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情思_3000字1200字以上

乱世情思_3000字

1200字以上 高三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本文根据诗经着名诗篇《击鼓》改编,说的是一个从军的士兵,因为战争不得与妻子相见,誓言无法实现的苦恼,转而陷入深深思念之境的故事。

在距卫国国都之南三百余里一带,风景秀丽,山川河流罗布,这里是通往卫国洛里山军营的必经之道。-

据说,最近国君颁布,每家每户有男丁者,皆应有一男子到军中服役,以应国家危急之需。因此这几日,在这里分别的将士及家中亲人甚多。路上常能听闻呜咽哀泣之声。百姓纷纷臆断,这年头,国家又要起战事了。一想到这点,哀泣声就更伤沉了一层。

这一日,又有一对夫妻在这里分别。男子约二十来岁,身穿蓝色布衫,面貌清秀,穿着粗俗却不伤内雅。而身旁女子着一粉红衫裙,眉如翠羽,长腰瘦削,微风一吹,裙摆轻扬,美丽异常。

二人遥目相对,男子牵住女子的双手,过得许久,男子说道:“我这次是真的要走了,我……。”

女子回过神,看着胸前相互交搭着的双手,道:“我不会再挽留你的了,可也不能够,因为你…你…你要…,国家不会允许我们在一起,对吗?我盼着你能回来。”

男子跟着说道:“可我还有话与你说。”

女子又抬起头,望着他的脸和眼睛,幽幽地道:“我听着呢。”

男子道:“等我回来,我就带你去一稀僻之所,我们再不理会这世间纷扰之事,到时我种田你养桑,你说好是不好?”

女子听着,双眼噙泪,不觉泪水流下脸颊,突然挣脱男子双手,钻入他的怀里,哽咽道:“为什么不是现在呢?那还要多久,等我们都白了头了吗?”

男子本来也是想只要战事一息,就可回来了,但日前见一邻居的老头儿解甲回乡,少年从军,而晚年归来,无限凄楚,今日经妻子一提,不禁心头一酸,遂双手抱住妻子后背,温言道:“我也不知道,但我会想起你的。”女子听完,嗯了一声又抱紧了他。

此刻太阳已渐露山头,夜露渐干。男子看着东方,听女子泣声道:“你不要把我忘了,我是绝计不会忘了你的。”男子听着未及回答,女子又说道:“如果哪天你回来了,而国家又起战争,你还会带着我去那没有人烟的地方对吗?”男子宽言道:“但我想不会有那么一天的。”说完,又望着女子道:“生和死我们都在一起,永远不相辜负,直到白头偕老。你说好吗?”女子听完,欢喜而满足地不住点头。

转眼,人群渐多,兵士大多到齐。只听头领大声呼道:“士兵们,时辰差不多了,出发,今儿是最后一天,谁也不能到晚了。”说罢,跨上马背。一时间,人流涌动。士兵纷纷跟在络腮胡子的头领座骑后,排列整齐,与亲人作告别状。

刚才所提到男子,姓卫,单名一风字。家中父母早亡,当下只有一结发妻子,夫妻恩爱。这日送别之女子正是其妻。二人惜别时,卫风更是一步三回头,而妻子早已泪眼汪汪。虽然后人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但对于相爱之人,谁不是恨不能每时毎刻都在一起。

过得不久,队伍已行出千余里了。亲人之影像也已模糊不情。卫风突然对妻子有一股眷念之情。她的那句“为什么不是现在呢?”时刻在自己心里游荡。有时想到“她现在又在做什么了”“是不是又再想着自己”“眼睛都哭成杏仁般了吧”,一想到这些,心情无比沉重。虽说,从小无依无靠,养成坚强之毅力及独立之意志,但一想到她往日之好与温情脉脉,心内忧伤化成泪花。-

队伍在白头岭短暂休息。士兵都坐着喝水,马儿在坡上吃草。卫风也坐在石块上,这时身旁一中年男子朝着自己说道:“小伙子,想念家了是吧。”叹了口气又说道:“往后这日子还长着呢,慢慢适应就好了。”

卫风本欲不答,但见这中年男子对兵役一事,颇有了解,就转过头想问些究竟,只见是一身穿灰色布袍,身材强壮男子,左脸有一刀疤,两眼有神,不怒自威。遂问道:“大叔,为何这几年,总是有人要去从军呢?”

中年男子道:“哎,这几年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民不聊生,这次听说是因为宋国攻打陈国,陈国向我国求救,国君有意救援。但卫国国小兵弱,自保尚且不足,不得已只好增兵,哎,真不知哪天卫国也将陷于战祸啊。”

卫风听罢,心中有些起疑问,遂又说道:“那这战争就真的没法避免了吗?”

中年男子说道:“怕是避不了,你有所不知,当今朝廷大臣分两大派,一是主张出兵救援陈国的一派,人说是主战派,这一派以大臣孔达为首,而另一派则主张不出兵,静观其变,但现在朝野是主战派得势,国君偏信孔达,所以这战事,怕也是早晚的事。比如这次的征兵就是一个前兆。你说我们就生在这乱离时世又有啥法儿呢。”

卫风听到这,颇觉意冷。但还是问道:“那这仗得打多久,打完就能回家了吗?”

只听中年男子回道:“天真啊你,走了从军的路,一辈子就这样了,你难道不曾听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吗?”

卫风一听这话,心里再也无法自持。眼框泪花点点。这时络腮胡子头领,又跨上马,大声呼道:“出发”一声令下,兵士群起而排成一列。整齐而有序前进。

过得数个时辰,路上接连停了两三次,天黑之前,终于到达洛里了。待得吃罢饭,呼噜声打成一片。然而直到夜深,卫风都难以入眠。-

次早鼓声擂响。卫风等人皆被吵醒。朦朦睡眼一开,但见周边的新兵纷纷起床着衣,遂也匆忙起身穿好衣服,到场上集合。-

军营里每天除了睡觉、吃饭,就是不停地操练。有时筋疲力尽,累倒在场上,换来的是头领的吆喝和训骂。初来乍到,卫风由于忧劳成疾,大病了一场,又不允许告假休息,险些性命不保。亏得军中一老兵颇知药理,每日采些药草,熬成药汤让他喝下,这样几日,方稍有好转。过得半月有余,病也好得差不多。--

白天在一片擂擂作响的战鼓声中,不停操练。到了落日,点上火把,照得四地灯火通明,依旧操练。只有到了半夜,方得休寝。也只有到了这时,军营才稍微安静一些,个个士兵躺在床铺上都是呼噜呼噜直响,而卫风却是无法入眠。听得以前妻子说过,一但睡不着,可以起来数星星。但他怕惊动身边的士兵,故也只是躺在铺上不敢稍动。转而又想到了妻子,想着想着就睡着了。-

这样的日子,过得一月有余。一天,朝廷突然宣诏说,陈国无力抵御宋国的侵略,卫王决定出兵救援陈国友邦。特命孙子仲为将军带大部分兵马出兵救陈,而其余军队分为两列,一列往国都兴建土木,,另一列到漕邑修筑城墙。在这之中,卫风就被分配到孙子仲将军之下,跟随其南征。-

卫国出兵,战战克捷,宋兵无力抵抗。请求停战,卫军营中一片欢呼,大家都说宋国已派使臣前往国都向卫王求和,只要卫王答应休战,大家就可返乡了。-

过得两日,孙子仲将军又接到情报说,宋国并不打算向卫国求和退出陈国之境,而是打算坚决顽抗到底。-

就这样,卫、陈联军又与宋国军队多次交战,时光辗转过得一年有余,第二年,也就是鲁宣公十三年,晋国突然出兵,偷袭卫国。卫军防卫不及,损失惨重。-

数月前,卫军听说宋国即降,于是人人越战越勇,恨不能杀得宋军无还手之力,好回乡与父母妻子相会。但这日突得晋军偷袭,眼见战争不知何时才能停息。因此全军上下,无不愤恼非常,大有怠战之心,次次与晋军交战中失利,节节退败。-

这几日,卫风也是忧愁不已,心想真道是天意弄人,本还想过得数日,就可回乡与妻子相会,但时下烽烟又起,相见之日,茫茫无期。也只好在军营暂且住下,再待时机,一想到这心下不禁悲哀伤感起来。恰巧这日卫风受命把将军的战马牵到野外吃草,但就因为这一失神,等他回过神来却发现马已不在了。这还了得,丢失战马是要杀头的,更何况还是将军的战马,那就罪加一等了。说不定还要连累亲族,一想到这,懊悔不已。-

茫茫平野,这马能跑到哪去呢?卫风四处一望,见东边不远处有一片青葱翠绿的山林,心下想道,马爱吃草,想必该是往林中去了。一想到此,就奔跑着向林中去了。-

在林中穿梭了几趟,却不见马的踪迹,卫风早已是汗淋浃背,只好到山坡上一坐。-

此时,天色也快黑了,卫风心下自是十分着急,要是不能在天黑之前找着马,性命就难保了。一想到性命不保,就想到对妻子许下的誓言难予实现,不禁感伤道:“宁妹,你我相距如此之远,要见一面真的太难了,而且如今还不知道我明天还能否活着,曾经信誓旦旦的跟你许下诺言,但我恐怕不能信守了。”

说完,只好沿着军营之路返回。一路走得不快,至少也要在死之前牵挂她一会。正如俗话所言“欢乐觉时短,相思恨日长”,不一会儿就到了军营门口。只见早有士兵在门口等他,一见他就说道:“将军找你呢,已好半天了。”卫风赶紧整了整衣装,慌慌张张地跑去见将军。

待到得大营,只见孙将军一脸严肃,道:“出去放马,马都回来了,你人还不见影子,要是马丢了你该当何罪,如此懈怠,来人,拉出去打五十大板。”说完早有两个士兵将卫风拉了出去。

这次,卫风真不知该说是侥幸还是悲哀,虽然被挨了打,至少马儿没丢。-

这几月来,由于晋兵的侵犯加之宋兵卷土重来,卫国兵士困倦不堪,次则有不少士兵产生厌战情绪,终致卫兵节节败退。-

次年,即鲁宣公十四年,据说卫王身边的权臣孔达被迫自杀,卫国终于屈从于晋国的压力,并且退了兵。-

虽然退兵,但士兵却没有得到允许归乡。有人说,后来某一天,部分兵士被允许返乡,但卫风是否在其中之列,我们不得而知。而是否能与他的妻子相见在有生之年,我们也无从考究。也许就此骨埋沙场,不得相见也难说,谁叫他们不幸生在春秋战国呢?康生也不胜哀怜叹之。-

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高三:康文镇

点评:建议作者在写小说的同时,多写记叙文、议论文等常见体裁的文章。

点评老师:陶流林

“一家之主”的境遇_1500字

1200字以上 高三

E度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杨是名老技术员了,他勤勤恳恳,本本分分,每天准时跨着那辆“老二八”穿梭于家和生研所之间,十几年过去了,眼镜度数是越磨越高,工作服是越穿越旧,可是因为没学会那套职场的油滑,到现在,工资、待遇还是一陈不变。

这天老杨有点闷闷不乐,老领导找他谈话了。办公室里,老领导一手端着茶杯,一手拍着老杨的肩膀。“老杨啊,我知道你一向肯干、踏实,这点很值得肯定嘛,所里的年轻人都该向你好好学习,不过你看今年的进度……是吧,小张他们组上个季度就出了两项新成果了,你看你们组是不是也抓紧抓紧?”“可是……”“不要强调客观原因,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嘛,你们组这个月底必须出成果,好了,就这样吧。”

出了办公室,老杨心里就像压上了块大石头,骑车回家的时候差点儿被辆桑塔纳刮蹭,终于到了楼下,支好了车,老杨心里似乎踏实了些,长舒了一口气,一边摘下眼睛、揉着鼻梁,一边往楼上走,可是,越往家走,楼梯上的水就越来越多,等到了家门口,就看见家门大敞,杨妈妈坐在小板凳上,手里拿着刷子卖力地蹭着一个巨大的纱窗。

“哎呦,妈,您快别干了,我来吧,您快歇会儿吧。”

“不碍的不碍的,你忙一天了,快歇会儿吧,桌上有苹果。我反正闲着也没事儿,就说收拾收拾。”

“哎呀,您都这么大岁数了,有什么事儿您跟小敏说,让她干。”老杨接过纱窗,立在一边,扶起杨妈妈往里屋搀,“哦,对了,小敏呢?”

“没在家。她带着毛毛去选新衣服去了,听说对面超市大减价。”

“哎,就知道伺候个畜生!”老杨略带怒气地说。

“哇……哇…。。”屋里忽然间响起了清脆的啼哭声,搅得老杨的眉头拧成了疙瘩。“哎呦!你看看,你回来就回来,还那么大动静,把小宝儿都弄醒了,你都这么大人了,真是的!”杨妈妈一边嗔怪老杨,一边麻利地从床上抱起孙子,拍着孙子的后背,“宝儿,乖啊,不哭不哭,你爸爸不懂事儿。”

“我不懂事儿?!”老杨惊诧地瞪圆了眼睛。

“去热奶去,宝儿该是饿了。”杨妈妈完全没有注意到老杨的表情,一心只在孙子身上。

老杨无奈地转身进了厨房,随即传来玻璃容器“叮叮当当”的碰撞声。

“汪汪!”楼道里传来了毛毛的叫唤,老杨夹着奶瓶忙去开门,“我们回来啦!哎呦,累死我了,我这高跟鞋穿着挤脚……”小敏甩下高跟鞋,换上了拖鞋,顺势一把抱起毛毛,在老杨面前晃来晃去,“老杨,你看!毛毛这身新衣服漂不漂亮!”

“哦,漂亮,漂亮。”

“什么呀,你都没看,你好好看看……”毛毛肉敦敦的脸忽然被近距离地放到了老杨的眼前,此刻恰好毛毛喷出了鼻涕,老杨顿感反胃,下意识地把狗一推,小敏也没抱稳当,毛毛被扔到了地上,摔得惨叫起来。

“你干嘛呀,疯了你!”小敏生气了,赶快抱起毛毛,把她的头靠在毛毛头上,反复摩擦,“宝贝儿,没事儿吧?妈妈着急死了。来,我看看,摔着没有?”

“我看你才疯了,为了只破狗,你留妈在家干家务,把儿子扔床上不管,我这儿上一天班,回来还得洗纱窗热奶,你干嘛去了你!”

“嘿,姓杨的,我告诉你,要是没我爸爸,就凭你那点儿工资,能住上这房么?我跟你这么多年我也没嫌你穷,你倒嫌弃我来了,我,我,呜呜…。。”小敏捂起脸,哭了起来。

“哎呀,你们别吵了,别吵了,都少说两句。”杨妈妈抱着孙子劝到。

老杨喘着气,心里憋得很。他血压急剧升高,耳边嗡翁地响,屋子里的一切似乎都在旋转,伴随着毛毛的叫声,儿子的闹声,妻子的哭声,妈妈的劝说声……他简直无法承受这样重压的生活,他在混乱中反复地问自己:我还是“一家之主”么?怎么就到了这个地步呢?

点评教师:郄惠淳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三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