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观后感:观电影《孔子》有感_1200字1000字

高三观后感:观电影《孔子》有感_1200字

1000字 高三 观后感

20xx年1月22号,《孔子》在深圳各大影城首映。海岸影城继阿凡达上映期间一票难求的火爆状况后,又迎来了新一轮的票房热潮。那几天,海岸影城1号厅排期基本为《孔子》,上座率达90,据海岸影城工作人员透露:有很多老人前来观影,也有很多人带着孩子前来观看。可见,孔子在中国是深得人心的,《孔子》的号召力也是值得肯定的。  春秋割据,各国战乱,孔子的年代就穿插在这样的乱世中。他和他的弟子们颠沛流离,周游列国十几年。一直未曾放弃的是礼义仁和。  因为语文老师上课时也经常给我们讲述孔子其人其事,自己也翻看了一些有关孔子的简单易懂的书籍,要想表达出这样一个人物我认为不可能,于是我带着并不是很高的期望去看这部影片。两个多小时,和场内的观众一起,很安静地看完。正如导演所说:\"《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让你记住很多故事情节的影片\"。但孔子带给我的,不仅是故事和情节那么简单。他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精神,连同他身后的弟子一起,或许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读书人。但你感觉到的必定是如海涛般的千军万马,统领着一个时代。  周润发饰演的孔子是影片的主线和灵魂。不管在何境地,自始至终坚定淡定的眼神,礼义娓娓道来的神韵,仿佛孔子转世。  颜回、子路、冉求,性格各异,但爱师如命,遵循礼仪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卫国,冉求回鲁国效命。最牵动人心的是颜回,颜回是孔子最钟爱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却机智灵活、意志坚定。他死得那一幕,有很多人给出了负面的评价:矫情、假、搞笑。但我被感动了,我相信颜回不顾生命,甚至都没有想到生命,反复潜入水中挽救竹简的那一刻,很多观众也落泪了,我也相信当孔子一直抱着死去的颜回不肯放手的那个场面,震撼了万千人。  周迅演出了南子的神韵,她天生就是一个好演员,扮演的角色能逼真到骨子里。南子这个角色也并不是可有可无的。重要的角色是它存在,你觉得可有可无,它一旦不存在,你会觉得缺了很多一块。孔子其实是惊艳和动心于南子的美貌的,但他终以一句\"可有些人就是好德如好色\"决然截断了即将升华为暧昧的一种情愫。南子让世人看到了孔子并非神,孔子同时也是一个普通人,南子虽然简单出场,寥寥的情节铺陈,但巧妙地反射出人物在本性和信仰之间的取舍,实为一个看点耐人寻味,又怎么会是可有可无呢。  孔子说:后人理解我,后人误解我,都因为--《鲁.春秋》  不难预料,《孔子》也一样,会在不同人心里留下不同的印象,在不同人的内心埋下不同的种子。  但不可否认,导演是成功的,他抓住了孔子的神,抓住了那个时代的症结点,表现起来就不会像看历史书一样晦涩难懂和索然无味。这部影片给人的总体感觉是好的,故事情节和表现手法都没有打水漂。

高三观后感:《刘伯承元帅》观后感_800字

750字 高三 观后感

最近一直在看电视连续剧《刘伯承元帅》,好像是刘上将监制的,元帅从旧私塾到旧的学堂,然后成为职业军人,似乎还没有看进去,我会坚持看下去。

《刘伯承元帅》看完之后,为他在治眼伤时坚持不用麻·醉·药的性格所所感动,大多数时候,我们的无病呻吟是多么的可耻。人是应该有精神和意志的,否则自己会把自己折磨至病态,今天在报纸上看一位作家写的《三姐》这篇文章,情真意切,让人动容。世界上的人们,假如逝者,总有我们感激涕零的时间和经历,只是不忍心细想,总觉得,地狱一样的羁押生活,对于人生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渴望一样,不会产生任何意义,甚至于北风更冷,冬天更加漫长。

看到一篇聆听路遥的文章,质朴无华,但从中似乎看到拿着烟卷,皱着眉头的路遥。路遥说:文学创作需要很认真的计划,需要作者到现实生活中去,了解与观察众多的人或事,要有良好的记事习惯,同时还要有一股苦劲,去整理,去摸索,去理顺自己的情绪,有些东西是马上就能产生作用,或许是暂时没用的,但大量的积累,或许更有用这点经验我绝对相信,我现在正这样做,虽然不是太精细,但我不敢把这样的习惯给弄没了,像牛一样耕耘,像土地一样奉献,这大概是《平凡世界》的精髓。

《先生》的连载看到的断断续续,今天刻画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当时的教育确实有非常的贡献,陶行知在创办晓庄学校时,写给自己的一幅楹联,我把它录下来:和牛马羊鸡犬做朋友,对稻梁黍麦稷菽下功夫,梁漱溟、晏阳初、陶行知等人都是可能成为甘地式的人物,但他们最终都没成为,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便是政治和权利的产生使得他们必须获得权利才能够实现理想。应该知道,这句话的份量,把自己曾经和甘地那样的具有世界敬仰的英雄联系,亏自己也能想得出来,但我相信,经过努力,会有一个区别于混沌中的自己的一个人物,卓立在一定的视野之内。

风在我坐的这个墙角转弯时,扔下些寒冷在我的头顶,这时我听到鸱鸮从远处传来的叫声,夜渐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三
观后感
10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