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1200字以上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1200字以上 五年级 叙事

不知各位老师是否注意,每回教授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的课文时,我们总是被文中主人公的品质或情感深深地感染、打动,学生处在心潮澎湃、情生意发的高潮,老师总会适时地加以启发,习惯到问学生“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想以次作为突破点,使课堂气氛高潮迭起,达到情感、精神共鸣,课堂教育升华的佳境。

[案例一]

《她是我的朋友》(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学片段——

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生1:我一定会和阮恒一样,把血输给自己的朋友。因为只要一点点血就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并且她是我的朋友,所以我一定会勇敢地献出自己的血。(全班同学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片热烈的掌声。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生1像英雄般坐下。)

生2:我也想像阮恒一样,用自己的鲜血救朋友。可是,老师,我很害怕打针。抽血的针比打针的针头粗得多。我怕痛而且还晕血,所以我不想献血了,应该还会有其他人的血型符合吧!

……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如果你是阮恒,一定会非常想救自己的朋友。但是由于怕粗粗的针头、晕血或别的什么,你或许会犹豫、或许会退缩,这都可以理解。

生:老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

师:如果是我,尽管我也害怕粗粗的针头,甚至还会晕血,但是我知道抽取200ml~400ml的鲜血对身体棒棒、体重正好45Kg的我来说没有生命危险,所以,为了自己的朋友我会在害怕中勇敢的卷起自己的衣袖!

[案例二]

《中彩那天》(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学片段——

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生1:我会把奔驰牌汽车还回去,因为我们要做个诚实的人。

生2:奔驰牌汽车是我梦寐以求的,库伯先生家里很有钱,完全有能力去买一辆汽车,所以我会和库伯商量一下,把汽车留下。

生3:彩票上K字记号除了我,没有任何人知道这件事。不用打电话给库伯了吧!

师:选择留下奔驰牌汽车的同学请举手。(几个男同学犹豫不决,慢吞吞地举起了手)

师:同学们,没有关系的。我们要诚实。请选择留下汽车的同学大胆的举手!(学生受到鼓励,东张西望一番,又有几个举起了手。)

师:(一本正经)同学们,你们必须把汽车还回去!除了还回去,你们别无选择!因为这是做人的基本道德。(举手的同学纷纷红了脸,有个别女生的脸红得如同熟透的苹果)

[反思]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这是一个让人左右为难的问题。这让学生该如何回答啊?说自己会像阮恒那般勇敢地献出自己的鲜血,可是的确又怕粗粗的针头,还怕晕血,没这胆量;说自己不敢抽吧,不是把胆小、自私的缺点,或许可以说是自己的另一种本性暴露出来,哪会让老师、同学瞧不起啊!

面对那辆梦寐以求的奔驰牌汽车的还与留,更是有点强人所难的意味。还,不舍得,别说是小孩连大人也未必会舍得,文中父亲不就承认遇到“道德的难题”了吗?留,那么多双眼睛盯着多不好意思啊!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孩子说了真话,无疑是成了文中主人公完美形象、高尚德行的参照物,只能将自己的渺小、卑劣显现于大庭广众之下。年龄尚小的孩子,能承受吗?

教学中类似情境屡见不鲜,老师则习以为常,且轻车熟路、得心应手。起初,并没觉得有什么不妥的。“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角色介入,情境再现,有助于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产生共鸣。可是,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得出一个结论,懂得一个道理。文本显性的道德观念、思想境界往往显而易见,学生读上几遍就能懂,更多时候是一读即懂:必须献出自己的血(因为“她是我的朋友”)与朋友患难与共、无私奉献;必须把车还回去(因为“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诚信是为人之本。但当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遭遇道德实践的考验时,能否与之协调一致,方才是真正的难啊!

当学生反其道而行之,问我:“老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我们该如何作答呢?我真的不敢保证每次自己都会“献”、会“留”。那么是道貌黯然地做个虚伪的圣人,还是无愧于心地承认自己的平凡?的确让老师们左右为难。或许我们可以皱着眉头作深思状暂不表态?但这已然不是等同于内心发出了不和谐之音吗?

用爱感动他人

900字 六年级 叙事

用爱感动他人

——读《爱的教育》有感

缙云县水南小学

麻思佳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小说家亚米契斯于1888年完成的一部呕心沥血的著作。读完这本书,我深受教育,流下了许多感动的泪,惭愧的泪。

《爱的教育》以一个名叫安利柯的意大利小男孩的眼光、采用日记体的形式,详细描述了安利柯一个学年期间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的所见所闻,期间穿插了他的父母、姐姐写给他的劝戒启发性 文章以及 老师在课堂上宣说的精彩的“每月故事”。《爱的教育》平实的字里行间将“爱”表现得精髓深入、淋漓尽致,有师生之爱、同学之爱、父母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扣人心弦。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灾难》这篇文章了。它讲述了二年级的洛佩谛为救一个即将被马车轧着的孩子,轧伤了自己的脚,今后只能拄着拐杖行走了的感人故事。这个才不过二年级的小男孩,为了幼小而奋不顾身,将自身安危置之度外,却把他人的生命放在了第一位。年仅8岁的孩子竟拥有如此高尚美好的品质,这是多少人应当惭愧不已的呀!小小年纪就可以做出这样的举动,难道不足以让人敬佩吗?不足以令人称赞吗?勇敢的小洛佩谛用自己的脚换回了一个陌生孩子的性命,用稚嫩的双手拯救了一个幼小的灵魂,用博大而无私的爱感动了所有人。

《爱的教育》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爱的教育》第100篇——《告别》就让我见证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那难舍难分的深情厚谊。读着读着,我不禁浮想联翩,仿佛看到了几个月以后,毕业时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那种一步一回头的不舍,那种久久凝望的留恋,那种潸然泪下的无奈。到那时,我们就要告别母校,告 别 老师,告别六年来朝夕相处的好伙伴了。想着想着,珍珠般的眼泪便夺眶而出……

爱,像空气,随时随地都围绕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踪、无声无息,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它在我们生活中却是不可缺少的,同样也是没有任何限制的。小到同学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亲切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为和平献身,捐献骨髓、善款,帮助希望工程……

《爱的教育》真是一本洗涤心灵的好书啊!它用朴实的语言吸引了我,更用深厚的爱感动了我,教育了我,启发了我。我也要如文中的孩子一样,热爱祖国,关爱他人,敬爱父母,用爱感动他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五年级
叙事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