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断江南情450字

梦断江南情

450字 初二 议论文

梦断江南情

芳芳凄草,大雁南飞,秋水微波,水中白?。

跨着凌波般轻盈的微步,手执一把隐约略带着浅浅的古典香味的白色罗扇,身披一袭飘逸的白色罗袍,梳洗过的头发散发出淡淡的木梳的香味。你静静地登上望江楼,步伐里却听出你沉重的幽怨;你轻轻地煽动着罗扇,风声里却舞动着你隐隐的担忧。

端坐此处,思在异处。目光里一弯数不透的柔情,尽头处是斜晖里小小的白船。一弯江水可以载动千万支帆船,载不动的却是丝丝缕缕的千古柔情。战火纷飞,狼烟四起,兵荒马乱。远处前行的白色船只,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你的视线被迫挡了回来。盈盈的粉泪,湿透了你的衣裳。思一方伊人,哀一声百姓,叹一句天下。

屋旁缭绕的青烟模糊了深邃的瞳仁,念及硝烟弥漫里是伏尸百万的惨状,是血流千里的画面。目光迅速的转移于远方那个遥远的尽头,似乎永远也望不透的地平线。凭栅南望,什么也没有,什么也没有。仅是一江秋水,一江无情的秋水。

盛世繁国,青莲绝唱;国破人亡,子美悲吟。硝烟里,战火中,兜兜转转,分分合合。何时是归处?何处是小家?寻宓,待何时?

斜晖会悄然的消散,秋水会在静谧里水平如镜,大雁终会飞走。伊人何处?

月亮浅浅的莹白就在这样万千思绪里缓缓升起,光和影或深或浅的交替在一起,却揉碎了一泛唯一可以遥望远方的梦境,碎了,不是都碎了么?

茶的悲哀

600字 初三 书信

茶,无疑是中华五千年来文化精髓的沉淀。古代阳春白雪者,在天定风清,惠风和畅之时,共聚山林,煮茶听琴,品茗论道,在缭绕的茶香中,一觞一咏,畅叙幽情,各抒高见,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可谓其乐无穷。可见,对中国古代的雅士来说,茶,无疑是一个人品位的象征,少了茶,便没了情趣,便难以盈怀。

那时的茶,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一片片甘泽明润的茶叶,更蕴涵了贤者雅士那高雅的情趣,以及于青云而直上,度白雪以方洁的风骨。

当时间将历史一页一页地烧成灰烬,在这个充斥着金钱,欲望的现实社会中,茶,已不再是文人骚客的专利。更多的时候,可见世俗之民,聚在一起,在缭绕的茶香中,滋润焦渴咽喉,谈论生活关节,下里巴人者,亦有了享受茗香的权利。由此而生的世俗茶道所呈现的,少了几分贤人的清高,多了几缕世俗的淳朴。

于是乎,不必唐突市井之中处处可见的茶盏了罢,亦不必唐突大量廉价积滞在库房的茶叶了罢,当然,若这可以以“茶的普及”作为措辞,而另一批茶叶却以其质地高贵,产量稀少,成为了地位权贵的象征,亦或,成为了“走后门”的首选:托个关系,一包西湖龙井外带一大把钞票好说好说:升个官职,一袋碧螺春外加少许金银首饰好办好办,如此下来,曾是沉淀着阳春白雪者高尚风骨的茶叶,终究难逃铜臭的侵蚀。

而今的人再次品茶,怕是再难以品出古人“煮茶听琴,高山流水”的气韵了罢。

而今的人再次说茶,怕是再难以说出古人“听风跃露,啸歌山林”的豁达了罢。

而今的人再次悟茶,怕是再难以悟出古人“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的见地了罢。

茶的悲哀,随着高速发展的科技,却越发突兀起来。同样精致细腻的紫砂壶,同样甘泽明润的茶叶,品出的,却是满嘴的铜臭与悲哀,一种社会的悲哀,一种文化的悲哀。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二
议论文
4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