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观后感800字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800字 观后感

又是一年开学季,收拾起激动的心情,如约与《开学第一课》在荧屏上相遇,品着知识与文化,共度良宵。

话说中华骄傲,可谓数之不尽。且看老祖宗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着实令人引以为豪。

说文解字,以溯华夏之源。王宁教授以正直为本,为我们讲述了汉字的演变。从甲骨文到大小篆,从象形字到方块字,汉字在千年的风云变幻中渊源流传,从未间断。它美得像书页间飞舞的蝴蝶,一字一句,优雅地诉说着故事,记录着历史,使今天的我们得以见识秦汉的辉煌,唐宋的风骨。此真可谓中华第一骄傲!

闻鸡而武,以振民族之魂。武术表演《少年中国说》震撼人心,恢弘地展现了中华武术之美。站如松,坐如钟。南拳北腿,少林武当,一招一式,上可平天下,下可安身心,令人叹为观止。棍棒之间,舞的是归隐山林的超凡脱俗,舞的是精忠报国的一腔热血。

以棋会友,以明贤者之智。琴棋书画,乃文人四友。琴瑟萧萧,笔墨丹青,斟杯醉饮,怡然诗气在黄卷青灯下荡漾开。而棋者,最为精妙。方寸之间,落棋无悔。手握黑白棋子,指点方格棋盘,却也有点运筹帷幄之感,看似是场无硝烟的战争,其实是棋手之间最真切的交流。棋如人生,人生如棋;心如止水,方可前行。

细品诗文,以载大方之道。我一直认为,诗词歌赋是中华文化中最绚丽的瑰宝。平平仄仄间不知藏了多少才情,才能使文字的组成到达如此儒雅秀丽的境地。这里面,有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有柳永“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离愁别绪。那一句句绝美的文字,每每读到,总不能不使我为之动容。

回首过去,忆往昔峥嵘岁月,如此多娇。历史大浪淘沙,留下的是民族文化的精华,留下的是民族精神的基因,这是千百年来先辈们为我们留下的中华骄傲,这是我们的文化自信。

展望未来,数千古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华夏儿女没有辜负先人们的期望,今天的中国,日新月异,天堑已成通途,登月不再遥远;京广铁路朝发夕至,C919大飞机展翅翱翔,这是属于这个时代的中华骄傲。而我们能做的,就是铭记历史,继承传统,将中华骄傲带向世界,让世界为之赞叹!

今宵月色如水。愿四海炎黄传人得之于心,会之于笑,共赏华夏之美,共筑中华之梦,为民族振兴聚力聚智!

云中锦书托

900字 初三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吟着词,两处闲愁,望那南归的秋雁从云中轻盈而掠,月儿莞尔,隐入那如匀的涔云中……

宋词,是中国文化的风韵之所在;而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深厚之所寻。《开学第一课》中,翻译家许渊冲先生便深刻地道出:“把一个国家的美转化为全世界的美。”的确,汉语着实是语言花园中的一枝独秀,而更关键的在于如何扮演那一群蜜蜂的传粉,将中国文化的“蜜”带到世界各地。

节目中的一位巴基斯坦本土的中文教师米斯巴便是这样的一只蜜蜂,她兢兢业业四十年传播中国文化。巴基斯坦是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因而文化的交融时时出现,宗教的融合,文字的融合,不知又为文化之乐园拂上几抹暗香。沿着丝绸之路,重新覆上那年驼队的宽脚印,重新提起那年线装的厚经书,再一次带上锦书,再一次横穿云烟,静静望着文化的融融泄泄。

来到莫高窟,就是来到了一座广袤无垠的艺术圣地。顺着那年开辟的丝绸之路,佛教于印度传入中国;又是顺着丝绸之路,僧人乐尊路经了这莽莽黄烟中的一座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揭开了“千佛洞”建造的序幕。

屏息凝神,俯身走入了一个唐朝时期的洞窟。只见一尊佛像置于中央,面目安详,好像仍有着脉搏与呼吸,吟笑与娇嗔,两条细线似的眼睛向两旁飘着,仿佛一对清幽的浮云,寓意着佛门之无欲无念;一手前托,一手伏膝,肌肉圆润,施以的彩粉奢丽浓醇,色泽浓厚沉着得如同立体,笔触奔放豪迈得如同剑戟,如此轻车熟路地驾驭着如此瑰丽的色彩,真可谓是尽显唐代本色。

走出洞窟,回到那一片荒凉。块块沙砾散落在无垠的戈壁上,尘埃漫天,细沙流连,我讶叹于一座座造型各异的土疙瘩,一片片广袤浩瀚的奶白色沙漠,一缕缕黄蓝交错的腼腆的霞光,这着实是沙与石的绝妙盛典,是大自然最无心的恣意一笔,而却又是最充盈的一笔,浓浓地吸纳了无量度的才情,吸纳了无量度的文化交融,吸纳了无量度的文化瑰宝,空灵灵又胀鼓鼓地站着,

风住尘香花已尽,花自飘零水自流。尘烟漫天的丝路上,中国伸出了一双宽厚的大手,等待着一个个友好的国家前来牵手,等待着中国智慧,乃至世界智慧传播远扬!

一行雁从云中掠过,捎带着一封封锦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观后感
8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