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份美好的回忆650字

那份美好的回忆

650字 初一 叙事

站在墙头,微风习习,吹逗着几缕发丝。伸出手摸摸那面墙,粗糙的触觉却足以牵起我对往昔的回忆,一不小心卷进记忆的漩涡,瞳孔不断放大,雕刻进那个夏花绚烂的曾经。

记忆中的那个午后,阳光洒满天际,门前那颗高大的杨树在院子里留下不小的荫蔽,我高兴地坐在姥爷宽阔的肩头,两只小手做着雏鹰欲飞状高高举起,姥爷也是笑着向前小跑,仿佛我真成了鸟儿一般。突然间姥爷止住了脚步,我有些惊讶,只见姥爷的指尖夹着一根小小的粉笔,狡黠的冲我笑一笑,便挥笔在那粗糙的墙面上做起画来。

姥爷的画再简单不过了,粉笔一挥,弯弯的弧线,圆滚滚的身体,细长的耳朵似乎还在一抖一抖的,难不成是在倾听春天的气息,小小的眼睛里还透着聪慧的光芒,三瓣嘴似乎还在吃着嫩草,姥爷几笔就勾画出一只小白兔的模样。突然想起母亲曾经说的话,姥爷在我出生的那一年,学会了画兔子,而我的生肖也正是那活泼可爱的兔子。

我看向姥爷,花白的头发,条条的皱纹像沟壑般布满了姥爷的脸,不再强壮的四肢写满了岁月的无情。那正在作画的大手上也布满了老茧,那是他为儿孙奋斗过的痕迹。见我看他,他张开嘴笑了,残缺的牙齿反射着太阳的光,“怎么样,画得好看吗?”我点点头,“画得真好”他抱下我,下巴下并不坚硬的胡子却也扎的我生疼,我忍不住咯咯地笑着,笑的天真无邪,自由自在。

依然是那面墙,身边却没有了姥爷的身影,屋里屋外只剩下姥姥冷清的身影,我仰起头望向天,似乎看到了姥爷在对我微笑,满目的慈祥。我学着他的样子,在墙面上画着兔子,却怎么也画不出那份温情,似乎有些东西消失了,就再也不会出现。

如今,只剩下回忆里有姥爷,那份关于姥爷的美好回忆深深地藏在心中,成为我心底最美好的风景。

初一:飞雪天盈

拜月光纸

550字 初一 记叙文

月光纸,又称为“月光祃”、“兔儿祃”、“兔爷祃”,是木刻版水彩印制的神像,是中秋节必备的月神像。

祭月时拜月神像(月光纸)的风俗起源于明代,明刘侗、于奕正著《帝京景物略》卷二中记载:“纸肆市月光纸,绩满月像,趺坐莲华者,月光偏照菩萨也。华下月轮桂殿,有兔杵而人立,捣药臼中。纸小者三寸,大者丈,致工者金碧续纷。”另据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旧时,每到中秋节,北京城中的南纸店的月光纸便会热销。旧时扬州刻印木刻月光纸的除清代小东门的会文堂纸店外,后来砖桥上的“松竹斋”、大东门街的“莲青斋”、缺口街的“生记”等十余家纸店也纷纷刻版印制月光纸售卖。月光纸是糊在秫秸架子上的,周围还有腊花低镶的边,被人们“请”回家去祭祀,然后焚毁。

月光纸中形象最初为道教形像,是一整张毛边纸印刷的,是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上面有“太阴星君”的形象,后慢慢变为佛教形象和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画面上呈现一轮满月的圆轮,月轮内则有一尊女菩萨端坐于莲花之上,太阴星君被菩萨的形象所取代,民间信仰中称其为“月光遍照菩萨”、“月光菩萨”或“月光娘娘”。在菩萨之下还绘有广寒宫的仙阁殿影以及玉兔捣药的形象。

还有以一张整幅顺红纸印制的,上端是“关圣帝君”、“增福财神”,是给铺户用的。店主希望自己可以财源广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叙事
6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