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传说900字

重阳节的传说

900字 六年级 日记

重阳节是我国农历九月初九。“重阳”的称呼同古老的《易经》有关,《易经》中八卦以阳爻为九,所以将“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月是九为阳,而日也是九为阳,两九相重为重九,两阳相重为重阳,所以九月初九既称“重九”,又称“重阳”。汉末曹丕在《九月与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重阳节在我国很早就已成风俗。《武林旧事》中说,南宋宫廷“于八日作重阳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明代皇宫从九月初一就开始吃重阳糕,初九重阳,皇帝还亲自到万寿山登高。清代,皇宫御花园内设有供皇帝重阳登高的假山。在民间,早期以登阜城门外五塔寺和左安门内法藏寺为盛,晚清以登陶然亭、蓟门烟树(德外土城)、八大处等为多。据《燕京岁时记》载:凡登高,必“赋诗饮酒,烤肉分糕,洵一时之快事。”在重阳节日里,相对于宫廷,民间活动内容要更丰富一些,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插茱萸、吃重阳糕等等。

关于重阳登高,有一个传说:相传古时候,汝南县有个叫桓景的人,有一天遇见一位白须飘胸的仙翁。仙翁对桓景说:“你家九月九日有大灾难。你赶快回家,叫家里人做彩囊,里面装上茱萸,挂在手臂上,一同登上高山,再喝点菊花酒,就可以消除灾难。”桓景到九月初九都照办了。当晚回家一看,大吃一惊,所养的牲畜全都“暴死”。此事很快传开。此后,每逢九月初九,人们就纷纷插茱萸、带菊花酒外出登上高山。久而久之,成为习俗。《千金月令》说:“重阳之日,必以肴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菊以畅秋志。”东晋诗人谢灵运为了登高的方便,还自制了一种前后装有铁齿的木屐,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人称“谢公屐”。

这一登高传说,现在看来当然是不可信的。不过从中却可以看出古人怀着一种美好的愿望,即如何避祸消灾、健康长寿。因为重阳节正值天高气爽的季节,人们登高远眺秋色佳景,心旷神怡,而登高本身就是一种有益的体育活动。菊花酒饮后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茱萸可以驱蚊杀虫,入药可治遗精、腹泻、呕吐和便秘等症。古人把重阳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同消灾防病联系在一起了。

自古至今,重阳就是文人笔下的常客。大诗人李白在《九日登巴陵望洞庭水军诗》中写到:“九日天气晴,登高无秋云,造化群山岳,了然楚汉分。”王维则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吟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句真切地描写出重阳登高活动和诗人与亲人深厚的情谊,广为后人所传诵。

雁的飞翔

400字 六年级 散文

在一天雨夜里,雁妈妈产下了小雁明明

明明什么都不懂,是妈妈带他认识世界的

在某一天,明明的背后硬硬的,用爪子一摸,毛茸茸的,是什么呢

他问妈妈,妈妈说长出了翅膀

什么是翅膀?妈妈笑而不答。问爸爸,爸爸只说鸟儿都有翅膀

明明很疑惑,直到有一天

明明在和别的小鹰玩时,一不小心掉下了山崖

明明拼命地扑打着翅膀,奇迹发生了,他居然飞上了山崖!

明明回到家问妈妈,妈妈惊喜地半天没有说话,半晌,她才说了一句话:“你长大了!”

从此,胆小的明明变得胆大起来,他也渐渐知道翅膀有什么用了,那是用来飞翔的。当然,他也知道了飞翔是什么意思

转眼间,秋天到了,落叶渐渐多了起来

好多大雁都往南方去了

当然他们一家也不例外

爸爸问明明,你熬得住吗?明明说,能

他们一家向南方飞去了

途中,许多小雁都因为飞不动而让自己的爸爸背着飞

但明明没有,他始终轻松地飞着

那是因为他每天勤学苦练的收获

许多大雁指着明明对自己的孩子说,看人家明明

而那些小雁也羞愧地低下了头

明明一家轻松而义无反顾地向南方飞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六年级
日记
9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