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的滋味450字

月的滋味

450字 初二 记叙文

青灰色的夜空中,有一团乳白色的光晕,一大片一大片的云朵在缓缓移动,仿佛一番奇丽的景象就即将在这神秘的星空中浮现。

果然,不一会儿,那团光晕渐渐形成了一个圆圆的轮廓。我登高远眺,一番美妙的景象出现在眼前——金黄的、爽朗的、浑圆的中秋月升起来了!

天空中的那轮明月,大若金盘,光华灿烂,向娃娃的脸,稚气十足,调皮地在天空中若隐若现。眼间,月亮已经爬上了大楼顶,它俯视大地,,把光辉挥洒。我眯起双眼,似乎真的看见了月亮中模模糊糊的景物。是树?是山?是云雾?是风沙?还是月中仙子那飘逸的身影?忽然飘来的朵朵淡云轻轻地遮住了月亮,它在云层中穿行闪光,想使劲钻出来。一阵凉风吹散了云雾,月亮重新露出了秀丽的脸庞,像小姑娘轻轻撩去了披在额上的乌发向人们露出了笑脸。

望着渐渐发白的月亮,我忽然觉得这月亮就在面前,触手可及,只觉得她那么近,那么近……月亮,你可知道,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将成为你的常客,那时请你告诉我,是否真的有广寒宫,玉兔;是否真的有嫦娥仙子眺望人间;是否还有吴刚在砍伐桂花树;是否在中秋之夜你能看见小小的我……

耳边响起一阵悠扬的《月光曲》,我轻轻朗诵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时而闭目沉思,时而睁眼仰望,时而又细细品味。啊!月的滋味,月的滋味……

月的遐思

900字 四年级 散文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下独酌》

皓月当空,月光似水。那月好似近在咫尺,又像远在天边。耳边回响着那哀愁的我陶醉着。

孩提时,每当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总是依偎在奶奶身边,听她讲姮娥仙子的传说。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稀与谁邻?我很惋惜,为那吞食了丹药后,直奔月而又悔恨不已,永远忍受着寂寞孤独的人儿叹息着。有时,天真的我会对着月亮痴痴的问:“为什么月亮时而像只小船,时而却又好似个玉盘?”于是,我问奶奶。奶奶只是含笑不语。

花前月下,我吟着一首首文人墨客笔下咏月的绝句,望着那若隐若现的月,我欲向月中人倾诉。那种感觉是往日不曾感受过的,是肝胆相照,刻骨铭心的……这便是我对月的最初感觉。

月,是无私的。而当人们在感谢阳光普照之时,又有谁去赞美月呢?于是,月萌发了淡淡的惆怅。但她却无一丝抱怨,依然把仅有的光芒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人类——哪怕光芒是那么的微弱。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皎洁的月,绵亘千古,曾经引起古人无限的遐思和神往。那么,当年王嫱、蔡琰也是否对月有过深深的体味呢?我们无从知道。只晓得千百年来流传着“昭君出塞”的故事,赞颂着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和那脍炙人口的诗篇。我想:塞外人烟稀少,夜晚更是凄凄凉凉,冷冷清清,陪伴她们的,恐怕只有那孤傲而静谧的月吧?

我也要为月鸣不平。不许,自从大诗人李白在江心“把酒问月”发生的悲剧后,历代文人便将月视为凄凉悲哀之物。巴金老人也曾以月的冷来比喻旧中国的凄凉。这难道是月的过错吗?

月,朦朦胧胧。

月,若隐若现。

今日,亦是中秋,一轮金黄的圆月嵌在天幕中。我想,此刻也许还有人在凭栏望月吧?那么,他们在想些什么呢?是沉浸于欢笑喜悦、是饱尝着坎坷荆棘、或是感受岁月的流逝?也许……今夜,我想了很多很多——这是我,不,是我内心深处的灵魂的一段独白,也是我生平第一次坦然地面对自己。

月亮的光芒披洒在我的身上,金子般的。我了解着骠骑将军勇战沙场的气势雄浑;我感受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威威”的悲凉;我体会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孤独……

唐代杰出诗人刘禹锡有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人们说,秋因月而悲、寂、寥,而我却要说,是月赋予秋以恬美、圣洁、神秘。

在我的眼中,月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是位清纯可人的少女。她有着孩子般的率真,有着少女般的纯情。我喜爱月,我与月,像是一种缘,斩不断,丝连缕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二
记叙文
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