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春节700字

过春节

700字 六年级

“旺年到,旺年好,新年的日子又到来了……”随着我手机里喜庆的歌声响起,我们的年夜饭也拉开了帷幕。

好丰盛的晚餐,海鲜、肉类、鱼类……一下都吃不过来了。其中一碗名叫“八宝菜”的,听外公还讲了个故事:相传,有家做小生意的人家,有年运气不佳,亏本负债。眼看年关逼近,夫妻俩整日愁思,拿什么办“祝福”,请财神菩萨,无奈,只得从家中冬季的常备菜——腌白菜煮熟当做供品,谁知被饱食山珍海味、鸡鸭鱼肉,喝得酒醉眼迷的财神爷看中,见此户供品与众不同,就大吃几口,谁知荤后吃素,味美异常,财神爷牢记心中。

第二年,这户人家买卖顺利,生意兴隆,发了财,一户发财,家家效仿,所以这个“八宝菜”从此成了老百姓过年必备之菜。我听后,不禁大大地吃了好几口,爸爸也不甘落后,也不停往自己碗里夹。“哈哈哈……”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聊着、笑着。我收到了长辈们的红包和祝福,“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我也把美好的祝愿送给了长辈们,满屋子充满了浓浓的亲情!

外面,爆竹声声脆响,烟花五彩缤纷。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吃好我拉上爸妈,逛到了镇上。除夕夜的党湾小镇,呈现出一派迷人的景象。走在镇中心文化路上,绚丽多彩的灯光把马路两边的房子点缀得熠熠生辉,特别是转角农业银行圆弧造型在灯光衬托下更是充满都市风情,隔离带的树木上挂满了一个个红灯笼,洋溢着欢乐喜庆的新年气息。不知不觉,走到了我的学校旁——学林广场,清澈的河水,秀丽的灯光,如诗如画,散发出城镇化的迷人魅力。风情小镇,名不虚传,我为我美丽的家乡感到自豪!

大年初一,穿上了妈妈给我准备的新衣服,戴上了本命年的红围巾,一碗热腾腾的汤圆,意味着团团圆圆、圆圆满满,这年味无时无刻都在!我为生活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时代感到幸福!

狗年兴旺,十犬十美!

春节舞龙灯

1000字 六年级

这是一间充满了热闹气氛的大厅:锣鼓声、唢呐声、长号声……响成一片,舞龙灯的人沉浸在表演中,大家“欢歌劲舞”,欢快地共庆一年一度的龙灯表演——我们老家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习俗。

我老家的龙灯在当地是独一无二的,因为这种龙灯名叫“组字灯”,我相信你们都没听说过吧!因为在龙灯表演时,舞龙灯的人将他们组成四个字,分别是“人”、“上”、“千”、“丁”。这是由“龙头”、“龙身”、和“龙尾”共7部分组成的一条龙,其中龙身由5节组成,每一节都是独立的。龙头做得最漂亮——只见那条龙张着大大的嘴巴,嘴里叼着一颗如同火团一样的龙珠,它的须是金色的,特别帅。当地人又称它为“茶包灯”,但在我眼中,每一段龙身就和一把巨大的锤子没什么两样。龙尾做得格外精致,跟活的龙尾一样,令人感到十分惊叹。

每次龙灯表演时,我就想探究“舞龙组字”这种习俗的来源。我去村里问了多位八九十岁的老人,他们的回答却各不相同,始终无法得到一个令我满意的答案。但我想,它应该是人们对超自然神灵的崇拜吧,更是对大家族人丁兴旺及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

正月初六晚,“许氏家族”的许多成员团聚在一起,举行重大的舞龙灯活动,我也有幸第二次参加这样的活动。这种活动需要很多人参与,有敲锣打鼓的,有放鞭炮的,有舞龙灯的,还有做饭的。本来不少人已经打算当天去走亲访友,但一听到要舞龙灯,大家都改变了原先的活动安排。舞龙灯时,厅内敲锣打鼓,人头攒动;厅外烟花鞭炮齐鸣。领头的二伯举着漂亮龙头左摇右摆,其他人紧随其后,这场景就像真龙在腾云驾雾,看得大家如痴如醉。

突然,一个龙灯的蜡烛掉了出来,刹那间,整个客厅都鸦雀无声。因为,据说在舞龙灯的时候,蜡烛掉出来并熄灭三秒钟以上的话来年可能就会给这个家族成员带来噩运。那个舞龙灯的年轻小伙子表情十分惊恐,顿时不足所措。说时迟,那时快,一位旁观的人立刻三步并作两步跑过去,递上备用点燃好的蜡烛,飞速地插进龙身里,整个动作就在两三秒时间内完成,巧妙地化解了尴尬的场面。现场所有的人不但没有指责这个小伙子,反倒给予他鼓励的眼神和话语,让他重拾自信顺利完成了龙灯表演。整个活动大约持续了8分钟,在拼出“人”、“上”、“千”、“丁”四个字后壮丽闭幕。龙灯表演后就是大家一起吃大餐,边吃大餐边讨论整个家族新一年的大事喜事。

舞龙灯在农村本是一种很普遍的习俗,但是现在大家越来越不重视了。庆幸的是,我老家舞龙灯这一习俗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从未间断过。这种习俗和活动更能增进家族成员间友好、亲近关系,也促进了邻里之间的和谐共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六年级
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