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写灯笼1000字

仿写灯笼

1000字 初二

姑苏——仿写《灯笼》

虽不像长安那样,历史悠久而闻名,但是那烟雨苏州,却仿佛是天堂古城。晴时满树花开,雨天一池涟漪,微风穿过指间。便来到了这里——姑苏。凝望着,良久,无语。自记事起,江南姑苏就刻在脑中,青石板路,执伞走过细雨蒙蒙,屋檐垂落水滴砸进新泥,如电影般,令我牵挂,总出现在梦里。不知何时,总是能够梦回姑苏。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古巷里,炊烟袅袅,背着纸篓的人家,牵着扎羊角辫的孩童,静谧而美好,连低垂的柳枝都随风而舞。听水声潺潺,才觉姑苏之美竟如斯。下过雨的街道,滴水的屋檐,寥落的行人,雨伞如莲花般开合。初春的轻雨,沾湿了青瓦白墙的旧宅。这些老街承载的,是那个属于水乡古镇的梦。

记得,从前每每写作,脑海便总能浮现出那古色古香的店铺,逶迤悠长的街巷,粉墙黛瓦的民居,还有那若隐若现的古桥,迎风拂水的绿柳,无不透着宁静与安详。如今再看,这些老街或绿树掩映,或店铺林立,但都是宁静恬淡的,这种静是一种远离尘世的静,一种超脱凡俗的静,是一种夹杂着梦的静。

想起来,老街也悄悄地发生了一些变化,有些老式的商店装起了霓虹灯,有的被粉刷得亮亮堂堂,有的正在播放着年轻人喜欢的歌曲,但这些变化无损于老街给予每个人的那份浓浓的风情。

“姑苏雨多,带了伞去吧。”

“云深不知处,何处是吾乡。”自打去了姑苏,那里便有一种浓郁的乡情,让我心安。从此,南飞的大雁,自北而黄的银杏,清幽而至的笛声,都带着姑苏的味道,即便身处别处,也应如姑苏一般,山悠水长,青砖绿瓦,繁花遍地。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现在想,姑苏不似云梦那般烟雨蝉颂,也不像清河那样,气势宏大,而是根本就爱这个地方,如同人都会眷恋故乡一样。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那时也许前车之覆,后车可鉴,但六代君臣依然重覆亡吴的历史悲剧,那时夫差的处境可悯,姑苏的水怕是数不着多了。

最美的是流水斜晖,回首繁华梦,在这青石板路上,带着梦,看着这姑苏的千叠水重,想着“羡青山有思,白鹤忘机”的青春与追求。你听,那人正品春词也,我愿就是那姑苏城中的追梦人。

嘻,瞧,如今姑苏又到春天了,初雨已下,不知何时露出了花骨朵。等这朵桃花盛开,等那梦中的地方绽放初春。桃花初乍,我梦里的地方也不远了,是时候背上行囊,背上期望,背上心底最纯净的梦想。

我的2035

1200字以上 五年级

2035年,中国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2004年出生的我,刚过而立之年。

我没有将未来的自己想象是如何飞黄腾达的人,我的定位是一名程序员,或许是名IT行业的创业者。

2035年的我,应已在信息技术领域摸爬滚打了五六年。大学期间,我凭借一己之力在IT领域求知探索。大学毕业后,顺应着创业潮流,开始到社会洪流中尝试立足。5G全球通行,量子通讯遍及神州,万物泛在的互联网已是互信网、价值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至浪潮顶尖,国家和社会仍会投入大量资金至IT领域。许多地市会圈出一块块创业园区,写字楼鳞次栉比,熙熙攘攘往来其间的是新时代的创业者、弄潮儿。

我早与几位志同道合的伙伴踏足创业领域,所创立的公司立足于信息技术的前沿人工智能,研究的项目是人工智能与类人脑。我们想通过某种安全合理的方式将人脑与计算机建立联系,从人脑中获取信息,并形成单独的数据库,藉此储存人的信息、特征、记忆等,并使每个人的信息库之间能完整建立一个可信可靠安全可追溯而有价值的数据链。这套系统不会泄露隐私,每个人有独一无二的秘钥与密码来链接数据库。通过计算机和生物基因工程有机嵌入耦合,你可以查找某段失去的记忆,或是了解自身身体机能情况,亦或是大脑活跃程度等等……

2035年,我所在的公司发展已具有良好的前景,我也算是公司的一名元老。公司运作不需要被嵌套进“996”的枷锁模具中,取而代之的是“955”。每天早上需九点到达公司;每日的例会,不用像当下一般公司那样死板,每个部门每个小组开会,员工们都联入该组的服务器,开展头脑风暴,可以对项目畅所欲言,可以与客户交流,可以提出新的设想;每次会议的记录都能够保存下来。我的办公桌上不会摆放着速溶咖啡这样已被行业淘汰的提神用品。每天傍晚的五点整,员工们都能够准时下班,然后充分自由自觉自律地支配自己的业余时间。走出写字楼,我不会看到投放在电子路牌上的广告不再会是植发这类令IT工作者厌恶的东东。

2035年的我,凭借“955”就可以安适惬意地生活,不需要被“996”缠扰,更不用担心“ICU”。我和家人的收入足以保障我们全家老小过上富足、体面、有尊严的生活,可以自由地走在谋道之人生道路上,不用成为在笼子里谋生的困兽。程序员不再是“程序猿”,不需要“在二叉树等树上来回跳跃”,不必在所谓“油腻中年”的这条边缘线上来回踱步。我不需要担心行业的压力及烧脑的工程致发际线上移,不用担心中年人面部的洁净程度。作为“码农”,体面、尊严且有价值的工作是我的喜好、追求和享受,不用害怕成为利益压榨、盘剥甚至牺牲的对象,不会再有高压的工作项目将一个又一个程序刻印成眼眶边的“黑色加粗”框。

面对IT工作者而立之年的大关,一条路是转向营销或管理,一条路是继续奋战“一线”。2035年的我,不需要担心体力脑力比不上年轻人,我完全自信凭借着自主自觉学习的新知和既有智慧,能保持不断前进,带领着公司朝前发展。

2035年的我,也可能不一定是一名IT工作者。其时或许我们这一代人都能活成了自由、自觉、自律、全面发展的原子化的芸芸众生——人都为人人皆英杰,都能体面自在地学习、工作、创造和生活。

你我的2035,一定还有更多可能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10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