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训为传家之宝750字

祖训为传家之宝

750字 高一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纵览传家三宝,惟“诗书祖训”能司传家之职,启家族之兴。

所谓“传家宝”,顾名思义,当扬大家之风,显名族之望。若只是充当门面,则家风难传,更遑论传家!纵然,青瓷历史悠久,蕴先人品位;勋章厚重,显前人之奋勇。青瓷也好,勋章也罢,仅仅是先人之物质财宝,后世能够珍传,却并不能够将其内涵代代相传。所以,难以起传家作用。

诚然,惟有“祖训”方能警醒后世。我们要从青瓷中,读懂前人赏味;从勋章中,感受麾下英勇。只有这样,才能“传我家风,开我家门”,不负前人所望,以一己之力,创家族辉煌。

这不是一个缺少“传家宝”的时代;这是一个缺少“传家精神”的时代。

纵横八荒,大音希声,大雪无痕。正是“祖训无声亦有声”,才有了《诫子书》之灿烂;正是傅雷“尺素传情”,才有了傅氏家族的忠厚。江山如此多娇,可秦二世胡亥却忘记始皇吞二周之精神,坐吃山空,落得“身死人手而七庙隳”的下场;阿斗刘禅本据天府之国,弃孔明之训诫,失守于司马之攻陷。

前车之鉴不足为训,难道我们还要固步自封,汲汲营营,抱残守缺吗?

哪怕物欲纵流,视宝物者多,珍祖训者少。我们也要敢为人先,将祖训拿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升华自己。当洋人都在研究《孙子兵法》时,我们岂能置若罔闻?那《醒世恒言》,对于当代的我们仍有重大意义。

先人筚路蓝缕,以开山启林之精神,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岂能忘之?

“居不可无竹,食不可无肉”没错,我们需要“仓廪足而知礼节”,但是,别忘了!苏轼曾曰“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所以,哪怕我们乘上了现代化的快车,也当记得,除了朋友圈的心灵鸡汤,微博的热门头条以外,还有祖训!我们必当重读“经史子集”,品味“红楼一梦”,以先人精神,弘扬民族之传统。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九万里的逍遥之中,我们必须明白“祖训无声亦有声”。

祖训传家之宝

800字 初一

青花罐,见证家族历史;勋章,镌刻祖辈忠义功勋。此二者皆以物质为传家宝,唯小程以“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之祖训传家,更见祖辈之精神。

祖训承忠厚之风、诗书之仪,热衷于精神的继承,世代传芳。

世风逐利的今天,尤应内心静守,心之净地,尤聚灵魂至纯至净之美。生而为人,则更见精神品质之重要性。以祖训,写世祖之风、绘先辈至净之心,传于后世,以立世为人之礼义,化精神之力,感召后辈,复家族之兴、彰家族之义理。

青花罐中有祖辈之故事,然以此写尽的或不过是物质之于历史的契合,重视于物质载体,而忘先辈之风。青花泛于瓷体,或更多彰显某一时代之手工技艺、或更多仅寓含家族某一时期的富贵荣华,而欲将家族精神置寄于何处?

勋章,足见祖辈功勋,为国尽忠、勇猛无畏,然此物是否使后代错释为对功名的盲目追逐,了然忘却功勋之后的家国情怀,世祖精神?

由此可见,小程之传家宝——祖训更具传承意义。以祖训化先辈精神为简言片语,两字“忠厚”录记祖辈所追崇的家族之义,“诗书继世长”更添一抹平淡宁静之风,乃家族之大美哉!

物质利益扼挟人心,驱动人心为名、为利,扭曲善恶是非。为物质所驱动者,罔顾他人性命,以一己之私利,甘愿湮没个人善心。今日,众者泛泛,人人心生顾忌,而此,惟有以精神之力,唤日下之世风,方可挽世人于物质之劣风,重正本善人心,更为市场、人际关系添几分互信之风。而正如祖训所道之“忠厚”,为国而忠、为人且厚,更见精神见于祖训的传承价值。

人人之心,若以祖训为导,则能以此匡正家族之风气,搏得世风之一派和谐,众乐而生,何乐而不为?

较于物质所证之先祖荣誉、功勋,祖训以更直接的方式鉴人心向善,承精神义理而传达后世。犹当以祖之厚德,而世代相袭,使精神居处内心高地,尽清内心污秽。当物质之风以如霾之势吞噬众者之心,或以祖训之精神训导,方以得暖日之光,拨开阴霾,挽人心于危。程家以“忠厚传家”“诗书继世”

为祖训,窃以为如此传家更具价值,恰因祖训传家,而精神得流芳于后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一
7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