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里的碎影》——读后感_750字750字

《文字里的碎影》——读后感_750字

750字 初二 读后感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文字里的碎影》——读后感

有一本书的晚上,就是一个在天堂的晚上,书带来一个很广大的世界。不管是十几岁的孩子还是中年,青年,老年人。他们都能从那些美妙绝伦的语句中感受事物的变化,景物的形态。这就是文字中的碎影。

看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里面脱俗的语句来描绘金阁寺的一切事物。对死亡和物哀之美的理解。通过描绘金凤凰的动作就已经深刻的印在读者的脑海中了。脑海中仿佛出现了一只满身金色的大鸟,它站在寺顶,目光锐利而坚定的看向远方。仿佛是在守望着什么。它还高举着双翅翻着他的羽毛。它的那双尖爪稳稳的站在寺顶。它像鹰一样神气。这些好像都出现在我面前,读者面前。可见那位作者的才华横溢。

而第二篇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他是吴晓东的《废名的乡土记忆》,这里的‘坟’已超越了乡间一个平常的土丘,而关涉着生死。是人生的装饰与与大地的点缀。作者从小有段时间十分的孤单。他就经常跑到离家不远的山岗上。他总能在那里寻找的乐趣。而且那山冈上的景色十分的自然,一年四季都是五彩斑斓的。作者说他整天都在山冈上疯跑。跑累了躺在草丛中仰望天空。他随手揪起身旁那些被精灵所覆盖的植物。又揪起一根树枝。但那并不是树枝而是死人的骨头。作者顿时变得毛骨悚然起来。那些事情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当他告诉给家人听,家人却不理解他的感受。

这是讲诉一件事以及描写山冈的迷人景色。而无论是东西方还是别处。孩子,总是孩子,和死神最近;大人避之不及的;总是孩子视之为天堂的。这就是文字里的碎影。而那碎影代表的也是生命的意义。

法国作家彭塔力斯的《窗》。我才知道原来在法国,在西方人的眼中。对待死,要比我们坦然的多,清澈的多。所以他们选择美丽的花来装饰坟墓。现在碎影又变成水仙和故人,生者和逝者,生命的循环往复。

虽然文字中的碎影包括很多,但是那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观念。

云南普洱思茅区思茅四中初二:郑明

花落知多少_1000字

1000字 初二 读后感

E度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花落知多少

——读《朝花夕拾》有感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是小时候学会的第一首唐诗,虽然当初还不理解其意,但仍是摇头晃脑的在大人们面前背着,仿佛就是在炫耀着自己有多么厉害。当初的孩提时代是多么的天真烂漫啊。

说起这童年,最近我看的鲁迅的一本书——《朝花夕拾》,这本书中就记述了许多鲁迅童年的事情。想必鲁迅风烛残年之时写这样童真烂漫的趣事别有一番滋味,这是一件多么温馨的事情啊。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在课本中已经学过了,这让我又一次领教了鲁迅文学的魅力。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爱唱歌的油蛉,爱弹琴的蟋蟀,会喷雾的斑蝥,这些都是小村庄里最常见的小动物,却在鲁迅的眼中犹如朋友一般;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看似朴素无趣的地点也总能让他找出点乐趣来。我也出生在一个美丽的小村庄里,记得我们家的后边有一条潺潺的小溪,住在附近的人们都来这里洗衣服,这条小溪十分清澈,甚至能看清游来游去的小鱼呢。我和几个小伙伴经常在这里摸螺蛳,还能摸着几个蛤蜊吃,有时还能捡着几个十分美丽的贝壳呢。

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如果让他们用两个字来形容学习生活,那么肯定是——枯燥!虽然说三味书屋也让鲁迅感到十分枯燥,但他仍能苦中作乐,完全发挥了小孩子应有的童真童趣,他会折腊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这才是一个孩子最真实的表现。可我们现在关注最多的就是那电脑、电视,被这些东西所麻痹,怎么去追求心中的自由与快乐呢?大自然的美好与真实,是鲁迅所向往的,我们却避而远之。现在虽然不能把心思全放在游戏上,但我们也应该做些更有意义的事,当我们老了,回忆起少时的点点滴滴,整天被电脑电视所填满,难道仅是这样吗?

不知不觉间我长大了,又再一次的背诵起《春晓》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现在细细的品味诗的含义起来:夜里这一阵风雨不是疾风暴雨,而当是轻风细雨,它把诗人送入香甜的梦乡,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丽,并不可恨。但是它毕竟要摇落春花,带走春光,因此单单一句“花落知多少”,隐含了多少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啊。鲁迅在快要年过半百之时写了这本《朝花夕拾》,是否也是有这样的感慨呢?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说过:人生是美好的,又是短暂的。有的人生寂寞,有的人生多彩,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人生追求;人生是一条没有回程的单行线,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所有时光前行。是啊,等到春花萎谢时,再细细回想,当花开的千娇百媚时,经历过什么,体验过什么,这些珍贵的记忆你又记得多少呢?

初二:余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读后感
7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