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疯魔,不成活1200字

不疯魔,不成活

1200字 初三 记叙文

1993年,电影《纯真年代》公映后,美国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发现,英国和爱尔兰双国籍电影演员丹尼尔·戴·刘易斯,在这部影片中的造型与神韵与林肯比较相似,便盛情邀请他出演传记影片《林肯》中的主角林肯。刘易斯非常喜欢这个角色,但他觉得自己当时才37岁,演56岁的林肯显然不合适,于是婉拒了斯皮尔伯格的邀请。

在此后的很多年里,斯皮尔伯格一直没有物色到出演林肯的合适演员,《林肯》的拍摄因此搁浅。2010年,斯皮尔伯格再次邀请刘易斯出演林肯,经过两天的耐心沟通,总算打动了刘易斯。不过,刘易斯认真地说:“要想把林肯这一角色塑造成经典,首先要深刻体会林肯的人格特质,而单靠拍摄前或拍摄时短时间对林肯这一角色的揣摩根本无法办到。所以,我须要您给我一年时间,让我在生活中成为‘林肯’。”

斯皮尔伯格劝道:“你的演技那么好,年龄和气质与所要扮演的林肯都比较接近,直接投入拍摄应该没有问题。并且我们的拍摄计划已经做好了,而你白白浪费一年时间也会损失不少演出费。”但是,刘易斯坚持自己的观点,斯皮尔伯格只好答应了他的要求。

接下来,刘易斯先是阅读了100多本关于林肯的书籍,对林肯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之后,他不仅让顶级造型师把自己变成“林肯”,还以“林肯”的身份开始了全新的生活。他让人们彻底忘掉刘易斯这个名字,改口称他总统先生,他说话的声音模仿林肯——在颤抖中带出威严的语气,他的姿势、动作和神态也模仿林肯。他吃林肯喜欢吃的菜,穿林肯喜欢穿的衣服,读林肯喜欢读的书,去林肯喜欢去的场所。他把自己的夫人当成总统夫人,以林肯的口吻与她交流。每天入睡前,刘易斯会总结一天来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好,以便进行改进。

不少亲朋好友难以理解刘易斯在生活中把自己当成林肯的做法,认为他走火入魔了。有一次,刘易斯走在人群中,有位朋友向他打招呼时忘了称他总统先生,他煞有介事地说:“对不起,您认错人了,我是‘林肯’,不是刘易斯。”令朋友苦笑不得。还有一次,刘易斯在姨妈家的圣诞晚餐上,仍然用林肯的思维和语调,与桌边的黑人小伙进行那个时代的对话。在刘易斯旁边的表兄忍了很久,最终忍无可忍,就“礼貌”地把他请出了家门。外界的干扰丝毫没影响到刘易斯把自己变成“林肯”的决心,他沉浸在林肯的世界里,距离真实的林肯越来越近。

2011年5月,斯皮尔伯格收到了刘易斯的一封快递,里面有一盒录音带。里面的男高音尖细,略带沙哑,又混合着伊利诺伊、印第安纳和肯塔基口音——与观察家们对林肯声音的描述几乎一模一样。单凭这极具质感的嗓音,斯皮尔伯格就知道刘易斯做足了功课,信心满满地启动了《林肯》的拍摄。

2012年11月19日,《林肯》在北美地区公映,刘易斯出神入化的演技让影片在上映后获得了几乎一边倒的赞誉。美国‘影评之王,罗杰·艾伯特对于刘易斯在《林肯》中的演出作出高度评价:“影片中的刘易斯就是“林肯”,他让“林肯”复活。史诗般晦涩的人物,对刘易斯来说简直易如反掌,轻松得像披上了一件陪伴自己多年的外套!”

2013年2月25日,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在好莱坞隆重举行,刘易斯凭借在《林肯》中对林肯的逼真塑造第三次获封影帝,成为电影史上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次数最多的男演员之一。刘易斯因此又一次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封面上有这样的问题:最优秀男演员如何变成“林肯”?答案是:不疯魔,不成活。

生活需要音乐

1000字 高一 散文

凡是能够动人心扉的声音皆可称为音乐。生活中音乐种种,各有各的魅力,交织在一起谱出一首生活交响曲。

自然界的声音是随时可入耳的。深山里,泉水叮咚,像是小精灵活泼地踏着鼓点,在石隙间跳舞。清晨,树林里,鸟儿的一声啼叫划破天空,“唧唧”“啾啾”,一声,两声。整个山林便因啼叫声的增多而热闹起来。歌声随着鸟儿的飞翔而忽上,忽下,忽近,忽远,给人一种愉悦的感觉。

夜间,田野旁,小河缓缓的流淌,月光柔柔地洒在河面上,泛起一层银波。河岸上却极其热闹,青蛙在沿河地段“呱呱地叫着”,草丛里传来一声声虫鸣,或快或慢,或低沉,或高昂,起起伏伏。小小的草丛 里不知有多少昆虫歌唱家,默契地演奏着生活的歌曲。初听似乎吵闹,但静下心去听才发现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乐趣?

纵然天籁之声给人以至纯至净的感受,但人工创造出来的音乐也是十分悦耳的。就说时下最流行的通俗乐曲(又称流行音乐)也能振奋人心。依我的理解,流行音乐就指普通人喜闻乐见,并能自己参与表演的一种音乐艺术形式,是一种不需要经过许多严格的训练与雕琢的音乐,这也是一种浑然天成的音乐,是发泄人情感的最佳方式。例如《海阔天空》,作词人以自己遇挫为背景,鼓励我们在面对挫折与困难时要勇敢面对,不轻言放弃,敢于向命运挑战。

与流行音乐相比,用乐器演奏的音乐更多了一份朴实与真切。笛声悠扬,让人沉醉在甜蜜的梦乡。闲暇时分,听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手指随着节奏而跳动,感受乐理之中的奥妙,心中对音乐有了一种新的认知与情感。

是的,音乐是无处不在的,因此世界才不会寂寞。都市音乐是快节奏的。行人忙碌的脚步声,汽车“嘀嘀叭叭”响笛声,人们行走的谈笑声,组合成一首摇滚乐,释放出人们心底的激情与喜怒哀乐,为城市增添了一种特色,成为城市的一种风景。

音乐不仅仅是听觉上的一种享受,更是精神上的一剂良药。有人说音乐能够陶冶人的情操,的确,闲暇时,音乐是一种乐趣,它能够扣动你的心扉。快乐是总是爱听欢快的歌,伤心时总爱听悲伤低沉的歌,因此从另一方面来说,歌曲也反映了一个人的心情。

科学家研究表明,植物也爱听音乐,并且能更快更好地生长,那人是否也一样?我想答案一定是肯定的。当一个人在聆听音乐时,他的心情必定是平和的,因为音乐的感染力会让人内心的烦躁、不安化为乌有,取而代之的好似愉悦的心情和平和的心态。

因为音乐,才有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因为音乐,才有了“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因为音乐,才有了“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音乐是清风,为生活带来凉爽;音乐是蜜糖,为生活增添甜蜜;音乐是阳光,为生活带来明媚。

有了音乐,生活就少了一份寂寞,多了一份热情;有了音乐,生活就少了一份复杂,多了一份纯真;有了音乐,生活就少了一份空虚,多了一份充实。

生活需要音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记叙文
12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