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倒影,右手年华700字

左手倒影,右手年华

700字 高三 议论文

不是寻根觅源的浪者,就不晓四海万余里的风景古迹。

不是一丝不苟的学者,就不知华夏五千年的精髓琼浆。

不是饱经风霜的老者,就不明春秋几千载的沧海桑田。

不是悠闲恬淡的隐者,就不能豁然自得地纵览人文历史。

不是随波逐流的安者,也不想随其自然地追赶芸芸众生。

人类的足迹若网络载一个区域里,那么左岸是过去,右岸是未来,中间流淌的就是现在,而先生必是搭乘了现实河流里的一叶扁舟,畅游于过去和未来。左手,是历史的倒影;右手是非常的年华。

一路走来,该是荣耀的。

应为他走过的是历史残存的回廊,无论是莫高窟的绚丽悲壮,还是都江堰的踊跃喧嚣;无论是金字塔的黯然销魂,还是恒河的虚幻凄楚,他都一一见证。他用几十载的光阴追逐几千载的文化财产,用几千载的文化充实几十载的光阴岁月。他是幸运的,他走在古老文明逐渐消亡凋零的时代,却觑见了古老文明暗藏的光辉,并得以从中追溯从前,以他敏锐的直觉和多情的感性去聆听。他是人文历史的传递者和发扬者,生活在人烟嘈杂的围墙中,心底却有一闪打开沉默历史的大门。

一路走来,怕也是悲伤的吧。

因为他走过的是历史残存的回廊,充溢着胜败存亡、悲欢离合、腥风血雨,历史无法承受的波折、心酸、和丑陋,他都一一面对、审视、直至感慨。当一个人遇见伤怀之景,时隔多日,内心的抑郁多半难以涣散,痛到深处,更是涕泪交加。而先生却以一种冷静内敛的风度,直面现实,在纯粹的悲哀与宣泄之上,留给了自己和读者思考的余地。然而,他真的不知伤痛吗?真的是所谓虚情假意吗?不!只是历史需要一位这样的先生作为伯乐来鉴证他的伟岸与深沉,只是他将思绪聚炼成一支笔,字字句句都透着真情实感,并深刻渗入了了文学的骨髓中,被泪水模糊的双眼是无法理智而清晰地审视历史的。先生该是一位历史无泪的诗人。

请珍惜这样一位先生,让他在平凡中脱颖而出以肯定他的情意与才华;让他在非法中默默无闻地离开好请他可以再次徐徐步入那废墟之中。

就请他

轻轻地来,静静地走……

所谓教育

1200字以上 初二 议论文

偶然的一次,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幅图:形状不一的树苗,被送进了教师,走出来后都是一个模样。其实我们又何尝不像那些可悲的树苗呢?有些有点还未被察觉,就被改变了

每一位父母对子女的期望都会很高,他们希望唯一的子女长大后会有出息,也就是所谓的成绩好。遗憾的是,大部分父母对教育或许都一窍不通。人可以分为两类:天才和人才,中国教育都只能用于人才,教育本来是应该发掘人才的才能,可惜的是,中国式教育或许都只是将人才变成他们所谓的天才。对于天才,对好的方法就是不要用人才发明的方法和知识去扼杀他。

如果真是一个天才,他是不需要父母操心的。最可悲的事情莫过于父母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对其进行中国式教育,这就犹如一个文盲给研究生当导师,不懂因材施教那才叫可笑。

父母除了关心自己的工资,关心孩子的身体,或许就只会关心孩子在学校与同龄人竞争记忆力的成绩了吧,通俗的说,就是所谓的考试成绩。对我们将来会有用的不会是那死的只是,而是对于每一种问题通用的思路,只是是会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且变化的平率越来越快越来越让人措手不及。

现在的我们,多数的放假时间基本都交给了“千里马”“严氏”“戴氏”以及那些数不胜数的补习班。哪一位父母没有为此付出巨额费用,而我们则在幼儿园就被告知要为了很久后的中考发奋图强,为此,有几个孩子又一个正真的童年?补课从小学补上初中,从“严氏”换到“戴氏”花费了无数金钱和时间,最后又何尝不是收益甚小。为了这些所谓的只是,我们放弃了一切学习其他东西的时间,或许有些人已经快成年了却还不会划火柴吧。

有句古话叫做:“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现在又有了“学好英语,走遍全天下”到底是谁的“天下”,而谁又会是这天下的脊梁?就像你用所有时间,努力学习冲进哈佛,等到了美国,你们会发现,除了成绩上略微的优势,很多方面的技能都会远低于没过的同龄小孩。缺德或许就是那作为强者的生存技能。

还记得我们的老师无数次的对我们谁:“你们要多回答问题,即使说错了也不会怎么样,而我们就有一位同学,带着自己的想法,提出问题,虽然他们次说出的都会引得我们大笑,但他相信老师会让我们停止笑声,可悲的是,老师并没有理会我们,反倒对他的批评更加严厉,此时我的我们却不约而同的停止了嘲笑,可老师不是应该先斥责我们的嘲笑,再通过细致的讲解带正他的思维么?这位同学还比较坚强,一次次被同学嘲笑,一次次被斥责,可最后他放弃了,然后就再没了举手的人,老师用说起了那句可笑的话语。这不仅引人发笑,又让人不得不深思。这就是中国式教育。

就在不久前的一节作文课,老是订了题目叫做新的生物钟,叫我们想题材,派头的强哥以来便提到初三作业多,这边得到老师一顿训斥,这难道不能写出一篇精彩的文章?既然已经说出口,心里想必也想好该怎么写了,那为何不让他放手去写反而要对其责备?就算他没想好,这也能成为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又何必要斥责?周哥又提出举例子,举出精彩瞬间,又有什么错?用眼睛细细观察未必写不出好文章?小方最后提出写感受,又有何不妥?用心感悟出来的东西虽不会有多长,但是有内涵。为什么非得我们贴切生活,我们除了生活就没有可以写的了?订了题目的作文,又有多少空间给我们创新,用心想出立意不容易,不支持也就罢了,何必要硬生生的否认,在强加“所谓的写作技巧”?该批评的不是用眼睛写作文的,也不是用心写作文的,而是那些只用手写的人。

有权利评论教育的,不是资质高深的老教授,而是我们这些被教育的学生。

初二:小草莓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高三
议论文
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