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自己的,才是最真实的收获900字

属于自己的,才是最真实的收获

900字 初一 散文

茫茫人海,能有多少人驻留心中;芸芸众生,又有多少情风雨同行;人海穿梭,多少熟悉的身影变得陌生;过客匆匆,多少擦肩转瞬便无踪影。人人都有错过,人人都有选择。人生的渡口,我们皆是过客。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知心。不是所有的缘,都能永远。有时缘分,不在于遇见多少,而在于真正拥有多少。有时朋友,不在于陪伴多少,而在于懂你的人有几个。人人都有失去,真正属于你的,永远不会失去。人人难免寂寞,并非冷漠,因为已经习惯了匆匆的转瞬而过。生命中,总有一些人,近了,远了,诉说着岁月的情分;总有一些缘,聚了,散了,经历着欣喜与离别。不能想,怕容易伤感;不能忘,因为心已留下过往。其实那些错过的东西,或许从未真正拥有过。属于自己的,才是最真实的收获。只有经历了失去,才会懂得如可去用心珍惜。

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有说不出的伤痛。不是所有的感伤都能倾诉,不是所有的苦楚都能流露,更不是所有的人都懂你的孤独。有些事看得过重,终会失去;有些人纠结在心,依然在乎。许是刻骨铭心,但又无法释怀;许是无法自拔,但又义无反顾。不管是沉默还是哭泣,过去的终归无法再继续。很多时候,都习惯了独自去承受一切。一个人的路,一个人的旅途,也要坚强着走出自己的幸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不要拿着别人的征途,找自己的路。苦乐都是自己的,悲喜都得自己感受。最了解你的,永远只有自己,谁都不是谁的唯一,谁的全部。谁都可以放弃你,唯独自己不该放弃自己。别和自己过不去,感觉幸福就去珍惜,认为值得就去争取。心别太累,学会解脱自己;爱别太深,学会放过自己;活的别太委屈,学会善待自己。别输给自己,做好自己,走好自己,不要期望每个人都对你满意。

有时候,我们总是觉的活的很累。再坚强的人也有脆弱的时候,再豁达的人也有委屈的时候。有些责任,必须承担;有些伤痛,必须承受;有些情绪,必须克制;有些风雨,必须勇往直前。人在世俗,有时候不是不知道,只是不想说出来;有时候不是不明白,而是明白了也身不由己。不愿想,是没人懂得;不去想,是看透了又如何;不想想,是想多了会更纠结。与其无可奈何,不如顺其自然;与其无法言说,不如随遇而安。因为活着,就是一直在历练。退,不是永远的退,只是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机会。进,永远不是进,只是给人生一个无悔的经历。难尽人意,但求无愧于心。付出的是心安,收获的才是理得。

母爱的分寸

1200字以上 初三 议论文

母爱是人类最纯洁、最无私、最珍贵的情感,每一个孩子无不享受着母亲给予的幸福和快乐。但是,母爱是有分寸、有尺度的,过多过少都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特别是在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条件下,在强调个性发展和独立人格的教育环境中,母爱与现实教育的要求是有矛盾的,与孩子追求自立的愿望也是有冲突的。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母亲,只有正确把握母爱的分寸,才能化解这种矛盾与冲突。

多蓄于心底,少显于形表

在现实生活中,不同性格的母亲其母爱的表现方式是不一样的。性格开朗者,往往表达的方式比较直接,有时不分场合,也不顾及孩子的心理状态,使母爱的表达非常豪放与率直。性格内向的母亲,一般表达的方式比较含蓄。不同文化层次的母亲其母爱的表现方式也不一样,会有朴素与精细的差别。不论何种情况,都是正常的,无可厚非。但如果把母爱蓄于心,藏于情,而尽量少显于形,过于直,那就会使母爱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所谓蓄,就是要加强修养。母爱是母亲的天性,有与生俱来的因素,但后天的修养是使母爱至善至美的重要过程。这就要求每个母亲加强学习,积极提高文化素质,不断陶冶道德情操。一个具有良好文化素质和道德情操的母亲,才会真正理解母爱的真谛,才会赋予母爱更完美的内容和表现方式。

多施于幼小,少给予青壮

在孩子不同年龄阶段享受的母爱应该有所不同,这是母亲要把握的分寸。对处于幼小时期的孩子,大致相当于上小学之前,应该施于更多的母爱。孩子从嗷嗷待哺到咿呀学语,再到蹒跚走步,处在弱小渐长的过程之中,缺乏基本的认知能力、抗御疾病和外来伤害的能力,犹如一颗小草非常脆弱,经不住任何风霜雪雨的摔打。这个时期的孩子特别需要母亲的精心呵护,一丝母爱就如一泓清泉,会无声地滋润着孩子的成长,母亲也会从孩子快乐的成长中获得精神愉悦和满足。但孩子到了青壮年以后,就应该尽量减少母爱。这时他们已经有了自己人生观和世界观,有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自己也要承担做父母的义务和责任了,如果母亲总是觉得他们没有长大,仍然无微不至的关照和喋喋不休的唠叨,那只能适得其反,使母爱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多渗于行为,少挂于口头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全诗的字里行间都饱含着母爱,感情诚挚深切。我们不难发现,这首诗通过慈母飞针走线密密缝的动作形象,让读者强烈感受到母爱的厚重与真挚,具有无爱胜有爱的渗透力和感染力。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是,母亲应该把母爱渗透在自己的行为中,而不是放在口头上。一是要渗透在勤劳奉献上。母亲在一个家庭总是处于枢纽位置,要调整上下左右的关系,安排好全家的衣食住行,特别是要处理好孩子生活学习方面的事情,这都是默默无闻的奉献,也正是通过奉献播撒母爱。二是要渗透在生活的细节上。生活细节关系孩子的喜怒哀乐,也关系孩子生活、学习、健康的状态,处理孩子生活细节的能力最能表现出一个母亲的生活经验,也能反映出对孩子的关爱程度。因此,要善于把母爱寓于孩子的生活细节之中。作为母亲,要尽量减少那种口头式的母爱。现实生活中,有的母亲对孩子动不动就什么“我的乖乖”、“娇娇宝宝”,这并没有什么不好,但过多过滥,会助长孩子任性、娇气等一些不良习性的产生。

多注于失败,少添于成功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成功与失败的事,遇到快乐与痛苦的事。母亲应该怎么对待呢?著名作家郑振铎曾说:“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这已作出了明确的回答。事实也是这样,孩子在失败、痛苦的时候,最需要关怀,最需要母爱。比如,当孩子考试没考好的时候,母亲的一个吻,一个微笑,一个拥抱,就会使孩子感到温馨,减轻精神压力,从而受到激励和鞭策,其教育的效果远比打骂要好。再如,孩子在事业上不成功,或者创业失败,总会造成财物的损失与身心的伤害。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更需要母爱的抚慰。如果母亲适时给予鼓励和安慰,会使孩子尽快从失败的阴影中摆脱出来,从而振作精神,努力奋发,可能取得新的成功。如果过于责备,或者没完没了的唠叨,会加重孩子的失落感,可能导致他们对生活、对人生失去信心,甚至破罐子破摔,这样会毁了他们的一生。那么,在孩子成功的时候,快乐的时候,母亲有必要指出他们的不足,提出严格要求,防止他们骄傲自满。成功时就是欢笑和奖励,失败时就是棍棒加打骂,这是每个母亲要特别注意避免的问题。

母亲是伟大的,但只有掌握母爱分寸的母亲才是成功的母亲,愿天下的母亲都成为伟大而又成功的母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散文
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