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传读后感900字

林徽因传读后感

900字 读后感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声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换。——林徽因

时光微凉,那一场远去的往事被春水浸泡,秋风吹拂,早已洗净铅华,清绝明净。小院里润湿的青苔上,一柄泛黄的油纸伞,遮住了低过屋檐的光阴。谁还记得,曾有个女子,在这个季节,悠悠走过人间四月天。

她就是林徽因,那个让徐志摩爱了一辈子,让梁思成宠了一辈子,让金岳霖记挂了一辈子,以及让世界所有男子期盼一辈子的女子。

那年四月,林家大院的一声啼哭,让所有人绽开了笑脸,林徽因诞生。祖父欣喜的看着她,郑重的为她取名: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从此以后这个诗意的名字被历史永远的记住。

林徽因六岁来到北京,进入京师学堂读书,十二岁全家迁往天津,林徽因独身一人留在北京读书。十三岁,林徽因初见梁思成,十五岁,林徽因随父亲来到英国,在康桥见到了徐志摩,十六岁,她毅然回国,与梁思成成为当时的佳人才子。十八岁,她与梁思成在温哥华完婚,从此开始了浪漫的人生之旅。

她跟随梁思成,在加拿大读完课程,两人又双双回到北大任职,同时,她发现了自家对建筑狂热的喜爱。后来,她为云南大学设计宿舍,再后来,还参与设计了国徽。

她一生经历了战火时代的洗礼,病痛的折磨。她在病榻上写诗,带着残弱的身躯四处考察,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最后,她在同仁医院安然病逝。

有人说,林徽因一直活在四月天,无论百花盛开,还是秋叶凋零,她始终有着不会老去的容颜。

是的,她经历了所有女子梦寐以求,但求之不得的一生,她在波涛中安然前行,从山温水暖的江南到气势磅礴的北京,从浪漫柔情的康桥到小桥流水的宋家庄,从温婉的诗人到坚强的建筑学家。

可是,人们只有看到了她光彩的一面,又有谁明白她的苦楚?她在康桥的犹豫不决,伤痛欲绝谁能看得到?她在病榻上卧听风雨的孤独寂寞谁能感受到?她拖着病躯奔走于山林之中谁又做得到?

她的光彩,是付出了一生发出的光,是经营了半生的偶然。

人只有将寂寞坐断,才可以重拾热闹,把悲伤过尽,才可以重见欢颜,把苦涩尝遍,就会自让回甘。

当我们回首历史,并不只是看到一个绝世女子,一个建筑学家,而是看到一种精神,一种永不磨灭的精神,熠熠闪光。

时光学会了沉默,因为它懂得,再完美的故事也要散场,但林徽因——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声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换。

我与未来有个约定  _800字

800字 初二 叙事

不忘初心,勇往直前。——题记

快过年了,爸爸为讨债烦恼着,妈妈回忆着从前的酸痛,感叹着未来。(记得从前我家在乡里总是少数几个买得起电脑、麻将机。最近几年好像浮沉了)

那个阴暗的晚上,一句话总是涌出心头:给我六年时间成长,十年时间成才。

刚进入初三后,总有人问我考什么学校。我会毫无疑问的回答:免费!师范。初三一年加四年师范和一年适应正是六年时间。并且我和班长约定一起考。

我同桌听后立马说:”当老师就相当于看到了死亡的尽头。”这我并不否认,在我的世界观里:老师就是把自己熟透的知识讲n遍给不同面孔的人,甚至给同个面孔讲无数遍也不一定搞懂,是很枯燥的。活着就应该去创新,去挑战未知,打破常规。

“你考免费师范是不是给你父母减轻压力啊!其实你并不想考。“起初我会回避,因为我曾对妈妈说:”我不想考师范了,我想学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在现代很重要,你看那个马云是通过电脑才那么成功的,很多人都靠网络创业。“

妈妈语重心长的说:“当老师的门好事,等考出来就安排工作,你还可以边学计算机。”我被说服了。

再次面对上述回答,我会脱口而出:不是的。因为我觉得老师对学生有“漏洞”。比如:我觉得班上应挂上一个大大的电子钟表:老师不应该像物理老师那样用“吼叫"镇压学生,不应该像女体育老师一样”朋友式”上课,应该“劳逸结合”适当惩罚,既要让学生喜欢上课,效率又要很高。这些我觉得应从小学一年级就执行,这样的话就不会导致人与人之间成绩相差很大一截;还有,要关心学生,冬天是否能喝上热水,夏天水是否够喝,问问同学们的心情......也许这些对于我们来说老师不会想那么多,那就由我来完成!(不知道是否符合实际)

总之,我已对外开放我要考师范了。虽然曾站在讲台口述学习经验都会脸红耳赤,最终用宁乡话说出了两个字——理解;虽然害怕得不敢与别班同学交流;虽然路阻繁多。但是!一切我会学着适应,在不久的将来能改变这种状态。

既然确定了方向,那就朝着这个方向前行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读后感
9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