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为什么打我1200字以上

妈妈,你为什么打我

1200字以上 高一 议论文

妈妈,我今天被语文老师罚了,因为我拿着你给我的毕淑敏阿姨写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去问了她一个问题。

我问她说:“老师,这篇文章到底是在说什么?”

她看了看题目,露出满意又有些疑惑的神色:“你说‘这文章到底在说什么’是什么意思?”

“因为我觉得这篇文章的观点不对。”我还想说些什么,但老师已经黑了脸。

“你一个小孩子还敢说毕淑敏写的不对?回去给我把这篇文章抄十遍,看懂了再来找我!”

妈妈,我用一下午的时间把这篇文章抄了十二遍,可我还是觉得自己是对的。

请你不要像语文老师一样二话不说就罚我,毕竟这文章是你让我读的,你说在我看了这篇文章之后就会明白你的良苦用心。可是,很抱歉,妈妈,我真的还不明白,我需要和你好好谈谈。

“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败,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奏效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毕淑敏阿姨这样写道。那么,殴打是为了让孩子记住教训,好做一个乖孩子。

我不明白,难道教育孩子,除了殴打就没有其他不会给孩子造成伤害的办法么?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予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在后文中她这样写道。

我还是不明白,法律面前不是人人平等的么?不应该有任何人享有特权啊,为什么毕淑敏阿姨说“为人父母者”就可以得到赦免呢?这样对我们不是太不公平了么?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更为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之后她这样写道。

而我,仍旧不明白。

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在打孩子的时候,自己要承受比孩子痛苦得多的痛苦,所以相比之下孩子受到的伤害就什么都不算了么?还是说,被父母打的孩子因为自己的父母比自己痛苦,就必须甘愿忍受父母的殴打,甚至是对他们表示感谢么?

“孩子,我多么不愿打你,可是我不得不打你!我多么不想打你,可是我一定得打你!这一切,只因为我是你的母亲!”

这句话我就更不明白了,在我看来,这与其是一个母亲的无奈,到不如说是不讲理。因为是母亲,所以就可以打孩子,而且是一定要打么?

“唯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

妈妈,原来一个人的成长就是靠打出来的么?

“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吗?”

而这毕淑敏阿姨的最后一段,真的让我有些生气了。

打与不打都是爱,所以说,父母打孩子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爱孩子。

是这样么?

因为父母爱孩子,所以孩子就该被打,而连一句对不起都得不到么?

我是不是可以把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成,父母打孩子是对的,因为父母承受的远比孩子多?

如果这是一道证明题的话,恐怕没有一个数学老师会判它对。

那么,妈妈,请你告诉我,你到底为什么要打我?

后记:这篇作文的灵感,来源于我在知乎上看到的关于毕淑敏那篇著名的文章的评论。有一个网友并不喜欢这篇文章,此处选取几句粘贴过来:

“打孩子,对于孩子而言,是一种创伤。身体的伤疤容易好,心灵的创伤,却会毁掉孩子一生。”

“那些看了毕淑敏的文章痛哭流涕,口口声声理解天下父母心者,在我看来,简直是一群禽兽,正张牙舞爪地,要把创伤一代一代传下去,并且,他们竟会用生命去捍卫自己这一‘权利’。”

“作为家长,你一直是权威,一直俯视孩子,你敢跟孩子承认你错了么?你放得下这虚妄的面子么?

你是会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继续坑害孩子,还是勇于面对自己的过错?”

话是尖锐了些,但我觉得不无道理。

打,绝对不是明智的选择,更不能成为父母对孩子爱的体现。

妈妈,你在哪儿

1200字以上 高一 散文

铺一页素宣,研两笔淡墨,拣三朵荷香,撷四分闲情,给母亲写诗。五月芬芳,而我迟迟不能提笔,注视着那一大片空白,有点散漫,有点迷惘,因为我害怕自己粗糙的文字,亵渎了尊贵的母亲。

―――绿萝轻挽

风和日丽。窗明几净。

细细的篱笆上丛生着葡萄藤,肥硕的绿叶间结着青翠的果实,偶尔有蝴蝶翩翩而来,有小鸟啁啾远远而去。我静坐一隅,醇蜜的阳光,从枝枝蔓蔓间漏下来,暖暖地泻在身上。或者打盹,或者遐思,我有一种实实在在的欢喜,仿佛依偎在母亲的怀抱,享受无限的疼爱,无限的怜惜。

“妈妈,妈妈,你在哪儿,为何听不到你温柔的回答?妈妈,妈妈,你在哪儿,为何看不到你可爱的脸颊……”

微风过处,有徐缓的歌,自古老的村塾隐隐约约传来。庄心妍的声线,委婉纤细,干净动人,淡淡的哀怨,淡淡的欢喜,淡淡的渴望。认认真真,竖起耳朵听,我小小的心,忽然疼痛得要碎裂开来,滚烫的泪珠大朵大朵的坠落。

薄薄的水雾里,我看见童年,看见故乡,那个恬静的农村,开满映山红。外公说,在幽幽的山谷,在清清的溪边,一簇簇灌木,一夜缀满粉粉嫩嫩的花蕾。那红彤彤的颜色,是英雄儿女的鲜血染成,是劳动人民的希望之光。

虽然没有经历过硝烟的战争,但那种孤苦伶仃的绝望,我懂得。长夜难明,我常常呼唤着母亲,从哭泣中醒来。我希望与母亲生活在一起,哪怕是粗茶淡饭,哪怕是风餐露宿,日子也是温厚的。偏偏母亲将我移弃。

我好想,好想母亲再爱我一次,同嬉戏,同学习。五音不全的我,央求外婆教我唱歌,《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的吻》。晨曦黄昏,我苦苦的练习,对着镜子,对着杨柳,对着荷塘。某一天,我要轻轻地唱给母亲听,只为她嫣然。

夏去秋爽。母亲归来,带着一个瘦瘦的小男孩,他稳稳地趴着母亲的肩头,笑容可掬。那是我的妈妈啊,那是我的妈妈啊,我狠狠瞪着他,却不敢靠近,不敢亲昵,怯生生地藏在柴门的缝隙里,偷偷窥视。

半晌,母亲匆匆离去,柔弱的背影,渐渐消失在夕阳里。我从稻草木屑中钻出来,赤着双脚,哭着追赶,妈妈妈妈,你去哪儿?母亲停顿了几秒,没有回头,又大步流星而去。妈妈妈妈,你在哪儿?空荡荡的山谷,含泪倾听我的心事,然后深情地回响。血浓于水,我不能没有母亲,我要快快长大,去寻找她。

日月如梭,五岁那年,父亲终于把我接回家,送我去学堂上一年级。我乖乖的,开始学习微笑,学习与弟弟成为朋友。害怕惹母亲生气,又把我丢弃,我的潜意识里有一种忧伤。

几番风雨几度愁,可是我不知道,二十年后,我会同样残忍地对待柠檬。二零一一年冬,我天天抱着她挤公交早出晚归,且不计较没有座位,有时还被小偷划破衣裳。冰天雪地,冻手冻脚,孩子才两岁,我怎么舍得让她颠沛流离,我自私地做了个决定,将她托给婆婆照料。

柠檬哭得撕心裂肺,夜夜不能寐,呐喊着要找妈妈。我到底是冷酷的,一个人轻轻松松上班。当回到家孤单地躺在床上,茫茫看着天花板,寂寞的恶魔,如影随形,打得我支离破碎时,我终于慢慢懂得母亲,切切的思念。柠檬,那是我亲生的骨肉,那是我相依为命的温暖啊。

白雪皑皑的年,我与先生马不停蹄地启程,跋涉,只为见见魂牵梦萦的姑娘。柠檬是否坐在春天的门槛上,欲眼望穿呢?事与愿违,女儿傻傻站着,漠然置之,好像素不相识。先生走近她,她羞羞地叫着爸爸,我欲向前亲近,她转身奔跑。面对自己的孩子,对我的嗔怒和埋怨,我呆呆地站着,手无足措。

熟悉的场景,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母亲。我小的时候,觉得妈妈就是用来迁就我,爱护我的,甚至责怪她对我不够好,数落她的错误与罪证。而我不知道有一天,我从母亲的翅膀下远走高飞,对她何尝不是伤害。

孔夫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我义无反顾地流浪,却不知道母亲多么惦记,多么牵挂。每次母亲主动打电话给我,还嫌弃她的唠叨,我真真不是一个好女儿。我不知道,我们在成长,母亲在老去,时间是个吝啬鬼,从来不肯为谁停留。她手掌的茧,斑白的发,以及沧桑的眼,无一不是我现在的幸福换来的。

我想回家,想回到她的身边,哪怕刷刷筷子洗洗碗,哪怕聊聊家常谈谈工作,哪怕搓搓麻将种种菜,或者什么话也不说,什么事也不做,一起坐在沙发上看流行的电视剧,磕瓜子。

日子一寸一寸交叠着,年岁漫漫,许多的人在路途上走散。我来不及认真地感恩,待明白过来时,已经是千山万水,背井离乡。若能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豆寇年华,我会不会珍惜在一起的繁华?与母亲成为知心的朋友。或许回不去的岁月,即使布满伤痕,依旧感谢。经年后忆起,有一种独一无二的小美好,有一种云淡风轻的小清喜。

我的清喜,你可听见?如莲的六月,我在风里,等一枚馨宁的静好。与时光,与温暖,与母亲,与爱,同在。

妈妈,你在哪儿?家里吗,做着琐碎的家务吗?单位吗,扫着落叶的街道吗?超市吗,买着晚餐的菜肴吗?公园吗,抱着孙子玩耍吗?

妈妈,你在哪儿?妈妈,丫丫……

一阵清脆的呼唤,惊艳了时光。伸手,将那一朵滢滢的微笑,收入掌心,是一份沉淀的收获和闪亮。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高一
议论文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