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哈丁寺1200字以上

普哈丁寺

1200字以上 高二 诗歌

在奔腾不息的大运河东岸坐落着一座古老而神圣的墓园,运河上来来往往的汽轮声根本无法打破它固有的平静。一大早,怀着卑微而景仰的心,我们便来到了西域先贤普哈丁之墓。大门上“普哈丁园”四个大字在晨光中熠熠发光,格外夺目。园内树木高耸茂盛,一片生机盎然。是啊,作为中阿文化交流典型代表的普哈丁墓园,这片宁静的土地,沉思的土地,到底沉淀了多少的故事等待我们挖掘?

普哈丁园是国内唯一一座安葬穆罕默德圣裔的墓园,是国内外穆斯林敬谒先贤的圣地,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清末时期国家曾花重金重修过。

普哈丁是中古时期的阿拉伯人,据传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第十六世裔孙,于南宋咸淳年间来到扬州。在扬期间,他弘扬伊斯兰教传统美德,扶弱济贫,得到扬州地方人士的拥戴和官方的礼遇。

普哈丁前后在扬州生活了十年,德佑元年7月23日黎明时归真。当时的扬州郡守是他的好友,根据他生前的遗愿,将他安葬于古运河东岸的土冈上,也就是如今的普哈丁墓。

墓地区被上了锁,园门门楣上方“先贤遗迹”四个大字赫然在目。阿拉伯人崇尚人和自然的和谐,门旁两座石羊代替了平常的石狮。随着大门的打开,纵横的阡陌,中西结合的望月亭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直对清真寺的中轴线上的望月亭飞檐翘角,塔尖上的月牙引人前往一探究竟。

墓园内都是典型的阿拉伯式建筑,直对大门是石阶甬道,石阶两旁有浮雕石栏,渗透出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整个墓园建筑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墓域,内有普哈丁墓及我国元代遗留下来的阿拉伯文墓碑。他们孤独而苍老地矗立在在那片安静的地方。第二部分为清真寺,是教徒们做礼拜的活动场所,内设讲经堂,听着回民一起讲经的呓语,我们似乎还能感受到那久远的庄严肃穆的礼拜场面。还有信民朝拜的圣房,敬礼的水房,这些种种抖让我们看到了生命永恒的迹象。第三部分为东郊公园与墓园相连园中绿树成林,环抱一池碧水,鸟鸣鱼戏,景致极佳。

顺着台阶到顶到达墓区门厅,门厅上方嵌有“天方矩矱”石额。“天方矩矱”意为“来自阿拉伯的典范人物”。门厅面东有一阿文石额,意为“这一类人在真主面前是高贵的”。

的确,这里安静极了:黯淡的天幕下,大大小小近万所用水泥、大理石和花岗岩砌成的坟墓无声无息地伫立着,给人以阵阵寒意;在杂草和野花中穿梭的蝴蝶,使人总以为它们就是死者的魂灵;而镶嵌在大理石墓碑上的阿拉伯文仍然不知疲倦地笑着,让人感到悲怆不已。

悄悄俯身于脚下的泥土,分明可以听到呼喊神灵的鼓声,别出声,让神圣的情绪伴随我们的脚步,不要让我们世俗的心灵去搅扰古人的魂灵。

怀着无限的崇敬和虔诚,细细地打量这几座沉默的石棺,我们的灵魂与古阿拉伯人进行了时光对接,我仿佛听到古人如箴言般的呓语从空中降临。

面对这一棵拥有700年的历史枝繁叶茂的银杏,我们不难想象它的根展得有多宽,埋得有多深,它们一直在制造着绵绵不息的文明血液供后人汲取,而那些集中保存的从我国元代遗留下来的阿拉伯文和波斯文碑铭,都是研究中国中阿友好关系的珍贵历史资料。

我们是否反顾过自己迤逦而去的脚印,是否反顾过那些德遗华夏的异域古人对中华的一腔热情?几千年后,我们的脚步又绕回来,那些满身石纹的碑,神秘的古兰经,无声无息的棺彩,参天的银杏,爬满藤蔓的石墙,这所有的一切又是带着怎样的表情在注视这我们——几千年的等待,几千年的期盼,断定不希望看到归来的是一双双惊奇而困惑的眼睛。

对于生命,我们应三叩首。

出园瞬间,雅兴突起,偶做小诗,聊以明志。

你是历史褶皱里的一抹黛意

你是安拉留于此地的梦呓

天空的白云,将没一缕清风拭净

那株,疲惫了八百个春秋的古杏

在院落的一隅,阐述着静谧

在青石砖堆砌的记忆里

四角攒顶的屋檐,悄无声息的别过脸去

试图将过去寻觅……

那林泉迸溅的泠泠清音

是否是一种圣颜谁识,圣心谁解的悲戚

那些冗长的古兰经文,那些用回文撰写的名讳

在青苔墨绿的青春中,寂寞的讲述着它的教义

人间纷飞的落叶变成了往昔

历史,在它沉淀的琥珀中,安息……

女孩的眼泪

50字 四年级 诗歌

“滴!”一声脆响,

让她忘了一切,

痛苦,悲伤,

只留下泪痕。

时间,

不能让她淡忘一切,

只会有刻印般记忆,

哭吧,

让眼泪消磨一切!

包括伤痛……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高二
诗歌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