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第一次”900字

难忘的“第一次”

900字 六年级

“咕咚——咕咚——”,水煮开了,可以下面条咯!

那是一个美好的下午。妈妈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我肚子咕噜咕噜,看看时间,五点多了,心想:妈妈应该也饿了吧?于是,五六岁的我对妈妈说:“妈妈,我想自己动手给您做一碗面。”妈妈被吓得“虎身一跃”,结结巴巴地说:“崽崽,你长大了啊!”我噗嗤笑了一下,然后径直走向厨房。

“天哪!怎么开火?”我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于是,把妈妈拽到厨房来交我。我成功地完成了第一步:开——火!原来蛮简单的嘛!

没想到,问题又来了。是先放水还是先放面呢?我凭感觉先放了面。

“啊!——”妈妈一边大叫一边把火立马关了。我被吓到了,愣住了,看着锅里黑了,冒烟了……我感觉自己要闯大祸了。幸好妈妈及时关了火,否则这里一定成了事故现场,不可收拾。

没想到,妈妈并没有批评我,而是安慰并鼓励了我。

在妈妈的鼓励和教导下,我洗好锅,小心翼翼地重新开启了火,倒好水,等水开了之后,再下面条。妈妈在旁边当我的指导老师。我按着妈妈说的,一步一步地做,放点麻油,放点盐。妈妈一再强调放一点点盐,结果我的手一抖,就放多了。唉,我的手怎么怎么不听使唤呢?……最后,是不是还要放些调料?对了,放些葱。可是,葱还没切。妈妈赶紧帮我切了些葱。我把葱往白白的面条上一撒,“哇!好漂亮!”我忍不住叫起来了。从那时起,我对那白白的面条和绿绿的葱花有了别样的感情。

终于,可以出锅了。我兴奋地拿出两个碗,先给妈妈盛一碗。“妈妈,你尝一下。”

妈妈坐下来,拿起筷子,夹起几根面条,在筷子上绕了两下,又用嘴巴吹了一下,然后慢慢地放到嘴巴里……“怎么样?味道怎么样?”我一边吐着口水一边迫不及待地问。

“不错,第一次做,就能做出这么好吃的面。”

我赶紧飞到厨房,给自己盛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面。端来,放在桌上,哇!这一碗面看起来比妈妈做的还香呢!我夹起来就往嘴里送,“啊,烫死我了!”我赶紧吐舌头。过了两秒钟,我的味蕾才辨别出,好咸呀!

妈妈笑着说:“是有点儿咸,不过整理上不错!”

我再吃几口,嗯,确实还蛮好吃的。

后来,我吸取教训,经过一次一次的练习,终于把面条做好了。家人都夸我做的面条越来越好吃了,都可以开面馆了!或许,别人记住的是我做面条最成功的那一次。但是,我永远都记得我第一次下面条的情景。

第一次做的面条,虽然有点咸,虽然没有鸡蛋,但在我看来是最香的。我懂得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也懂得了做事情是有方法的。

荷塘秋色

800字 初一

古代诗人似乎尤其偏爱荷花,便有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尚得残荷听雨声”等佳句。后来读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那月光斑驳,荷塘清秀的意境在风过处煞是迷人,让我不禁想起了我家旁边的荷塘。

国庆的一个傍晚,我信步走着,不知不觉走到了荷塘旁。那里还是一如既往的多人,我不禁皱皱眉头,走到了角落。

荷塘是一方不大却四四方方的水池,池中尽铺满荷叶,叶子或大或小,或高或低,不留一丝空隙。你瞧!放眼望去,满眼浓烈的绿色。荷花的茎与荷叶色彩上浑然一体,全无色差,好似一张绿油油的地毯,没有任何的点缀,已经十分好看。

此时已是深秋,荷花早已凋零,荷塘已无往日的娇艳欲滴,也没有蜻蜓振翅飞起,荷花荷叶间盈动旋转的美景。相较夏日的荷塘少了些许活泼灵动,多了些沉静的风韵。

突然,几枝焦黄枯败的莲蓬闯入我的视线。我忙踮起脚尖,努力把眼睛睁到最大,想让自己更靠近,更看清楚它:枯焦的莲蓬呈深褐色,水份早已蒸发,让这筋脉暴露无疑,好似木乃伊般瘦骨如柴,一颗颗原本丰硕的莲子也已成为空洞无神的眼球,失去了往日的水灵和光泽。莲蓬无力颓废地耷拉着脑袋,好似无法面对往日的辉煌和风光。支撑的茎也干瘪成一根细得不能再细的“枯木”。

更让人心悬的是,莲蓬的头身连接处的颈部,仿佛只有棉线那样粗细的连接,颤颤微微的,只要微风的小手轻轻一折,它就将“一分为三”的身首异处了吧。

恰此时,秋风不请自来,带着凉意,我不禁为这摇摇欲坠的莲蓬担心起来。大风过处,莲蓬颤颤的倒下去,快要接近水面时,却又被大风拉回相反方向,枯蓬在风中瑟瑟发抖!所幸,风渐小,枯蓬轻晃几下便停了下来,依然含颔垂首,毫发未损!

原来,秋日,荷仙也并未殒身,而是在用另一种方式活着。尽管风吹雨打,依旧铮铮铁骨;尽管无人来赏,却自有风韵。

秋荷!不管面对怎样的处境,都能笑持须髯对冷月,不恋新荷逗俏,不恋窕窈含芳,不恋云羡霞慕,在霜天寥廓也应是以铮铮的钢骨迎风屹立。好一个秋荷!

风依然在吹,枯荷依然在风中摇晃,我拢了拢衣服,加快了脚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六年级
9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