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上的空白该由谁来填补600字

文学上的空白该由谁来填补

600字 初二 日记

2005年10

月17

日19时06分,一代文学巨匠巴金永远离开了我们。巴金于1999年2月因感冒发高烧,6年多来,病情反反复复,党和国家尽全力救治,终因恶性间皮细胞瘤等病因,不幸逝世。

在2005年初秋,巴金安静地走了,他翻过了整整一个时代,竖起了一面永远的旗帜。在它的飘扬下,文学的坚持成为责任和良知的标志。他留下拷问心灵的文字,激起的是一个知识分子理想的愿望,他竭尽全力坚持到底的努力,活出的是一个生命的完整和理想的辛苦坚韧。有这样一位老人,他走过了101个春秋,参与、见证、记录了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但他又始终有着青春般的激情和赤子之心。

几十年来,巴金在人们心中如一盏长明灯,照亮文坛,给人精神慰藉:他用文学扫除心灵垃圾,他用翻译拥抱整个世界,他用出版举荐文坛新人,他用行动推进文化事业。体现了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文化情怀和历史责任感,他用真话敲打麻木不仁。如今,他却走了,文学上的空白该由谁来填补?

有这样一位老人,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荣誉无数;但他却说“我不是文学家。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国家和人民,我有无限的爱……”

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在浩瀚的文字中让人感悟生命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心灵;但他直到晚年,仍在无情地解剖、拷问、审视自我……

沧桑与青春,伟大与谦逊,厚重与清澈,宽容与严苛,诸种因素和谐地统一于巴金身上,为文学、为生命、为灵魂,作出丰富的注解。

而今天,世纪老人巴金,永远地睡着了。

“我惟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这是巴金的心愿,也是他的自信。

读《桥》有感

400字 五年级 读后感

读了《桥》这篇文章,我深受感动。

文章里写的是在发洪水时,一位快要退休的党支部书记——老汉,带领村民们上木桥逃生。老汉让党员排在后边,可有一个党员排在了前面,被老汉揪了出来,他让这个党员最后一个走。当村民们安全走过独木桥,最后只剩下老汉和那个党员时,老汉把党员推上了桥,可这时桥轰然坍塌了,老汉和党员都死了。

几天后,洪水退了,老太太来祭奠她的丈夫和儿子——那个党员。读到这里,我心灵一颤,这位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已为人,他的心灵是多么高尚!多么无私啊!在逃生的生死关键时刻,老汉选择的任然是百姓,而不是儿子!

这使我不由得想起了六十年代的雷锋。雷锋在他和生活中帮助过无数的人,做过无数件好事,他从不留名。老汉身上重现的是雷锋精神。

这又使我想起当今那些仗势欺人、公私不分、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为了自己的目的,他们不择手段,侵吞国家和百姓资产,虽然他们是大官,与老汉相比显得多么渺小呀。

老汉这种高尚的品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我肃然起敬。也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二
日记
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