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时光900字

北方的时光

900字 六年级 散文

来这个城市的时候,刚下过一场雨。青花蓝的天空明朗的象一面湖水。

城市里的房子不太好租。我徘徊了很久,终于选了在城市边缘的一间房子。这里极其幽静。有山,有湖。我安家了。像春天飞回的燕子,在北方这清冷却又炽热的土地上。

花,如期开了。都三月了,他们已经等不及的开始炫耀了。这山上开遍了一些不知名的紫色花朵,小小的在风中摇摆者。像极了翠山环绕的紫色流苏,带着些迷离的气息。每天早晨,有许多人来这里晨练。我住在大道边上,打开窗帘即可看到那些悠哉的人,提着剑,束着红腰带,来来往往的经过这里。他们不时传来的笑声,让人觉得振奋。我不得不起床。虽然不去跑步,可是我坐在路边上,开始欣赏他们舞剑和扭秧歌的神态。初升的太阳折射在他们的皱纹里,渗出的汗珠散发出奇异的光彩。岁月很萎靡的只停留了脸上,肌肤上,却不在心上。

这里像是我童年生长的家乡。来这里几个月后,当满山遍野铺满了青草和黄色野花时,我发现了这点,他们的相似之处。是息息相通的。我想起小时把耳朵贴在地皮上,去听山冈里面的动静。有鸣叫的鸟声,有流水的经过声,还有人的脚步声,甚至有小虫低语的嘶嘶声。总之对于童年的我是奇妙的,我一直珍藏着。

六月了。天上的云彩渐渐湿润,地上的树影渐渐稠密。一场雨后,湖水更清澈,更丰溢了。有许多人在这里洗衣裳,甚至洗澡。她们不光是来洗衣裳的。她们喜欢这种氛围,热闹的喧哗,时高时低的尖叫。在这燥热的午后得以宣泄。妇女们和衣裳纠结一起,拧着岁月的点点滴滴。

我不习惯在一个地儿待得太长。可是在这里已经半年了,过得很快。我还没来得及细细数着,日子就像野草一样忽的冒出来,忽的又枯萎腐烂了。院前院后却开着各色的菊花,香气扑鼻。一些果实开始成熟,像我的日子一样有了收获。而这些阻挡不了寒气,我耸耸肩。山上一片颓败的模样,有些松柏寥寥的点缀着。秋天很短。人们在忙碌中眨眼就烟消云散了。

土地有些干硬,踩在上面有些痛的质感。第一场雪后,湖没有结冰。却更为深沉和宁静了。围着暖炉,嗑着瓜子,拉着家常,扎堆搓着麻将,讲着土话。冬天对于他们来说,寒冷只是门外的事,与他们毫不相关。他们是快乐的,温暖的。

离开的时候,大地僵硬,可是心却是湿润和柔软的。我想家了。第一次这么强烈的思念故乡,亲人,以及那带有麦子香味的馒头。

六年级:王俊阳

传统文化

800字 初一 议论文

静悄悄的新年像极了一个普通的周末。

昔日的年画、鞭炮和祭祖活动了无影踪,中国人最传统的新年文化似乎已逐渐被一次年夜饭、一台春晚和几条拜年的短信所取代。然而,安静的新年只是中国传统文化流失的一个表现。当韩国的端午祭申遗成功,当我们内蒙古族的马头琴成为蒙古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成影戏成了印度尼西亚的“传统”,当埃及和韩国在争夺中国造纸术的发明权时,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在情人节的玫瑰和圣诞节的铃声中觉醒。我们应当重新回顾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那昔日的辉煌为什么如此轻易的被我们遗忘?那些正在一日日流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中华的文化有深厚的历史背景,那是几千年来的沉淀和积聚,每一次的民俗民风都有着其最独特的传说和文化背景,每一个节目都有上古的史载和存在流传的价值。西方简明快捷的文化似乎更易被接受,但中国文化的横深和纵深是不容许被遗忘和取代的。在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时代背景之下,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华夏儿女都有责任深思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保存并流传的方法。在某种意义上,那是中华民族得以稳站世界民族之林的出路,那是一个以礼治国的民族得以丰富和充实的出路。

虽然那瑰宝仍以痛心的速度流失着,但我们还是看到关注的目光正移向它们。

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开幕式便是最好的例证,在那次盛会上,我们看到了千人击缶的恢宏场面,我们听到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古诵,我们被昆曲的悠扬感动,我们被活字印刷术的精妙而慑服。张艺谋倾尽心血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文化悠远的东方古国,也向每一个中华儿女诉说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珍贵。

当越来越多的省份开始把民俗民风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我们又可以听到喜庆的鞭炮声和飞舞的秧歌彩带时,当在传统节日里我们都有机会去重温过去的习俗时,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不再是个让人永远担忧的问题,中华儿女终会将每一个传说每一处风俗留给后人,手手相承。

我们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通向光明。

那静悄悄的新年,有了鞭炮的祝福,有了庙会的欢庆,有了昔日的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六年级
散文
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