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春的随笔涂鸦1200字以上

关于青春的随笔涂鸦

1200字以上 高三 叙事

青春。就像很多人讲过的那样,我也不晓得如何形容我的青春。形容我那像点滴瓶中的冰冷的注入我青色血管的药液一样,注入了时间长河的、被人遗忘在角落的年华。

(一)黑色。追忆。殇。

我懂得追忆会让人停滞不前,但我还是固执地看着时光从我旁边匆匆跑过,把我一个人丢弃在后面。它带走了所有光芒,留下了深沉的黑暗,寂寥的我。我抱膝坐下,把头埋在两臂之中。努力地去回想,那叠趁我不备偷偷渗过墙壁,只留下碎了一地的气味的记忆。不断找寻它逃离时留下的痕迹。

终于,我拾起了它遗落在路上的碎片。那排长着白色花朵飘着清香的槐树,那片盛开在草坪上的绒绒的蒲公英,那些玄妙灵性的乐章,那些隐忍晦涩的文字。并着那些人那些事那些不知撒落在何处的泪滴,就像用胶片放映的劣制的电影一般,在我苍白的脑子里一幕一幕间隔地放出。

“忘记了谁,想起了谁,从头到尾,再数一回,有没有荒废”。这是王菲的歌。回忆起那些哀伤的人们,那段苍白的年月、无力的青春。记忆起那些充斥着聚合、离散、泪流的画面,那座墓碑林立的西山。我茫然。如今物是人非,或物已不是人也非了。

惆怅的年月。

(二)绿色。音乐。纯净。

“我怀念过去单纯美好的小幸福。”燕姿用她独特而纯净的声线、将童谣一般的《天黑黑》诠释得非常美妙。想起了爷爷家那座老房子前的那片杨树林。那种坚强而蓬勃的树。

燕姿的音乐与Faye不同。Faye的歌声让人想到那种诡异妖艳的黑曼陀,想到华美卓绝、流光四溢的霓虹。而燕姿的歌声就像马蹄莲,那种半开未开,洁白无香却极易凋零的脱尘植株。纯粹。

觉得绿色是最纯净的色彩。所以搬进新家前让妈妈把我的卧室的四面墙刷成了淡淡的绿色。之后,妈妈还专门经我挂上了米白底色,有草绿、暗绿撒花的麻布窗帘。

“我有一所大房子,有很大的落地窗户”。平淡普通到极致的歌词与曲子,本毫无特色,但是燕姿用她纯粹干净的嗓音的完美演绎,使这首《完美的一天》发出淡淡的绿色的光泽。那是最单纯最贴近青春本色的铅华。

音乐给我青春的日子涂上了一抹纯美的绿色。

(三)紫色。文字。梦魇。

从小学一年级的那篇看图50字作文到现在正在完成的涂鸦,文字在这青春的道路上,陪我走了很远。

有记日记的习惯。因为总是太孤独。完成一场孤独的自述,书写自己的感情与并不被大众赞同的观点。然后希望有人可以看见我的日记,洞悉我空洞之下暗涌的强烈情感与巨大的空虚感。完成这一场潜在的倾述。

不喜欢对身边的人坦露自己的感情。因为没有人会对我们的失落进行单纯的安慰或同情。

喜欢诗歌,不过不愿意写。安妮宝贝说:“写诗比写任何一种其它文体,都更需要我们内心的强悍的力量。”而且诗歌秉性高贵,世人大多媚俗。以至于普通的人写它,写出来的被他人质疑。高贵的人的诗却无人品评便被不断追捧,使诗歌更显寥落。

有一位朋友写一手好诗,甚至是百行长诗。因为太好了,所以被人怀疑。但是我以一种纯粹的观望者的角度看,我佩服他。面对浮躁的人群,慌乱的心灵,空洞的思想,有勇气维持纯净的灵魂抒写情感。难得。

喜欢紫色。深紫在腻烦阴暗之中又潜藏着莫大的深邃。就像张爱玲、苏童的文字。阴郁美艳之下刺骨的寒气却咄咄逼人。浅紫明媚淡定却哀伤空虚。就像张小娴、叶倾城的文字。安静平实却让人欲罢不能。

一场姽婳的梦魇,一片哀伤的紫色,一纸浮动的悲伤。

(四)白色。心境。安定。

师长们说十六、七岁的男孩们应是桀骜不训,力争上游的。而我却向往那一份澹然,那一份安详。静。繁杂的岁月中,我们需要那一段静静的时光。沉淀思绪。顿悟茅塞。

于是想到了庄周玄学,那些宣扬清静无为的学说。

一本女作家的散文集中有这么一句话:站在一个静的位置上,做一个无言以对的人。一个无言以对的人,不是失败,不是怯弱,而是懂得世界上本无对错的绝对之分。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份自己的标准。是非曲直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判断与概念。因为人性不具备这样的能力。那些正的或负的观点也不过只是人们一己的虚妄论调。

抱着安静的心境去面对已经过去的,正在承受的以及即将到来的一切磨难。

“风雨过后不一定有美好的天空,不是天晴就会有彩虹。”灾难痛苦是没有止境的,所以应以平和的心态迎接一切。成长与愿望总是背道而驰的。

看见对面图书馆上几只黑色的鸟,在灰蒙蒙的天空下,在荒凉的风中,张开双翅,飞翔。在寥落的天空下肆意地留下一道哀伤却华美的弧线。

刹那惘然,为那些缥渺模糊的过去。若有所失。

那些源于欲望的堕落与沉沦,可以带给人们巨大的安慰与满足。但是尝试减少欲望,学会淡泊,人就可以蜕变成一个洁净而刚硬的生灵。

虽然喜欢安静,可在人群中却总在刻意张扬。因为害怕沉默。在涌动的人群中沉默,空虚与失落会像黑色的浪潮一般朝我袭来,击碎我并不坚固的防线。那些疼痛也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

安谧的心境,空虚的花朵肆意绽放。

(五)尾声。凌乱。怅然。

想漂泊到地球的另一边,做一个拓荒者。开拓自己的天地。然后看流年从指缝间偷偷滑过。

有太多想要抓牢,有太多想要淡忘,有太多想要理解,有太多想要挣脱。

有太多需要放开,有太多需要经历,有太多需要懵懂,有太多需要束缚。

雨落、花开、腐朽、死亡。一切都有注定。面对注定的事情,选择逃避,等于选择更加痛苦。

青春、年华,究竟遗落在了哪里?

关于音乐的回忆

1200字以上 四年级 散文

最近似乎总在听见一些好音乐。我知道。虽然我的心不再如当时那般柔软,微笑好象也已经不再那么生动。可感觉这东西,总还是会有的。

先有王菲的那盘带子,虽已过去多时,里面的歌仍是喜爱。还很清楚地记得初听《蝴蝶》和《当时的月亮》时的震惊,或许是之前从未认真听过王菲的缘故。确实原因也并不很清楚,可能那时还不明白,在突然之间发现自己明白了从前不明白的一些事情,是时光作用的结果吧,我想。

其实音乐是很怀旧的东西。

那天在街上,一个人随随便便漫无目的地到处看,当时霓虹错落,人声鼎沸,人世的气息浓郁可闻,我好象被人群推着走一样。直到无意间看见一间小店,很别致盎然的那一类。推门走进去,那扇木制小门在身后轻轻吱呀一声合上来,就在同时,一支熟悉的旋律扑面而来,一些记忆如跳跃的音符慌慌张张地跳到脑海里。是那首很简单的小步舞曲,是的,我对自己说。是它。于是不由自主地想起似乎很遥远的童年那个黄昏,幼年的我坐在窗下,努力想使面前谱上的小小豆芽唱出它该唱的音。旋律断断续续一如当时小小的我不耐烦得欲泣的心,窗外夕阳美得惊人。画面定格的那瞬间突然很没有理由地眼泪已满眶,想起上次听见这首歌应是在八年前,匆匆忙忙地八年,过了好象没有过似的,速度快得吓人。而如今的我站在八年的这端,任凭那种凉凉的感觉一点一点浮上来,浸着凉凉的泪水。

我想我是没有忘掉当时听着的音乐是谁唱的,也还记得钢琴旁那个悠闲的黄昏,只是没有人告诉我如果真的没有分别的话,究竟会怎样。

渐渐地中文歌少听了,除了少数几张,其余的都是从网上下载MP3,就听主打而已。再后来,连那个什么人出了什么新歌也不是很知道,就在身边的人一直往前走往前找新歌时,我却开始满街疯狂地找旧曲,旧的曲子能很轻易地让我找到当年自己收藏的感动。因为那时候,一些不经意的往事常在不经意之间被封存于音乐之中,如果我现在去翻它,便会找出一些久远的事情来,许多事情,完整的或是不完整的,有的只是一个小小的片段,甚至是一刹那间的触动,就会这样被翻出来,在某一个未知的时刻,然后再让我以完全不同的心境去体验。

于是发现,回忆就这样沉淀了,往事就这样流逝了,不知不觉的一段时间后,日子过去,人也长大,而回首的时候,微笑总也在场。

那天整理橱桌时,无意中发现旧时的琴谱,想起当年那个因为凑不出曲子而气得眼泪直流的小女孩,嘴角就忍不住挂上一丝微笑。原以为记忆已经叠上一层又一层的灰尘,但仅仅是一个音符的触动,就发现那架黑色钢琴依旧盖着那方琴布,依旧放置于墙角,窗外的斜阳依旧是半挂半落,一切在昏黄的暮蔼中展现出一种永不褪色永不改变永远无法企及的美丽。

墙角的那架钢琴对我而言其实不仅仅是一台乐器,它联系着我的童年与现在,联系着回忆与现实,在几乎什么都已改变的如今给我以真诚和感动,在热闹的世界里给我以清凉和冷静。

不知道为什么变得如此留恋过去,听说人在要往前迈一大步时会不自觉地头审视以往。或许是,其实早在我将“理科”写得那么大那么黑填上表的时候就知道了,我将把自己的退路完全封死,只不过是现在才真正有了毫无退路的感觉。那天考完试后在校园里走着,看着远远的夕阳一点一点地沉下去,天地间光彩万变。最终却还是只有黑暗。那时我的心简直就像死水,擒着一种冰凉的微笑,不可言喻。

其实说什么又能怎么样呢,纵使我于人群中歌唱,又有几个人能够听得懂曲中含义?或许要等到某一天,当我们能够于未知人海中再次相遇,而你能告诉我当时的月亮究竟代表了什么,我便能够在你温暖的眸光中含泪微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三
叙事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