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大义,了悟人生读《论语》有感800字

微言大义,了悟人生读《论语》有感

800字 三年级 读后感

读一本好书,犹如同一个高尚的人对话。假期虽短,可读罢《论语》,孔子的一言一仍在我脑海中浮现,久久不能抹去。

我最喜欢的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句。孔子把忠恕之道看成是处理自己和他人关系的一条准则,这也是儒家伦理的一个特色。可以这样说,忠恕之道是孔子发明的。子贡曾向孔子表达过两点愿望:我不想别人强加于我,我也不想强加于别人。孔子当时就在子贡头上浇了一瓢冷水:“子贡呀,这不是你能做到的。”如果从个人来讲,要想成为一个仁人君子,就应该从“忠恕”之道入手。“忠”道就是“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每个人都有一些自己的习惯,但有些原则不一定为他人所接受,一个善于处世的人,应该本着尊重别人个性习惯的原则去适应化解,不能接受别的人的人说明自己也有很多不好的习惯,应学会由人及己的方法。如果这样,就可以消除别人对自己的怨恨,缓和人际关系。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这是指在对待仁的问题上,即使是老师,也可以不与他谦让。孔子和儒家十分重视师生关系的和谐,强调师生尊严,学生不可违背老师,不过这是在一般情况下。而且,在仁德面前,即使是老师,也不用谦让,这是实现了把仁德摆在第一位,仁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恶的标准。

孔子对教育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传授知识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还领会不了的时候,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但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要去启发他;告诉他方形的一个角,他如果不能由此推知出另外三个角,就不要再重复去教他了,这是孔子有名的启发式的教育方法,孔子不喜欢灌注式的教育方法,那是把学者看成消极的接受者。他强调,施教者要循循善诱,学者要积极思考。启发式的教育原则,乃是在学者有了迫切的求知愿望时,也就是他急于要做却做不成功,急于要说却说不清楚的时候,才给予开导和启示,使之主动进行深入思考和反复试验。

在不知不觉中,我已读完了《论语》,看似简单的一本书,竟蕴含着如此巨大的智慧。通过读《论语》,我仿佛穿越到几千年以前,也成为了孔老夫子的学生,坐在学堂里,听他讲解人生的真谛……

人生的涟漪

900字 初二 议论文

当上帝赐予我生命的那一刻起,同时也将一颗石子抛入了命运之海,荡开的涟漪是绽放我人生的开始,涟漪的尽头也就是我生命的终结——

清晨的空气好新鲜,新鲜到宁静,带着几丝芬芳,渲染了我的思想。迈着小巧的步伐走在公园里,看见老人散步的悠闲;青年人做体操的奔放;小孩子嬉戏的欢乐——我,却什么也体会不到。

无意识的迈着步伐往前走,一切的事物都视而不见,突然眼前的一幅画锁定了我的脚步:几位精神矍铄的老年人正和一群童稚玩耍,老人的脸上洋溢出和那些小孩子们一样的笑容。一个疑问顿时生起:为什么几位行将就木的老人会与一群活泼好动的孩子在一起嬉戏,难道他们不知道自己已经是江河日下,老态龙钟的老人了吗?从他们的笑容、行动中仿佛给了我一个否定的回答:我不觉得我们老了啊,要知道,风景只属于看风景的人。这样的回答给了正处于青春期而又情绪抑郁的我当头一棒——醒悟。

连几位老人的心态都如此明朗,我又有什么理由将自己的青春作为岁月的随从而慢慢流逝、遗忘呢?人生似流星,转眼即逝,若不把握住这燃烧的瞬间,后悔——晚矣。

快步的跑回家,打开电脑,记录下今天的我的感受:人生如同几十万个文字,看你怎样去拼凑,如果你有意、努力,展现出来的将是一部令人赞赏、推广的小说;但你若懒惰、堕落,结果只是一篇圈圈画画的草稿——被世人引以为诫:不能够游戏人生。

一束金黄穿过窗户躺在地上,黄昏,来了!此时的我却非常诧异,在不经意间时间又将太阳拖向了西边,云霞也被这金黄点缀的更加美丽。长舒一口气——去海边走走。

我脱下鞋走向海边,尽情享受这被海水浸泡的滋味,弯腰拾起一块贝壳,使劲的投向海里,溅起无数地水珠,涟漪也一圈圈的荡漾开来,望着一层层高高的波浪,我幻想那是不是人类将自己所有的烦恼集中在一起投向海里而掀起的海浪,有或许那是上帝不小心将自己的眼泪滴落在海里而溅起的浪花,或者那只是一只小鲸鱼出世是荡开的海波……

——但最后都在那不经意间消逝。

每一个事物都会结束,每一圈涟漪都有终止,但许多生命都在濒临结束的那一瞬间化为一段神话成为我们心中所赞叹、信仰的英雄!

亦或许我的人生短暂,那我也要在我生命涟漪临近消失的刹那,竭力荡起一朵巨大的浪花,溅起千万颗水珠;当无数颗水珠落下化为一圈圈小涟漪时,同时也影响着成千上万个新生命,让他们知道,在他们降临这世界之前,有一圈涟漪荡的好大,好远,直到海的边缘。

好大,好远,直到荡到海的边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三年级
读后感
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