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邑之行》读后感700字

《旬邑之行》读后感

700字 高一 读后感

人常涚“水清则无鱼”,“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语出《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 意思是:就是说水太清了,则没有鱼,人过于聪明就没有同伴。与人交往大智若愚那是“必须得”!吃点小亏,全当不知;别人的小毛病,也视而不问。即使提建议,也应看个有眼色的时候,让别人听了既愿意接受,又心悦诚服。

作文和为人一样,仔细观察很重要,几个人同时看到一座迎客亭,细心者则有感而发:“登其亭,旬邑县城尽收眼底,群山环绕的古城,如一只卧虎;一头雄狮;一条巨龙;又仿佛待飞的雄鹰,欲奔的骏马,那竖起的几座高层,骄傲的仰着头颅,似与群山比美。”走马观花之人,肯定是车过人过景也过,未曾细品,也无暇深思,错过了眼前美景。 旬邑县城内的泰塔是楼阁式砖塔,八角七层,高五十六米。在第一层北面正中辟有半圆形卷门。通过门里的甬道,进到塔心小室后。有木梯可攀登远眺。第二层起,每层都有拱形的门洞与长方形的假门相间,逐层依次变换方位。

各层塔檐于转角部位的中线上。用青石制成角石一根。它的外端均特意被加工雕琢成螭首,自翼角伸出。相传此塔建于唐代,但据塔身第六层北面东侧窗上的一块砖刻题记,起塔的时间为嘉佑四年正月中。由此证明,它的历史已经有九百年了。

石门山的松山多松,我却不知华山松;松山听涛,“森林氧吧”也是只见雨后的湿气、清新的空气沁人肺腑,却不闻朗朗涛声。松的品种,松的习性、品格,我也就知道陶铸的散文《松树的风格》。更不知道松树下不长草,原来是由于松针落地影响了花草的生长。 戏称文人,却不擅长吟诗作赋,李白的本事倒也学了一丁点,吟诗不会,酒却喝得酣畅淋漓。后来在乾县邮政大酒店吃饭,一位女友听说我刚从旬邑回来,就问我美林农家乐我可知道,我说我就是在那儿喝得酩酊大醉。

“蓝色海洋我的家”,要做鱼儿也不易。鱼的快乐,来自于适宜的水环境,清浊倒无妨,关键要能使鱼儿感受到真正的快乐。水美鱼肥,是我的愿望,我希望自己是朋友们畅游的肥水,不流外人田当然更好,更重要的是要让朋友们游得开心,活得自在!

“呆瓜”学习记1+1=?

500字 四年级 状物

从前,有一个傻子国家,傻子国家里有座傻子城市,那里有个傻子学校,里面有傻子学生和校长、老师等等。(其实他们可聪明了!)

就在这个傻子班级里,有一位脸上长满雀斑的小女孩,别人都叫她“呆瓜”或者“麻雀”。当她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时,就会来几个空翻来发泄一番;当遇到开心或激动的事时,她就会不停地吃手指头,因此,“呆瓜”的手指头又红又肿,像胡萝卜。

有一天,数学课上,老师问“呆瓜”:“1+1=?”“

我不知道。”“呆瓜”认真地回答道。

“那你回家问问吧。”老师摇着头说,一脸的无可奈何。

中午放学,“呆瓜”飞快地冲回了家。一进门,妈妈正在麻将桌上玩得开心极了,“妈妈,妈妈,1+1=?,快告诉我呀!”“呆瓜”跑到妈妈面前,此时妈妈根本就没听见,忙得不亦乐乎呢,只听妈妈突然大声喊道:胡。“哦,1+1=胡。”“呆瓜”转了转脑袋,又跑到爸爸面前,“爸爸,你说1+1=?呀”。爸爸正在观看美国新闻,他看得正入迷呢,嘴里嘟囔着:奥巴马,“哦,1+1=奥巴马。”“呆瓜”高兴地说着,她蹦蹦跳眺地跑到哥哥的房间,只见哥哥正在唱着卡拉ok,“哥哥,1+1=?你知道吗?”“呆瓜”拉着哥哥的衣服问道,哥哥正陶醉地唱着:我心爱的梦中女孩,“呆瓜”心想:“咦,1+1还等于我心爱的梦中女孩呀,好奇怪,!”她半信半疑地走进姐姐房间,看见姐姐正在吃雪糕,一边吃着一边说:“好爽!”一旁的“呆瓜”满脑袋的问号:“1+1=好爽吗?为什么他们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呢?”

下午,老师把“呆瓜”请到办公室,问她:“现在你回答我,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一
读后感
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