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家”1200字

小议“家”

1200字 初三 议论文

看过这样的一个小故事:在美国某城市,一个醉汉躺在街头,警察将他扶起时,认出了他是当地的富豪。警察说要送他回家,富豪茫然地问,家?我没有家。警察指着远处的一栋豪华别墅,那不就是你家吗?富豪自嘲似地笑了笑,那只是我的房子。

看完后,一种痛心之感涌上了我的心头。

何谓家?家,就是可以为我们提供衣食住宿的地方,可以为我们提供温暖的地方。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房子,家的里面,可都是住着和我们或多或少都有些血缘的人。当然,当家失去了意义的时候,那它也单纯的是座房子。

故事中的这位富豪醉酒街头,并指言自己已无家,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一幕啊!拥有山珍海味怎么样?拥有海边别墅怎么样?拥有万贯家财又怎么样?我觉得,拥有什么都不比拥有一个温馨的家重要。

今日我能在这儿侃侃而谈是因为我深有体会,而且,那种体会铭心刻骨,让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我十一岁那年,我的父母因为对彼此不信任而分开。法院上那个黑色的锤子将我敲给爸爸。当时,我忘了自己是怎样的表情,忘了爸爸是什么表情,也忘了妈妈是什么表情,那时我什么都忘了,大脑,一片空白。我只觉得我的世界摇摇欲坠,生命也失去了意义。后来,那件事就成为了我的一根心刺,一根永远也拔不出的心刺。

那件事后,我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一直在浑浑噩噩中混日子,一天天地消沉下去。

直到后来有一天,爸爸带回来了一个女人,让我叫她叫妈妈。妈妈,一个陌生又熟悉的名词,一个早就被删除在我的字典中的词语。现在要我重新找出,就是整理恐怕也需要一段时间吧。

不过就在我要顶爸爸嘴的那一刹那我停住了。我已经失去了一个温馨的家,失去的东西,我,不想再失去一次了。我咬咬牙,作出了一个跟我一样处境的同龄孩子们作不出的决定。我抬头望着这个对着我笑眯眯而我却并不认识的陌生阿姨,犹豫再三,最后我鼓起勇气,轻轻地叫了一声,妈。阿姨脸上的表情顿时呆住了,也许,她完全没有想到我会这么快就叫她了。回头看了看爸爸,他还是一脸古井无波的样子,只不过从眼眶里的晶莹可以看出他的心情。

不过我还是没有完全接受她,我只是叫她名义上的妈妈,因为我知道我心底的那个空白神圣的位置是不可能这么快就让给别人的,何况她?

我也学着书上面的开始对她百般刁难。早上故意不吃早餐就去上学;她煮的菜我连看都不看;她对我说话我也只是含糊就应过去了。可是,我所做的这一切的一切,她都假装视而不见,她总是对我做错的事兼容并包。而我,却连一点小小的蛛丝马迹都没发现。

但她还是把她无私的爱全都倾注在了我身上。每晚我熬夜做题她都会摸清我的睡觉时间,然后在那个时间前为我送来一杯咖啡,从不间断。虽然两人很少讲话,但还是时常有一种温馨感将我紧紧包围。

所有总体来说,我比那个亿万家财的富豪好,至少我还有一个比较完整而温馨的家。要知道,虽然钱可以买到很多东西,可它能买到血缘吗?它能买到一个温馨的家吗?答案是否定的。

所以在那以后我叫了那个阿姨叫妈妈,少了那份矜持后,妈妈二字叫的也不是十分生硬。她微张着嘴半天没说话,许久后才抚摸着我的头叫我,儿…儿子。我心想,算了吧,就让这一切伴随着我亲生妈妈的离开而逝去吧。

没有爱和血缘的家就如同那个富豪的房子,无人眷恋。

初三:十月之雪

小议“班门弄斧” (议论文)

900字 高三 议论文

小议“班门弄斧” (议论文)

从古至今,无论在字典里还是在人们口中,总认为“班门弄斧”就是在行家里手面前卖弄自己的才能,因而容易受到众人的鄙薄和否定。显然,社会上对班门弄斧的人总是排斥的,但是为什么非要把弄斧者往坏处想呢?我认为,敢在鲁班面前弄斧的人,一定是个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人,其精神是值得称道的。

陈景润曾偶然发现华罗庚数学著作里的错误,写信给华教授,华教授真诚地接受了批评并及时作了改正,并且因此发现了这颗数学新星,为陈景润日后辉煌成功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这说明,敢班门弄斧者绝非平庸之人,在“弄斧”中他既指正了高手的不足也对自己的新学之物作了一些肯定与修改。事实证明,一个人若想要有所提高,也只有到“班门”那儿弄斧,才能求得“真经”。

《三国演义》一百二十回,“无名小辈”在关公门前使刀弄枪的数不胜数,最后一个乃是魏将庞德,他在关公风头最盛时请命出征,不时在关公面前使刀。其刀法令关公击节叫好,虽然最终关公在“温酒斩华雄”之类的丰功伟绩后添了一条擒于禁,斩庞德的赫赫武功,但世人从未耻笑庞德“不自量力”。可见,到班门去弄斧之人,是要有非凡的勇气的。自满者,不会去请教,因为他觉得没人可以去自己相比。自暴自弃者,亦不会去,因为他缺乏信心,太看轻自己,唯有自信且谦虚之人,才会去班门“献”艺。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颂扬吗?

英国人塞缪尔.约翰说过:“无愧于有理性的人生活,必须永远在进取中度过,”“弄斧”之人为求得真才实学敢于在班门面前“献”艺,这说明他们身上有一种不断探索开拓的精神。人类在发展中不断会发现新的奥秘,如果墨守成规,没有一种挑战精神,我们这个世界就不会进步。

在科学的发展史上,有不少伟人是“班门弄斧”而取得成功的。所以,我们要提倡“班门弄斧”,正是指要善于学习前人理论,而在此基础上,又敢于破除权威的影响,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一种对待权威的态度是科学的、全面的。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权威不等于科学,权威的理论更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就说木匠的祖师鲁班,他的手艺再高明,也不能和现代的科学工艺相比。我们又怎能总抱着“祖师”的牌子不放,不敢越雷池一步呢?

不敢“班门弄斧”,正是由于受权威的左右,失去了自我。不敢“班门弄斧”,就不能推陈出新,历史怎能向前发展,科学怎能更快的进步?

而“班门弄斧”,是不盲从、有主见的表现,是敢于发表自己的思想的表现。这样的精神,正是我们社会所缺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议论文
12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