浮湖,与三山等岛屿互为对景。石公山满山翠柏,怪石奇秀,危崖绝壁,石窑洞穴,比比皆是。

日月双照奇观更是罕见独特。听朋友说,如果在农历九月十三来这里,傍晚时刻在落照台可以看到日落水面、月升湖上、日月东西对照的奇观圣景。我想像着,当夕阳西坠,残阳如血,湖上泛起霞光万道;月出东方,皓洁如玉,将将一片片银辉洒向水面,满湖铺金镶银,交相辉映的那一时刻,该是怎样令人心醉的情景!

西山历史悠久,胜迹众多,既有山川林石之美,又有人文风物之萃。相传夏禹来此治水,吴王夫差偕西施在此消夏赏月,“商山四皓”在此避乱隐居。东晋南北朝,佛道盛行,建有三庵十八寺。南宋遗民在此建宅造园,留有古建百余幢。一代又一代的历史名人,给西山带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层层叠叠成片成林的果树和茶园,让西山飞红点绿,香飘四溢。柑橘、杨梅、枇杷、石榴、银杏、板栗等果树,花开花落,四时有景,数之不尽,尝之不完。

清明时节,北方的春天刚刚从冬日中醒来,树也好草也好,绿色还没有伸展出来,满目还是灰蒙蒙的一片。西山则是完全不同的景致,草是绿茵茵的,树是绿茸茸的,还有开在那树枝头一团团、一族簇色彩斑斓的花朵。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东一堆西一块的油菜花,看样子很多是野生的,面积都不大,黄灿灿的,十分耀眼。

走在环湖的柏油路上,一边是葱茏的山丘,下面是以黑白色彩为主基调的民宅、店铺,还有各式建筑风格的宾馆、酒楼,一边是清清的湖水,大大小小的渔船、游船在湖水中渐行渐远,万千佳境,深远意趣,令人凝思神往。

会做生意的西山人,把自家生产储存的一些农副产品,一筐筐一篓篓地摆在柏油路边,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人驻足。枇杷在北方只有收获季节才能见到,黄橙橙干干净净的很诱人,买了一袋品尝,馨香爽口,酸甜适度,口感不错。

路边时常可以见到一个个茶摊,箱里篓里盛满绿绿的茶叶,旁边还着摆放着一个炒锅,将鲜茶炒熟现卖还头一次见过。朋友说,这都是碧螺春茶,是西山的特产,口味清香、凉甜、鲜爽、汤清、味醇。因价格不菲,游人真正掏腰包购买的人不多。朋友还说,这里的碧螺春茶之所以盛名,气候和水土是一方面原因,茶树、果树相间种植,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

不知不觉,已过中午,朋友把我们领进一幢两层小楼的农家小饭店。小饭店与湖水一条柏油路之隔。湖边有几条木船停靠,看样子是水上人家,既可以打渔、开饭店,又可以一家人居住生活。一个中年妇女站在湖边热情地招呼游人乘坐快艇,用手指着湖对面的一个小岛,说是可以开到那里游玩。我看见湖中的几只正在游览的快艇,一个个都开得飞快,不时在水中划出一道道弧形,作着有惊无险的游戏。

从那不大宽敞的木楼梯进入饭店的二楼,店主人忙迎上前来,他中等年纪,个子不高,是地道的西山人。朋友介绍说,我们从东北慕名而来,他脸上笑容更加灿烂,便热情地给我们推荐饮誉海内外的西山三宝:太湖银鱼、白鱼、白虾。

银鱼是太湖名贵特产,色泽似银,细嫩透明,肉质细腻,营养丰富。自60年代起就远销国外出口。白鱼肉质洁白,清蒸过后放在嘴里品尝,特别细嫩味鲜,妙不可言。与鲈鱼、鲤鱼、鲑鱼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鱼。白虾通体透明,水晶一般,壳薄肉嫩,为当地传流名菜,据说长期食用具强肾补精等保健功能。

莼菜也是西山的特产,它是一种多年生宿根性湖泊草本植物。季节性非常强,只要符合水温就会大量繁殖,似乎一夜便可长成,但如不及时采摘,很快便蹿升水面嬗变碧叶,结果好看却不可食用。大自然馔馈西山的莼菜是富含多种药性的名肴,做出的汤色香味俱全,形状卷缩似莲叶的莼菜,舒张开来浮摊在青花瓷碗中,正面绿色,背面呈紫褐,并裹缠着深稠透明腻滑的黏糊状,看上去很有食欲,吃起来非常鲜嫩滑润可口。

西山的景色是随时令季节的变化而变幻无穷,尽管走马观花,难观全景全貌,但初领了它独特的迷人魅力。其山之幽、水之逸、洞之妙、景之奇,令人叹为观止,流连其中,神怡气爽,乐而忘返。

从西山回来,我对朋友说,西山确实值得看看。西山之行,不仅欣赏了美景美色,更是一次旅游思维方式层次性渐进的过程。懂得了不仅要以一颗平常心尊崇自然的异质性,还要把自然作为有个性的独立生命来看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四年级
叙事
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