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山行650字

鲁山山行

650字 四年级 记叙文

走进巍峨的鲁山山脉,心中时刻怦怦直跳,脑子里只剩下了一个字:奇。

山是奇的。危峰兀立是鲁山的一大特点。连绵起伏的山形态各异,主峰鸟瞰,一切村庄村寨,高山深涧一览无余:侧峰仰望,倾斜的主峰摇摇欲坠,令人望而生畏,仿佛歪向一边的人一样,一不小心,就会轰然倒塌;路边张望,连绵不断的“绿山”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组成一道翠色的“屏障”,在群山之中,一座座山仿佛一块块绿宝石,嵌在了博山的大地上。

石是奇的。鲁山上并不之体型庞大,千奇百怪的石头,这些巨石凑成了1108.3米的鲁山,而路就是依着巨石修筑的,说是路,其实是一些陡峭的山石,有时,还需手脚并用。凝望巨石,一种岁月的气息久久回荡,细细聆听,巨石仿佛讲述着岁月的沧桑,爆发出远古的声浪。这些岁月沉淀下来的精华,被设计者巧妙地设成四通八达的甬道,甬道尽头的不远处,是一处狭窄的路,抬头仰望,只能看到一际天空和星星点点的灌木。这就是“万石迷宫”和“一线天”,而创造者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到达云峰,站在凹凸不平的石头上,忽然对大自然有了一种敬畏,俯视脚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去。

树是奇的。鲁山上树的身影随处可见。形态各异的树给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有的倾斜成50度角,却纹丝不动,顽强地立在路中央,像是要请游客到它身上眺望似的;有的树枝旁逸斜出,比树的主干还要长;还有的树的分叉长得很低,很壮,犹如一个座位,瞧,座位上方的树叶密密匝匝,又如同一把大伞,坐在树杈上纳凉,是个不错的选择。

走在路上,我们的动作也“奇”了起来,各式各样的爬山方式令人捧腹大笑:有的两人一组手拉手,喊着:“一二一”的口号,一步步走;更有甚者手脚攀登,如同淘气的猴子。人们在这世外桃源呼吸新鲜空气,放眼四周美景,是如此美妙的一种享受啊!

鲁滨孙·大自然·人类

1000字 高三 议论文

《鲁滨逊漂流记》在英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少时初读《鲁滨逊漂流记》时,我只懂得里面的人物,发生了什么事。当初的感觉是,这部作品文笔粗诳,内蕴欠深,结构简单,平铺直叙,刻画人物不够细腻,特别是在出场的处理上,就像临时借来的道具,用过就仍。总之,它不具备一部世界名着应有的大家风范。

岁月如水,一转眼我已是中学生了,反过来再读《鲁滨逊漂流记》,不禁顿生感慨,就大大不同了。

《鲁滨逊漂流记》是用第一人称所写的长篇小说,我细细阅读了这部巨作叙述了鲁滨逊在一个小岛上单独生活了二十八年的经历。鲁滨逊不安于平庸的小康生活,私自从家出走,到海外经商,被摩尔人俘虏,做了几年奴隶。后来他逃往巴西,成了种植园主。由于缺乏劳动力,他到非洲购买奴隶,途中船只遇难,独自一人漂流到南美附近一个无人的荒岛,开始过孤独的生活。他依靠从破船上搬下来的枪械和工具,猎取食物,种植谷物,独自生活了许多年,表现出百折不挠的精神。他曾遇见一些土人到荒岛上来举行人肉宴,便开枪打死一些人,将其他的土人吓跑,救出一个将要被杀的人,给他取名“星期五”,使他成为自己的奴隶。此后,鲁滨逊又征服了一些野人,在岛上以总督自居。过了一些时候,一艘英国船来到岸边,鲁滨逊帮助船长制服了叛变的水手,乘这艘船返回到英国。巴西种植园和荒岛使他成为巨富,后来他又派人到荒岛上继续垦殖。这大概是事情的简单经过吧。

很多人都是神往“鲁滨逊”的生命力量的庄严与强悍。当救“星期五”时他会不顾自己的生命来就他人。可是文中是说“鲁滨逊”想救“星期五”当个仆人。可是我不是这样想的,我觉得这是包括人类某些最可贵的品质——勇敢、智慧、坚强、勤劳、沉稳。那是生命回复到本源状态才能焕发的“野性”力量,在现代人的身上似乎无法再现了。每个人读“鲁滨逊”都会激动不已,给生命蒙上了悲壮的色调。它美丽诱人,它可歌可泣。

在孤独的状态下,“鲁滨逊”不得不与自然相同、相融、抗拒。然而大自然也有神秘的一面,有自然灾害,可这也是不能抱怨的,谁叫“鲁滨逊”当初不听父亲的告诫来这个不知名的小岛上。有些人喜欢快乐、活泼的文章,也许读读《鲁滨逊漂流记》,到能在苍凉质朴的文学中感受一下山水气息的郁勃与神奇。我是多么向往人与大自然能够亲近啊!可像“鲁滨逊”一样的去探险大自然。可是我们就像生活在钢筋水泥的世界里一样。到了晚上我们耳边又响起舞厅里的喧嚣,汽车的尖鸣的声音,打扑克、麻将令人讨厌的声音。而不是山谷幽静、小河淌水、半夜鸣蝉的优美声音。

人类怎能不希望有像“鲁滨逊”的生活呢?生活在无忧无虑的大自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四年级
记叙文
6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