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那些事----入班450字

初中那些事----入班

450字 初三 叙事

报完名之后就是入班发书了,我仍然沉浸在暑假重不可自拔。到该起床的时候,我还是迷迷糊糊的在床上不想起床。在仔细一想,就着急了。今天是入班的日子,别的同学应该起得很早,以便占到好的位置。只有我傻乎乎的,还赖床。我赶紧梳洗、吃饭,然后就出发到了学校。

还好七年级,在二楼,并不算高,我三步并做两步的跑了上去。找到七三的牌子,我便装作悠闲的走进去。大致扫描一遍,哎呀,不好!前面的位不是被人占了,就是上面放着东西,那还是被人占了。有的一个人占两个位,因为两张桌子是并在一起的,所以,有的男生一个人一位。即使我愿意做在那里,人家也不一定愿意。只能再瞅女生了,反正,我是无论如何都是不肯做后面的,不仅我妈会说,我也会听不进去课的。终于,我看见一个女生坐在位置上,安静的看着书,我猜她没有同桌。于是,我就慢慢的走过去,问:“这个位上有人吗?”看她摇头,我就非常好意思的坐下了。人家也是一个胆小害羞要面子的小姑娘了,看她一直坐在那里,我倒想问问她一些事,但还是憋在心里了。

一会儿,班主任到了,他还让一些男同学报来好多书,看见那么多新书,好期待啊!然后班主任按照名单发书,我这才知道,原来我的同桌叫代茜茜。

信仰纪录片观后感

1200字以上 初三 读后感

【篇一: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大型纪录片《信仰》诠释了中国人是如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如何坚守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胜利。历史选择毛泽东和蒋介石代表各自的阶级和政党,用手中的枪杆和心中的信仰,用对历史的感触,和对未来的预测,在饱经风霜的中国大地上,在进行一次猛烈的碰撞,中国的命运也就取决于这两种信仰的博弈。这种信仰成了中国人寻找一条民族独立和现代化的道路的力量之源。

这部纪录片让我重新认识了我们伟大的党,以及那始终引导我们坚定不移的信仰。1920年,《共产党宣言》创造了共产党信仰的起点。1992年,邓小平曾经回忆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共产党ABC》,正是以《共产党宣言》为起点,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停的追寻,坚守自己的信仰,发挥了他永恒的魅力。

九十年前,南湖澎船里的仁人志士悄然酝酿着时代的蓝图。开天辟地慨而慷。《共产党员宣言》确立了中国人民自己的信仰,在这种力量的支持下,民族先锋队开始了救亡图存的伟大探索,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共产党宣言》引导彭湃从一个富家子弟走向革命之路,从他烧田契开始,已经开始绽放出信仰之光。

【篇二:纪录片《信仰》观后感:信仰的力量】

大型纪录片《信仰》诠释了中国人是如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如何坚守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胜利。历史选择毛泽东和蒋介石代表各自的阶级和政党,用手中的枪杆和心中的信仰,用对历史的感触,和对未来的预测,在饱经风霜的中国大地上,在进行一次猛烈的碰撞,中国的命运也就取决于这两种信仰的博弈。这种信仰成了中国人寻找一条民族独立和现代化的道路的力量之源。

这部纪录片让我重新认识了我们伟大的党,以及那始终引导我们坚定不移的信仰。1920年,《共产党宣言》创造了共产党信仰的起点。1992年,邓小平曾经回忆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共产党ABC》,正是以《共产党宣言》为起点,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停的追寻,坚守自己的信仰,发挥了他永恒的魅力。

九十年前,南湖澎船里的仁人志士悄然酝酿着时代的蓝图。开天辟地慨而慷。《共产党员宣言》确立了中国人民自己的信仰,在这种力量的支持下,民族先锋队开始了救亡图存的伟大探索,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共产党宣言》引导彭湃从一个富家子弟走向革命之路,从他烧田契开始,已经开始绽放出信仰之光。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仰,揭开了中国现代历史的新篇章。

有了信仰,还要坚守,正是有无数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坚守自己的信仰,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聆听着片中的入党誓词,再次心潮澎湃,历经各种时期,党的誓词也在不断修改,但毛泽东主席添加的“永不叛党”一句从未更改。绝大多数共产党人在用生命捍卫自己的信仰。方志敏曾写过:死,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他在《可爱的中国》一书中说道:中国一定有个可爱的光明的前途。正是由于像他这样对信仰的坚守,他心中的光明前途现在已经出现。当然,不是所有的共产党人都能坚守自己的信仰,像陈公博、张国焘等人,他们终将被历史所唾弃。

中国共产党创造历史奇迹靠的是什么?就是信仰。湘江战役陈树湘断肠而死,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陈毅的“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表达了对信仰的忠诚,张思德的为人民服务,刘胡兰的“怕死不是共产党员”,无不是对信仰的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奋斗的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从苏维埃到民族解放,从新中国到五星红旗,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去实践自己的信仰,共同的信仰让人们凝聚起来,为信仰而奋斗,就是为未来而奋斗。

我深信,在信仰的照亮下,在旗帜的指引下,我们将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篇三:《信仰》纪录片观后感作文】

一位西方的哲人说过“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反复的思索就越会发现它永远新颖,并不断增长对它的赞叹和敬仰:一个是头上的星空,一个是心中的道德。”而共产党人头上的星空是信仰,心中的道德是为人们服务。

“没有信仰人会活得很飘”这是时代楷模郭明义的一句话。是的,我也深深的认同他的话,没有信仰我们总会容易迷失,甚至会对善恶的评判失去平衡。人具有社会性,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我觉得人活着并不总是为自己活着,应该为社会有所作为。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应该得到统一。一辈子很短,如果用他来谋取物质的享受和个人的利益,生命如随水而逝的落花留不下一丝痕迹。一辈子也很长,如果把个人的奋斗融入人民的利益与党的事业中那就成为了信仰的坚守,在信仰的坚守和传承中一辈子就成为了永恒。

信仰是对万事万物存在唯一性真理的坚定不移的认定。因此,我觉得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拥有信仰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信仰,有向善的信仰,否则会使人踏入绝境。在当代我觉得对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信仰就是正确的信仰

信仰的力量是强大的,在近代饱受欺凌的苦难的中国,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救国不惜以牺牲生命为代价,是什么支撑着他们的这种精神?我认为是一种信仰,那就是为国家人民幸福生活奋斗的信仰。在1921年,一件开天劈地的大事变发生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它为国家和人民带来了黎明的曙光,也燃起了无数人的希望。无数的共产党人让我明白了信仰的伟大力量是多么的无穷。也真是这种信仰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筑造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信仰使得生于大地主家庭本可享受荣华富贵的澎湃放弃对农民的剥削,主动消除剥削制度,成立第一个苏维埃政府,成为一个为人民谋利益的领袖,并最终献出自己的生命。信仰可以使十五岁的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信仰使一位平凡的战士——雷锋把有限的生命融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他在日记中写道: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片土地,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生活的岗位,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他是平凡中的伟大,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滴水,但要升华成雷锋式的一滴水,是需要用信用去净化,用奉献去呵护,用执着去努力。当代雷锋郭明义也是平凡的岗位上为人民作出不平凡的贡献。

如果说在革命运动高于天的时代诞生的英雄为共产党人的信仰绘就了基本底色,在激情燃烧的岁月涌现的典型为共产党的信仰构筑看精神高地,那么新时期与时俱进的改革开放新时期总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先锋则展现出共产党人为党的永葆先进纯洁和优秀的历史画卷。

有人会觉得共产主义信仰太过于虚无与飘渺,我想他们看了《信仰》纪录片之后便不会再有这种感觉。对于共产党的信仰虽然在不同的时代背景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是本质却是一致的,那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的崛起而艰苦奋斗。在和平年代我们不需要像过去战争年代无数的令人敬仰的革命先烈那样,抛头颅洒热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是当代共产党人的信仰。人民,就是共产党员的上帝,所以的上帝都比不上他那样神奇。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钱学森,邓稼先……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员为中国建设新中国付出了他们价值。

我们不必追求轰轰烈烈的丰功伟绩,我们只要用我们自身的行动去影响和带动他人来作出自己的贡献并证明在中国大地上还有这样前扑后续的共产党员为人民和党的事业努力着,让人们相信这是真实的。我觉得这要每个人都能有这样的信仰,那么建设一个和谐的、健康的、繁荣的、民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便会实现。

看了这个记录片之后,更加坚定了我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坚定了为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信仰。在我的心中深深植入了人民这个核心,我将会在日常实践中贯穿为人民服务的核心并为之奋斗。

【篇四: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曾经,在念大学的时候,"信仰"对我而言是很空、很大,虚无缥缈,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从未认真考虑过自己的信仰是什么?自己应该追求怎样的信仰?但当我踏上区妇联的工作岗位,成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我开始有了一种信仰,那种信仰激励我全身心的投入工作。特别是近日,在支部的组织下观看了《信仰》纪录片,更是感触颇多,一个人只有树立了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才有明确的奋斗方向,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正如纪录片里所说:"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社会形态,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今天,我们叫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的未来,是共产主义。"事实表明,共产主义信仰在万众一心的集体进取中迸发了超常力量,催生了一系列的苦难辉煌;从建党伟业到建国大业,从独立自主到自力更生,从拨乱反正到改革开放,从初级阶段到小康社会,从中国特色到和谐社会,从三个代表到科学发展,信仰的力量引领一个古老的民族持续实现复兴的梦想。

坚定信仰,需要勇气。晋朝刘琨讲过:"胆识坚定,临难无苟免之意"。在前行道路上,面对困难挫折风险,都能做到坚定不移坚韧不拔坚持不懈,是需要有点勇气的。只有"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离开了勇气,也就离开了坚定,失去了信仰。对照自己,更需不断锤炼这种可贵的品格,努力做到在任何情况下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风雨不动安如山"。

坚定信仰,需要实践。坚定的信仰需要在实践中锤炼,更需要用实践进行检验,不断增强坚定信仰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篇九: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在建党91周年来临之际,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观看了大型纪录片《信仰》,纪录片用一幅幅动人的影像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追求信仰,坚守信仰的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我对党的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加坚定了我共产主义的信仰。

信仰是坚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信仰的社会形态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实践信仰的奋斗脚步,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大的历史时期。无论在多么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这光芒闪耀的信仰真谛,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移坚守的精神家园。

选择信仰很艰难,坚守信仰更难,在实践和坚守信仰的道路上,铺满着荆棘,更有无数的革命先烈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革命前辈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叱咤风云,震撼日月,擎起了照彻神州的通天火炬而直面生死。先烈们视死如归,义无反顾,因为他们是顶天立地的人。信仰是引领他们前进的天,人民就是支撑他们奋斗的地。

信仰在传承,事业在延续。在和平建设时期,张思德、雷锋、焦裕禄、孔繁森、沈浩、任长霞、吴任宝、郭明义等共产党人,他们尽管身处不同年代不同时期,但却始终贯彻着一个共同的宗旨,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一心为公,一心为民的身体力行在人民的心目中树立起了一座座丰碑,书写着这些共产党人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也诠释着他们的坚定信仰。90多年来,共产党人的信仰,已经变成了今天的旗帜,在这面旗帜的感召和引领下,越来越多的青年,加入到了党的队伍。青年党员们用青春的活力给信仰的旗帜增添了新的光彩。在各行各业的平凡岗位上,无数青年党员不畏困难,勇于创新,甘于奉献,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生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真义,丰富了共产党人信仰的时代内涵。

如果说,在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年代诞生的英雄为共产党人的信仰绘就了基本底色;在激情燃烧的岁月涌现的典型为共产党人的信仰构筑了精神高地;那么,在与时俱进的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信仰将成为我们为人民服务的不竭动力,信仰体现为对我们事业的执着追求,信仰是对事业的坚守,信仰是舍弃小我成就大我的豪迈。

今天人们已经过上了前辈们为之牺牲为之奋斗的幸福生活,而那91年前点燃的信仰灯塔,依然照耀着我们前行的路。信仰激励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挫折的时候,当我们被纳税人误解受委屈的时候,当我们一遍一遍不厌其烦的给纳税人解释税收政策的时候,当我们被繁重的工作压的抬不起头来的时候,为人民服务的信仰将成为我们勇往直前的强大动力和对事业孜孜以求的坚定信心。如果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那就成为了信仰的坚守。即使生命归于结束,在信仰的坚守和传承中,一辈子就变成了永远。

无论历史如何变迁,对信仰的丰富和完善,对信仰的忠诚和实践,保持先进、纯洁和优秀,始终是我们如磐的根,不变的魂。今天我们站在新时代的潮头,信仰的光芒将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在平凡的岗位上我们用辛劳和汗水浇灌信仰的大树,用青春和热情书写为人民服务的新篇章。

【篇十:《信仰》观后感】

人们总是在抱怨,每天忙忙碌碌却不知道为什么活着,物质生活丰富,但是内心却是空虚的,找不到精神寄托,似乎我们活在一个缺少信仰的时代。最近看了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很受教育和启发。原来,信仰并不遥远,只要仔细观察,无论是历史中,还是现实生活中,都不乏拥有坚定信仰的人。

看到彭湃、张秉贵、孔繁森、谭千秋、钱学森、雷锋、杨善洲、沈浩、郭明义这些共产党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开拓创新、勇往直前,为党的事业和人民幸福奉献出青春、热血直至生命,他们为我们诠释着信仰。一个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具体工作和生活追求让我们看见了鲜活的信仰、生动的信仰、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具有很强榜样作用的信仰。

信仰不是一种学问,更不是一种高高在上的理论。更多的时候,信仰应该是一份自觉的行动,只有将它实践出来,体现在生活中,才是它真正意义所在。失去信仰的人生,常常会迷失自己的生活方向;失去信仰的民族,必定难以拥有恒久的前进动能。不论是黑龙江为救学生双腿截肢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抑或是杭州那用生命最后的气力挽救一车人性命的“最美司机”吴斌,都在用他们的英雄壮举展示着信仰的力量。这些感人的事迹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坚定自己的信仰。无论中国怎样,我们所站立的地方,就是我们的中国,只要我们有光明,中国便不会是一片黑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叙事
4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