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瓦片1200字以上

北京的瓦片

1200字以上 初三 记叙文

(一)

第一次见到瓦片,并不是发生在北京,而是在自家的阳台上——

“起床啦!快点儿,飞机要晚点了!”妈妈在我脸上又揪又掐,直至我的眼睛隙开一条缝。

“还早嘛。”我晃晃脑袋,正要倒向枕头,又被妈妈逮住:“不早啦!你还去不去北京呐?”话还没说完,我便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地从床上跳起,风风火火地开始穿衣洗漱。

牙刷和着泡沫潦草地在嘴里打转。咦?不对,窗台外似乎有双黑眼睛,我机械地停下刷牙,慢慢转过身,却什么也没看见。是眼花了吗?我走出门来到阳台,兰草的长叶儿还是随风晃动,麻雀仍在电线上下窜上跳,除了——地上不知从哪里掉下了一块有了裂纹的老瓦片。

“瓦片怎么可能有眼睛呢?”我暗笑。突然,斑驳的瓦片下传出与地面摩擦的声音,紧接着,青黑色的瓦面上出现了两个亮晶晶的黑点,闪烁个不停,那是——眼睛!

“啊!”我尖叫起来,又赶忙用手捂住嘴巴,往屋里张望,还好爸妈都没发现。而这时,瓦片已经摇摇摆摆地立了起来,黑色的小眼睛滴溜溜地在我身上打转。”嗯,刚才是你在看我吗?“我脱口而出,问完又觉得好笑,瓦片又不会说话啊。瓦片的眼睛停止了转动,眨巴几下,竟然从身上冒出了声音:

”对啊。“

我又尖叫了起来,一连退后好几步:“你,你,你会说话?“”小姑娘,你不要这么大惊小怪好不好?我本来就会说话嘛。“瓦片慢条斯理地回答。我微微镇定地问:”那你这个小东西,为什么会到我家来呢?“”小东西?“它说话有很重的鼻音,带着浓浓的京味儿,“我可是民国的老瓦片儿呢!“说完,瓦片又狡黠地笑了笑,随时有碎裂可能的身子也兴奋地晃个不停,“我来你这儿,当然是带你去北京玩了!对,是时候该走啦。”“什么?!”我惊叫,正要反驳,却突然觉着一股巨大的吸力,家中的阳台在飞速扭曲,然后,便站在了一弯湖水边。

“你怎么能……“我不由自主止住了质问,被身边的山水瓦楼吸住了。“怎么样?北京不错吧。“瓦片很得意,”我们在颐和园的昆明湖边呢。“昆明湖光滑而透亮地呈现在眼前,点点阳光极富节奏地在湖面跳跃,远处的十七孔桥弯成恰到好处的弧度,白色石头微露出圆润饱和的色泽,和湖中倒影连成一体,如同天神用的玉纺锤。瓦片见我痴痴地不说话,眯起眼偷笑着:”走啦,小朋友,我们还要逛其他地方呢,像你这么磨蹭,一个月都看不完!“说罢,瓦片又蹦跳着向前走了。

我站在几近六十米高的佛香阁阁顶,颤抖却又无比敬仰地喊出一个字:“哇————“瓦片的不屑声从旁边传来:”哼,没见过大世面!“一会儿,它又耍起了老资格,”你不知道,这个佛香阁,始建于乾隆年间,后来被毁,光绪时又重建的呢……“我环顾四周:身前,是能望到边的昆明湖水,和层层叠叠错落着的精美黄色琉璃瓦屋顶;身后,是高耸的楼阁,朱红色的立柱,繁复绚丽的屋梁花纹,还有黑底金字的牌匾”云外天香“,它们的宏观和精致都让我着迷。“多美啊。”瓦片惬意地眯起眼,在落日的阳光下微晃脑袋,泛动青光。良久,我和它才在暮色中走出佛香阁,在湖边长廊上睡去。

在瓦片的响亮的呼噜声中,我朦胧地对自己说:“北京,真好……”

(二)

“瓦片,醒醒!我们还没逛完呢,瓦片!”我抓着瓦片使劲摇晃它,终于,它便骂骂咧咧地睁开眼:“我说你这个丫头,怎么那么不爱惜老古董呢?你是要把我的身子骨掰碎才罢休是吧?不懂事儿!”它虽呲牙咧嘴骂得厉害,可眼中依然笑盈盈的,“唉,算了,不跟你计较,咱们今天先去德和园。”它刚说完,又是一股吸力,我们就站在了一个三层大戏台子前。

“到了?怎么是个戏园子啊。“

”对,德和园,就是专为慈禧太后看戏修建的,我们前面是戏台,后面就是慈禧看戏的大殿——颐乐殿。“

我一点点走近戏台,望着那三层雍华的阁楼,想象出慈禧太后来看戏时的热闹场面——

演员们戴凤冠,着华袍,从底层的天井“从天而降“,咿咿呀呀地唱,引得叫好声一片。铜锣鼓声又倏地变响变快,一群”妖魔们“从地井窜出,张牙舞爪地扑向”神仙“,伴随”神鬼“间的打斗,婉转的唱腔立刻变得高亢。只见刀马旦一个翻身横扫,一群”鬼怪“便四处窜逃,戏台下的水井又不失时机地引水上台。东西两廊上的王公官员一个劲儿鼓掌叫好,慈禧坐在宝座上,被后妃公主福晋们夸得直乐,又看了如此好的戏,高叫着给戏子们多拿些赏钱……

我正沉浸在这非凡的画面中时,瓦片又闹腾起来:“丫头,看够了吗?咱还得去另一个好地方呢!“一刹那间,我们便站在了一个三重顶的圆殿下,一块蓝底金字镶有金边的牌匾清晰的显现出来:祈年殿。

“祈年殿”我默念着这三个字,”就是天坛吗?“

“不,但它是天坛的主体部分”瓦片颇自得地说,还冲我眨眨眼。

我绕着祈年殿转圈,仔细观察它。蓝色琉璃瓦整齐地铺在金顶上,从下至上层层收进,似乎有直插云霄的气势。28根红柱,镶金边的红窗,以红蓝条纹为底而彩绘的龙和凤,还有承载大殿的6米高的白石雕栏所环绕的三层汉白玉圆台,远观是顶天立地的气势,近看又有奢华精美的细腻,让瓦片和我同时赞叹:太漂亮了!

又一个夜晚降临了,我和瓦片坐在祈年殿的玉台阶上。瓦片忽然挺起平常总弯着的腰板,一蹦跳到我跟前,踌躇着小声说:“丫头,今晚我就要送你回去了。”我一惊,竟说不出话来。

瓦片的眼睛里亮晶晶的,它接着说:“你的爸爸妈妈在担心啊!况且,咱们的北京之旅也差不多了,对吗?”

“对。”我艰难地回答。

然后,我们都静默了,都等着对方先提出分别,终于,我小声地说:“那么——,再见。”带着无可奈何的忧伤。

“再见。”瓦片的声音很苍老,很笃定。

又是一阵扭曲,我知道:我回来了。

睁开眼,妈妈正拼了命地叫我起床,“你还去不去北京啊?”又是这句话。一切都是梦吗,可为什么在我脑中这么清晰呢?我又不假思索地翻身起床,又风风火火地洗漱刷牙。因为我知道:

瓦片那双小小的、滴溜溜转的黑眼睛,正在窗台边瞅我呢。

它一定等我开启北京之行等得不耐烦了吧?

北京的符号——卢沟桥

1200字以上 高三 叙事

或许世俗的我,没有资格缅怀曾经那个年代。但是,我却在不经意间读懂了那座桥。或许,是一种幸运吧。

1

北京,一座带有太多古典风韵却又不失现代气息的都市。心里总想去找一种东西,去代表北京,为北京的符号。可是来了这么久,转了这么多景点。总是觉得没有一个地方可以代表北京,毕竟北京太有魅力。而那些景点,在这里显得有些苍白。

长城,雄伟气魄,但是站在长城上总觉得很凄冷,仿佛那些历史注定让人感觉寒冷,孟姜女无法忘怀。

故宫,森严华贵,但是走在故宫里总觉得很空虚,仿佛那逝去的王朝依旧在诉说,恍如昨日。

北京的符号,似乎成了可遇不可求的那种虚幻的梦。

无意间路过卢沟桥,觉得自己应该去看看卢沟桥。那座沧桑了许久的桥。

于是,带着几分所谓对历史的尊敬和一种或许虚伪的人文关怀去看那座残破的桥。桥,已经成了文物,不通车了,于是只能远远的下车,步行前进。当时天很阴,雾气比较重,远远看去卢沟桥感觉若隐若现。走在路上,觉得自己很虚伪,说什么去缅怀历史。可是自己看着日本的动画片,拿着日本的相机,听着日本的MP3,去缅怀一个关于民族问题的历史。猛地发现自己很虚伪,很世俗,想转身离去不再去看什么所谓的桥,所谓的历史。

转身的一刻,觉得自己还是一个中国人,于是又有一种意念升腾,去了解民族历史的意念。于是继续前进,虽然前进中带着虚伪与浮华,可是那颗心似乎已经渐渐地开始沉淀。路不是很好走,磕磕绊绊,或许前些日子大雨的缘故吧。没有走多久,身上就有了不少的泥点,后来索性不再躲避那些水坑,一脚一脚走去。在不经意间地那一刻,就觉得自己不仅仅是自己,去的更不是一座简单的桥。脚步突然觉得很凝重,心猛地变得异常的平静。前方似乎不再是那座桥,是一种意念,一种无法言语的意念在吸引着我,等待着我。

2

终于走到卢沟桥,十几分钟的路程走得异常的坚定,心突然就不再浮华,也不再虚伪。桥,想去仔细的辨认,可是又突然觉得没有必要去看桥上的伤痕,来到这里就已经足够,足够了。桥上人不多,整座桥都异常的安静。桥上留下的沧桑,去辨认,去抚摸,去思索,去想像,去沉默。在桥上站了许久,渐渐的天空开始飘雨。雨落在桥上,落在我的身上,一种冰冰的感觉,从皮肤蔓延到全身。

没有想离开的意思,觉得在这里站着很安静,很简单,很平凡,很踏实。我那起相机想去拍照,可是我没有拍,在我按下快门的那一刻我才发现我的相机是日本的相机。我停下了,我不想用日本的相机去拍卢沟桥,不想,仅此而已。不是我激进,我怕日本的东西惊醒了那休息了许久的卢沟桥。我怕卢沟桥再受到伤害,毕竟曾经的伤痕还在。

在桥上站了多久,我记不清了。雨,一直都这样不大不小,潇潇的下着。就像专门为我的到访而下的一场潇雨。我站在桥上,突然有几分愧疚,认为自己来得时候太浅薄,带着一种世俗的心来看一座绝世的桥。不过还好,来到这里我不再世俗,至少站在桥上的那一刻不再世俗。

远方的北京城在雨显得分外浪漫,一座桥曾经连同着这个城市,这里毕竟战火纷飞过,不过一切都成了历史。桥,如今的桥似乎已经与北京没有了关联。

可是站在这座桥上,不经意间发现这不仅仅再是一座桥。北京的大气磅礴,北京的古典浪漫,北京的命运历史,北京的一切,包括北京人的一切。站在这桥上,似乎在渐渐的了解,渐渐的深入,渐渐的知晓。桥,似乎就是北京的文化,北京的内涵存在与这座桥中。

卢沟桥前,没有去回忆历史,没有去缅怀先烈,没有去许下什么誓言。只是让自己站在那里,静静的站在那里,像那座桥一般静静。我不知道,离开那座桥之后,我是否依旧世俗,依旧肤浅。但是我知道,站在桥上那一刻,我不再世俗,我平凡、安静、简单地与这座桥靠在一起。卢沟桥前,简单的思绪,平凡的人,安静的世界,一切都不曾刻意提及历史,但一切一刻也不曾忘却历史。站在这里,沉默是最好的语言。

那座桥,已经残破不已,可是北京的一切,似乎被这么一座桥所容纳。静静的站在桥上回忆、面对、展望,我想我要找的符号终于找到了,可是我没有说出来。我怕吵醒了这沉睡的桥,毕竟我们赋予它太多,它也太累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记叙文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