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古韵750字

家乡的古韵

750字 初三

一回望,一拜别。

离去许久,那番现代与古韵的交融,却是久久挥之不去,长留心底。

步履轻盈,踏着点点朝霞;白鸽乍起,惊落一树繁花。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芳香,春的气息。进入正门,眼前之景便似一副水墨画徐徐铺开,渲染着墨香古韵。

宛如玉带一般的石桥悠然横卧,洁白似雪,消散了暮春的燥热气息。只觉沁凉如玉。踏上,栏杆上的雕刻细致入微,石狮及一众生机勃勃的图案,令人移不开目光。千百年前,他们一刻一凿的将它铸造,不知那时,是否惊艳了众人目光。

向园内深入前行,一路见闻水声阵阵,芙蓉园,可不正是依水而建。突然停下脚步,眼前之景或许只有雄伟壮丽可以形容。

洁白无瑕的台阶伸向远方,雄伟的建筑昂首挺立。古朴中透着繁华,似是一方长者,不怒自威,镇守江湖。房檐向上翘起,无数的琉璃瓦反射着夺目光芒。漆红的颜色虽不鲜艳,却不知承载了几百个春夏秋冬。斜倚二楼的栏杆,极目远眺之中览尽园中芳华。高大巍峨之上,我却显得如此渺小,仿佛一粒微小的尘埃终于觅得最可靠的归宿。

唐风汉韵,古典风华。这建筑之上无不透露着盛唐的气息。优美的造型,华丽的装饰,以及那傲视一方的傲骨,皆为王者风范。思绪渐渐飘远,不知那时的他们,是否会在此共赏歌赋,一起把酒言欢。

随着一支细流前行,这里确是诗词的天堂。或是那举世闻名的《长恨歌》,或是那素来未闻的五言绝句,在这层层叠叠的石壁之上,密密麻麻地刻着千百首盛唐诗赋。或许在书页上读来并不觉什么,但在此情之景之下,也不免为此叹服。字句之后,那是怎样的无尽繁华,诗词之中,又是怎样的一番盛世。透过它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死醉金迷的时代,那个盛唐之都的长安。

一回望,一拜别。

大门之后,隔绝的是一个繁华似锦的时代;大门之后,尘封的是一段悠悠历史的记忆。

我是有多幸运,可以在这样一个古韵之都出生长大;我该有多庆幸,可以在唐风汉韵中消逝年华。我的家乡,乃古城西安;我的家乡,乃盛世长安。

古风古韵,漫我长安……

家乡的烟雨绵绵

800字 初三

我的家乡,既可说是那东海滨上的江淮小城,那里是生我的地方;也可说是那渭水边旁的千年古都,那里是养我的地方。

要说江淮,一众人便要想到青砖灰瓦的弄巷,便要想到小桥流水的园林。那确是江淮一景,在梅雨季,油纸伞下悄然藏着一位丁香似的姑娘,又有何不美呢?

然则,北方的雨着实敌不过江淮的雨绵绵了。在短暂而干燥的春季,乌云与晴空之间的斗争从未有过固定的赢家。多数时天际大留一片光芒,而霎时间阴影就重了起来,且愈发沉重,终于有豆大的雨滴砸向人间,和着泥土的湿润气息。霎是突然,甚为鲁莽,实不及江南。

可北方的雨,未始无有阴雨绵绵。在一个暖和的时节,天街小雨是真润如酥,可却不贵如油。“唰啦唰啦”间,春风吹来阴绵的雨的气息,不多时天地间就铺满了雾气,雾之上仿佛天间的纺织神大意打乱了银丝线。这是一种淅淅沥沥的清脆,像是林间泉水激石的泠泠。那雨一下就能连绵,新柳在风中摇曳着身子,却好似“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怅然。许是太多人未曾注意过朔方高原下的淫雨了吧,那雨也难免自怜起来。

但那雨若细细端详过广经歌颂的梅雨江南,或许不会再以怜其身。小桥流水掩过的是已浸至松节的石板,而灰砖黛瓦终也盖不过白墙上斑驳的霉点。不是说江南不好,只是那丁香似的姑娘,在如此的湿冷中,怕也很难再如花朵一般,娇柔而轻灵。

家乡的烟雨绵绵,总归是敌不了现实。在北方,那自怨自艾的雨总是下不多时,春天总归是干冷的;在南方,那梅雨季烟雨绵绵的“回南天”,却真好似老照片上难掩的油渍。

所幸,它们留在我的回忆间时,都是美的。

君不见的,是古都焕然时澄澈的碧天;那干冷的春天,却也可春和景明。在淅淅沥沥间,在柳枝的牵引下,踏上秦砖汉瓦筑起的历史征程,留下的背影正也似江南水乡那般古朴悠然。君所睹的江南暮雨,何必在乎那几点小小清冷,而忘却初见时那般清新与韵律呢?

无论是古都,亦是江淮,烟雨绵绵中,总能衬出自己的诗韵,总能得出自己的意寓。烟雨过后,江淮之美仍在延续,但古城也显着一派新而淡雅。

无论是古都的雨,亦是江南的雨,我都喜欢得不得了。许是因为我本是个爱雨之人,有许是因为缘分,我之所喜最终降临在这两座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7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