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如山1200字

父爱如山

1200字 六年级 写人

这辈子最爱的漫漫长路,悄然回首。奇迹带给我的力量,眼朦胧,心中依然温暖!

——题记

出生,带着母亲的血液来到人世间。这时,一双有力的大手抱起了我。从此,他知道。这辈子要用行动全心全意地爱我。这个人,就是我的父亲。

3岁,我是父亲手心中的宝。记忆里依稀很多次,都在父亲的脖梗上玩耍。

5岁,天生冒险好奇精神的我,喜欢“挑战”。家里吃面条,父亲端着热腾腾的面正要坐下,而年幼的我,盯准时机,拿走板凳。瞬间,一大碗面条全都扣在了父亲的脑门上,而我,早已无影无踪。事后,父亲还是宽恕了我。

6岁,母亲每逢值夜班,我总是枕着父亲教我的,用枕巾卷成的一个娃娃,当成妈妈,安然入睡。而父亲,小心呵护着我的美梦。

7岁,搬进楼房。假期放假,父母都上班。生活突然变得冷清寂寞。因此,父亲买了一袋又一袋的零食哄我。当然,还有从小陪伴我的“娃哈哈”。

8岁,第一次见到父亲坐在新买的摩托车上,等我放学。真威风!听父亲说:“家远,送你上学,方便。”

9岁,父亲为了培养我的兴趣,把我送进了美术班。也是第一次和父亲一起,看到漫天覆盖的橘红色的沙尘暴。

10岁,第一次在父亲的陪同下,骑着自行车上了公路。

11岁,开始任性无礼,对父母放肆。因此,遭到了父亲爱的教育——打。父亲从没把我当成nanhai,却依然亲切地称呼:“儿子。”

12岁,正值六年级紧张时期,父亲在黑黑的夜下,北风呼啸中等了我半个小时,而我,却因任性跟父亲吵了一架。

13岁,初一上学年,父亲因工作,暂调外地。因而分隔两地,这时,才懂得,原来父亲不在,是无比的孤单,寂寞与寒冷。

现在,挑灯夜战那一直被我认定是“恶魔”的数学。父亲心疼,和我同做一道题,答案一样,父亲第一次说:“我儿子也不笨啊!

……

将来某一个晴朗的午后,坐在摇椅上,打开记忆,再次享受,这辈子最爱我的人给与我的一切……

中考的脚步声近了,同学们都在玩命地复习迎考,而这更使我处于高度的紧张之中。

但我不敢懈怠,尽管我心力疲惫;真想合一会儿眼,可我又不敢,尽管双眼早已布满了血丝。

实在撑不住了,我努力地抬起眼皮向外望去。视野之内,只有路灯孤独地立在那里,发出微弱的光。四下里一片静寂,想必已经是深夜——大脑的混沌已经使我无法分清白昼和黑夜,我就这样没日没夜地学习着。

眼睛好累,反应也迟钝了,我决定小眯五分钟。可头刚接触到搁在桌上的手臂,我就昏昏地睡着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恍惚中,一双大而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抚去遮在我眼前的几绺头发,然后推了推我:“孩子,怎么能在这儿睡呢?这样会着凉的。”哦,原来是每日这时打工回家的父亲。

“我没有睡着……只是觉得眼睛有些痒……稍微闭了会儿。”我依旧低着头,为的是不让父亲看到我那布满血丝的脸。

“你太累了,早点休息吧!这样下去,你的身体怎么吃得消呢?”

“哦,我做完这题目就去睡。爸,你也忙了一天,就先去睡吧!”

父亲无奈地走了,随手轻轻地关上了房门。

但没多大工夫,我的房门又被推开,父亲端来一杯冒着热气的茶:“喝点热茶就去睡觉啊!”

“嗯!”我接过热茶,望着父亲转身离开的身影,深深地点了点头。

此时,我耳边猛地回响起父亲时常挂在嘴边的话语:“儿子,你放心,爸努力打工挣钱,再怎么样,都会供你上学的。”

手捧热茶,我感受着热气的温度与清茶的芳香,咀嚼着父亲贴心的呵护和宽慰的话语,我的眼泪不禁簌簌地流了下来。

杯中的热茶是淡香淡香的,但融进了父爱就觉得分外香浓。

喝着这融入父爱的浓茶,我又怎会让父亲失望呢。

湖北武汉车站小学六年级:分离之恋

父爱如山

1200字以上 初二 散文

“五一”放长期我回了一趟老家,红墙的干打垒土房依然淹没在葱笼苍翠的竹海里。父亲已经仙逝多年,但老房子依然保存完好。跨进父亲曾经住的小房,摆放在床头的那只熟悉而亲切的小樟木箱,让我久久的驻足,潸然泪下。

父亲告诉我,我参加工作后,小樟木箱成了他唯一的念想,父亲说“放飞了儿子,小樟木箱就是我全部的寄托”。父亲就一直将它珍藏在床头,想我了,就摸一摸小樟木箱。他能从摸小樟木箱的感觉里,就知道我是冷是热,是苦是难。而今,木箱还在,人已仙踪,怎不叫我抽泣?

父亲离开我已经很多年了,确切地说父亲是在我怀里咽气的。父亲灯油耗尽生命最后一刻,突然要求我扶他坐起来,看一看他满堂的儿孙,留恋他熟悉一切,微笑着点点头,喉咙“咕噜”一声就撒手人寰……那一刻,我的心一定是被陶走了,整整呆木了半个小时,任凭泪水如断线的珠子,滂沱而下……

睹物思人,思人睹物,望着小樟木箱,翻飞的思绪跨越时空的长廊,穿越到三十年前。那年,我有幸金榜题名,消息传来震动了小山村,父老乡亲为小山村有史以来终于有人吃上了皇粮而欢庆不已,因生活重压不苟言笑的父亲时而摸摸我的头露出一丝难得的微笑。

然而掩饰不住喜悦的父亲却常常为了备齐我上学的行装露出无奈的忧愁。农村生活极苦,家里兄弟姐妹又多,只靠身有残疾的父亲没日没夜地劳作,家里早已入不敷出,哪里还有余钱为我置办上学的行头?生性坚强的父亲,生怕委屈了我,厚着老脸向亲朋好友借来了钱,为我做了两身新衣,买了蚊帐,用旧棉絮翻新了一床棉被,剩下的钱算是我上学的路费和学费。离开学只有几天了,一天上午父亲忽然对我说:“去拿斧头锯子,把门前那棵樟树锯了。”我一脸的不解,问父亲道:“这可是门前的风水树,怎么能随便锯了呢?”父亲犹豫了一下很坚决地说:“锯吧!”我和父亲把树砍倒,锯成二尺长的树段,到这时,我才知道父亲不顾农村很盛行不能砍风水树的风俗,是为了给我做一只小书箱。很快请来了木匠,开工的那天,为木匠煮了鸡蛋面汤,包了红包,放了一挂很长的鞭炮,把做这个小木箱当作一项大工程而显得格外隆重。开学的那天,父亲一头担着棉被一头担着小木箱,晃晃悠悠一直将我送到学校。

到学校后,在寝室里,几乎所有同学都是小皮箱,穿皮鞋,小木箱和同学们做工精细的皮箱相比,我的小木箱显得极为土气,可我一点也不自卑,一阵阵樟木香常常令我陶醉。小木箱虽小,也土气,可他仿佛是不竭的动力,催我发奋,催我上进。

父亲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生的苦难磨砺,一生的坚韧坚强。从记事起,从母亲断断续续的念叨里,父亲的形象在我心里就是一座伟岸的丰碑。母亲说,父亲年轻时很帅气,也很活跃。据说武术功力很高,三五个人根本近不了他的身,棍术飞舞起来到了水都泼不进的地步。那时农村传统文化活跃,父亲是舞狮的掌头人,狮头重有70-80斤,狮头舞动起来,没有一定的体力和功力,是难以完成的。父亲舞狮应该达到了一定的水平,50年代参加全县农村文化调演获奖,得到了县长的亲自接见,后来又说县采茶剧团在一次选调武生时,父亲是人选之一,可是被爷爷拒绝了。

我出生时父亲已经残疾,没有亲眼看过他的武功,也没有看过他舞狮,只见过挂在墙上笨重的狮头。那些传奇说法或许有些夸张,也许在母亲眼里原本就是如此,我也没有必要去追究。但父亲身体素质却是极好的,从他受伤自救及他去世前的坚强,我叹服他过硬的身体素质和坚强的毅力。

父亲是在一次狩猎中受伤致残的。60年代那时森林茂密,野生动物很多,狩猎是那个时代增加肉食的有效途径。父亲是狩猎高手,獐子,野猪是主要猎物。可是在一次深山狩猎时,枪管爆裂了,把整个左手皮和肉全部掀开掀掉,血流如注。父亲说,当时唯一的想法就是求生,一路狂奔,尽量往有人迹的地方跑,希望被人发现。父亲狂奔近10里路后,终因流血过多体力不支,倒在一条小路旁。

小路是求生的唯一希望,大约一天后,父亲终于被人发现了。那人摸摸父亲还有气息,就把父亲背出大山。简单救治后,不得已只有送往县医院。从小山村中转到县医院,以那时的交通条件,又是近一天过去,到县医院后,受伤的左手已经坏死,只有截肢了。医生说,没有极棒的身体素质,早就没命了。

我出生以后,父亲只有一只右手。伟大的父亲用一只手,撑起了这个家,养育了我们五兄妹。父亲一只手可以犁田,耙田,可以劈柴,农活基本不受影响。亲眼见过,一箩筐晒干吹净的谷子,至少有80斤,父亲一只手轻松提上二楼。

父亲是文盲,可是在我上小学的时候,他突然考了我一个字发音“zuo”,我说是“作”吗,父亲摇摇头,说是“做”。这就是我一生享用不尽的人生教诲。到现在我越来越理解,也越来越明白这两字的区别了。“作”不是“做作”吗,用现在的话说,“不作死就不会死”。而“做”,就是做人,做事,人是做出来的,事情也是做出来的,做事累不死人,人只会被气死。

父亲对我要求很高,期望也很高。在部队的时候,每次回家,父亲问的一定是“入党了吗?”“什么时候开车来见我?”这就是一个父亲对儿子全部的心思。年轻时我感到莫名的压力,也是奋斗不息的动力。当我把在部队入党的消息告诉父亲时,他第一次和我对樽而醉。当我开车来见他时,他却静静地躺在山岗上。每次扫墓,我都齐齐地跪在墓前,轻轻地呼喊父亲“爸,我开车来见您来了”,虽然我泪眼婆娑,但我分明看见父亲含首微笑。

父亲,虽然您给我的目标,有的我实现了,很多实现不了,但我努力了,我奋斗了。有的目标我只有交给您的孙子去完成了。父亲,在我心中您永远是最伟大的父亲,您给了我生命,您给了我力量,你永远是我心中和一座丰碑。如果有来生,我期望您还做我的父亲!

父亲,你在天堂好好歇息,天堂里有冷有热,天堂里也有苦有难,马上七月半了,如若有什么需要,您就托个梦,现在什么都有了,小汽车,小洋房,彩电,冰箱……尽管是纸糊的,但心永远是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六年级
写人
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