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1200字以上

乡情

1200字以上 初一 散文

“咝……”这是我们乡下人家烧饭时,燃烧那从山上劈下的柴的声音,每到这时,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有一股兴奋劲儿,因为马上又可以吃到那香喷喷的米饭了。

记得小时候,我望着那个深嵌在台面里的大坑,(我们叫它是烧饭的锅)盯着那袅袅的青烟徐徐地上升着,上升着,心里却想着,香喷喷的米饭真在这里吗?什么时候才可以吃哪!现在想想,我总觉得那时的我喜欢发呆,又天真烂漫,当然,那时的我也从没有过乡思之情与远离故乡之情……

令我记忆犹新的是我们故乡人家请街坊邻里吃饭。哎呀!那阵势,绝非一般。我家虽不是什么大户人家,可也还是有过请乡里人吃饭的情景。请客的前一天,我就惊奇地发现,家中的大厅里,已到处是桌桌椅椅,我的两个表姐已在忙前忙后地操办着请客的各种事宜。于是,我也帮着一起干。等一切都准备得差不多了,我倒头就睡,我从没有过睡得那么沉,只觉得两只膀子生疼。

第二天早晨一觉醒来,我的膀子一阵的酸痛,我的手本可以上举到180度,可今天连90度也举不起来了。妈妈轻轻地撩开膀子上的衣服,只看见膀子上一片青一块、紫一块的。我知道,这是因为昨天晚上干了些许事情,太累了所致。而且,在这之前,我从未干过这么多的活,后果也就显而易见了。

过了一会儿,也就是等我洗漱完毕了后,客人们已经开始陆陆续续地来到了我们家,与我们的长辈谈笑风生,一起边吃吃零食,边聊聊天。看大人的乐此不疲,我们做小孩子的也就轻松了许多。我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大人们,抚摸着自己那伤痕累累的膀子,心里想着今天会有哪些人来。忽然,姐姐推了我一把:“想什么呢?”“不告诉你!”我缓过神儿来,故作神秘地说。“妈让我们都上去写会儿作业,不过你没有作业吧?”我点了点头。“那就一起上去吧,姐大那儿有很多好吃的零食呢!”这次我懒得点头了,跟在她们的后面上了楼。

来到了姐大的房间,我伸了个懒腰,放松了一下肌肉。我默默地看着两位姐姐奋笔疾书的写字模样,我心想:以后我也要像她们一样无奈地写着堆如小山的作业吗?我慢慢地含着牛奶糖,不禁思绪万千。“下来吃饭了!”一声响亮的提醒打断了我那漂荡不定的思绪。“哦!”我与姐姐们异口同声地喊了出来。

下了楼,推开门,我惊奇地发现来往的客人又多了许多。这不大的客厅现在显得更加拥挤了。我拉着姐姐的手,穿梭在人流之中,准备去厨房那里帮衬着点儿。看着来来往往的人都是满脸笑容地走过,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许多。

等我们把饭菜都上齐了以后,我和姐姐们就挑了三个靠近楼梯的座位——为了方便上下楼,然后就直奔主题:开吃!不过,再吃之前,主人家必须要说点话。我记得当时爷爷是这么说的:“首先,我代表全家感谢你们的到来,其次,今年也是我七十大寿的日子,谢谢,大家可以开始开吃了。”那天,就以吃饭的方式庆祝了我爷爷的生日,同时也结束这美好的一天。

在我的印象中,我家的后院儿里曾经养了二十四只母鸡和六只公鸡。二十四只母鸡负责生鸡蛋,而另外的六只公鸡则负责每天早上五、六点的时候给我们报信,提醒我们要起来了,而我们负责给这些鸡撒米。所以,人与鸡之间是存在着一种互相帮助的关系。

对于鸡的问题,最有乐趣的要数给鸡吃米了。爷爷告诉我和姐姐们说:“每一种生物都有强弱之分,俗话说得好‘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强者吃的东西就会多,弱者是吃的少甚至吃不到什么东西的。所以你们喂米的时候一定要把第一撮米尽力扔得最远。然后再给那些跑不快的鸡一把米,最后再给那些第一次抢到米的鸡吃一把米就好了。”接着,每当我们要给它们食物吃时,就会飞快地向我们这边飞速地奔跑过来,然后再飞速地跑了过去……

我至今清楚地记得,爷爷的手是一双巧手,能干铁匠的活、木匠的活等等。

记得有一次,我看中了一个电子小陀螺,可是因为太贵了所以没有买。爷爷看得出我的心思,于是就在后山上砍下了一棵大树的两根枝条:一根又粗又大,一根又细又长。但是,在爷爷的巧手的作用下,瞬间变成了一只雕刻细致的抽打式的小陀螺,那根又细又长的树枝被打磨成了一根木棒,在木棒上系了一条粗细正好的麻绳。这样,一整套的陀螺装备就完成了。

看着这个完美的陀螺,我心满意足地收下了,毕竟这也是爷爷的一点儿心意嘛!

一眼,十年过去了,我们的家被列入了拆迁的行列之中。于是,我的童年,就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逝去了,那些童年的琐事,也随着童年的逝去而完全消逝了,只留下了记忆在脑海之中永存!

希望崇明可以少拆几个村庄,多开展一些农业法,这样既可以尽可能地保留住崇明特别的乡土人情,又可以使我的家乡发挥出它的优点。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对一个城市来说至关重要,但,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却更加重要。

——后记

乡情

1200字以上 初三 散文

傲骨梅花开寒冬,又是一场雪匆匆。不觉中,透明的时间带走了我不少的岁月,很多的不舍,一如曾今的年少,一如当初的美好。如今留下的只是时光沉淀后的斑驳,给予我一副只有回忆的画面。好像有很久没回家了,一个人的身影流浪在远方多年,似乎家里的种种早就与我无关那般,已然变得陌生。那袅袅升起的炊烟,那熟悉的笑脸,如今,感觉是那么的遥远。

我是一个成长在农村的孩子,从小就在山里生活,田中耕耘。虽说环境算不上很美丽,但也拥有着青山环绕,绿水长流的景象,虽不是水榭楼台般的典雅,却有着浓浓的乡土之情,清风细雨的韵味随处可见,我家是在一处依山傍水地方,群峰围抱,四季如春,绿水绵绵,炊烟袅袅,可是现在,这些都离我相隔在千里之外。

很小的时候就总是想着快快长大,好走出偏僻的山里,离开农村去城市走走看看,我梦想中的大城市,是昌艳繁华,人潮人海,高楼大厦,车来车往,当我刚走进了梦里的画面时,的确是如我所想的那般多姿多彩,深深的吸引着我这个农村跑出来的孩子,后来,慢慢的我才发现自己并不喜欢城里的生活,因为对我来说这太过于陌生,太孤单了。

出来工作了这么久,我只影行单的走过很多个城市,很多个地方,比如诗一样苏杭两州,无处不绽放着古都的风采,韵味甚浓。比如京沪的灯红酒緑交通四处发达的两座城市,无处不是人山人海,车潮汹涌。我用自由的翅膀飞跃了重重高山,层层河流来到了从小就渴望到达的地方,却以背井离乡,亲朋难见的代价换来了忙碌的生活,一个人轻狂的走了这么些年,来到如今,我愈发的觉得,城市的生活节奏很快,与此相比我更向往着田园的生活,农村中独有的乡间之情。

一晃好多年过去了,从十多岁开始我就离开养育我的那片土地,背景离乡的四处讨生活,东奔西走,南来北往,经历了一路的风风雨雨,人生坎坷,来到今天我只能用庆幸来纪念那曾经的蹉跎岁月,风雨兼程我还在,他乡讨路亲相离。忽然觉得我好累,身心皆疲惫,一路拼搏下来才发现我什么也没拥有,只留下我孤单的影子思念着远方的那一处梦乡。

每逢佳节倍思亲,突然,很是怀念家乡的风景人情,家里的种种,眼看就要过年了,不知道家中可好,亲朋好友们可曾无恙,那一草一木还是否如初?这一切的一切如今想得知却是那么的难。好想回归故里,回到那处生我育我的地方,回到,那片多年不见的山野村冈,好好的回味小时候家里的风土人情,慢慢走上记忆的路上,寻找我那个遗失的青葱年代,当初的风景人影,还有那个天真可爱的小孩。

还记得,小时候家里并不富裕,父母都是早出晚归的在地里头耕耘,以此赚钱养家,五六岁时我就承担了一些家务,烧水洗澡,煮饭是每天的必修课,等父母晚上回来才能做菜吃饭,起初连生火都会弄得满屋子的烟,满脸都是灰尘,那会儿心里总是闷闷的不乐,因为我总不能如约的和小伙伴们一起捉迷藏,丢手绢。如今想想,我很是怀念那一段时光,因为烧水煮饭并不是当初想象的那么艰难,而现在想做却是那么的遥不可及。

开始上学了,学校很近,我都会懒床到最后一刻才起来去学校,因为妈会及时的叫我起床,我本以为上学后就不用承担那些家务了,可不料放学回家后,这烧水做饭的活还是落在了我身上,说实话当初心里很是不爽,总抱怨为什么父母不能早点回来做饭,为什么我就不能像其他孩童般那样没有顾虑的开心玩耍,后来我慢慢成长才明白,父母负担我们三兄弟很不容易,早起晚睡的操劳着,相比父母,我的工作是微不足道的,对于他们而言更是不忍心让自己孩子受累,更是不愿意让我们承担这些家务,可是没办,生活太难了。

自小,家里就种养了许多的农作物,比如鸡鸭猪鹅,稻谷,还有那瓜果蔬菜,最难忘的,莫过于是那几亩田的橘子,常常跟着父母去田中做活,橘树发芽了得把多余的掰掉,定期的给它施肥洒药,看到绿油油橘树在我们的护理下,茁壮成长撑起一把绿伞,心里还是有些许高兴的。果实成熟后,邻居们都来帮忙剪摘,密密麻麻的果实悬挂在绿林里昂首向阳,一框框果实从地里有序的慢慢运出,然后浸泡保鲜水再一个个装袋保存,以前只知道它好吃,殊不知却要这么多工作量和繁琐的程序才能包装进箱销售,后来我才知道什么是老师所教的粒粒皆辛苦啊!

犹记得那会儿,我最喜欢养的小鸭,雪白光亮的羽翼我很是喜欢抚摸它们,甚至有时还会抱着它们。买回来时很小,我总是跑到田里沟里钓青蛙给它们吃,因它们最可喜欢吃了,一次我钓着钓着忽然发现前面有条很大的虫子,吓得我撒腿就跑,连收获到的成果都扔了。当每次活蹦乱跳的青蛙回到家里,我倒出来后,它们就像一支军队般吵吵闹闹的开始了掠食,以飞快的速度将食物吞下腹中,一场疯抢后它们都满足的出去游水了,看到这样的场景我很是欣慰。

蚯蚓,也是它们爱吃的东西,为了让他们能快点成长,我常常拿上锄头给它们挖食物,可是必须得带上它们一起去,因为我不敢抓,很怕那东西,只要一声口哨就都跟来了。我一锄头下去还没来得及抛开土壤翻出蚯蚓,小鸭们就已经用它那刀片一般扁嘴戳进泥里吃掉了,还举头像我叫唤,似乎正在崔逐我快点继续下锄般,呵呵,看着它们吃着这番喜悦,我也感到了开心,幸福。

依然清楚的记得那会儿,老喜爱往山里钻水中游。早晨,迷雾段段笼罩着座座山峰,隐约的看见山中的花花草草,透过蒙雾向着乡里乡外尽情的招摇,就如同一副梦中的画景渐渐张显在现实中那样。鸟儿唱,喜迎朝阳,一束暖意东边放,绵绵水声韵意长。如今回忆起当初的画面才发现,原来我打小时就已经喜欢上了青山绿水,鸟语花香。

我家立于乡里的至高点,远望可以将整个乡里乡外尽揽于眼下。现如今,我每每回到家里,早上起来就会走上楼顶,眺望那片如诗如画的山河,壮观而又典雅,感受一番大地的清新自然。那群山重重拥抱相亲相爱,青烟如纱绵绵的穿在山河里,流水娟娟而下滋润着每寸土地,百花多彩多姿的在静静争艳,鸟声阵阵鸣啼,轻唱着一首无忧无虑的歌谣,把美景摆弄得栩栩如生,令我如痴如醉。清风袭来微微拂起我的发梢,摆动着我的衣襟,将我乘入了梦寐以求的绿野仙踪。

还记得,那古韵甚浓的石板古道,那历经百年甚至几百年的房屋,还有那一棵棵千年万年的老树。走在石街上,石板已经被人来人往踩踏得如镜般光亮,平滑,我很难想象这要经历多少的年华洗刷,人走车踏,才能成就这样一条饱受风雨的街道。看着两边古老的房子,好几千斤的门槛石,高大的红木门,还有那梁上栩栩如生的雕画,人们用那鬼斧神工和才情把飞禽走兽,花草人畜都一一的展示着古时的风韵,还有那屋上的青瓷砖瓦,无处不张显着历经风霜的年华,无处不能想象得出此处从前是那样的繁华,和那久经多年的乡土人情。

山水无意自缠绵,乡间有情永不变。小时很喜欢邻舍亲戚们操办酒事,一办就是几十桌甚至上百桌,不管红白喜事我都喜欢去参加,因为那代表着热闹和大餐。亲朋好友都络绎不绝的来帮忙,纷纷忙着手头上的活,一张张熟悉的脸庞,一份份真挚的情谊都凝聚在了这一刻,这是农村里独有的纯真,也是亘久不变的风俗,更是感情的诠释和乡土中的象征。

现如今,这一切的一切对现在的我而言,却是那么的陌生,那么的遥远。好久没有回家乡了,生活的无奈现实的残酷,让我不得不抛弃心中对家的思念,戴上一副坚强的面纱面四处奔波,远走他乡,只为了生存下来。从前那片很是熟悉的土壤,从前那些非常熟知的脸庞,都随着我奔走的步伐,慢慢的变成陌生。

我知道,人生在世很多情与事都不是自己能够随心所欲的,很多的应该到最后都变成了无奈,更何况我们存活在如今现实的社会中,又怎能不背叛自己对家的情感,对亲人的思念,以一份努力工作的姿态,带上思念的灵魂前往生活的方向。

或许,在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着一份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或事或物,或景或人。只是被社会中,生活里的种种因素掺杂得太过于繁乱,因而把这份对家乡的纯情,对亲人的思念都偷偷的藏在了内心深处,以牵强的笑容面对现实,只能用思念遥望远处那片多年不曾踏足的家乡,只能,用无奈的感叹这份对家乡的情谊。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散文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