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1000字

人情

1000字 高三

在几十年前,尚未建起如今的高楼大厦时,邻里邻居是个很常见的日常词语,而如今这邻里邻居就如同濒临灭绝的物种,逐渐消逝在社会生活中。

在费孝通先生的著作《乡土中国》中说中国的社会格局是一种差序格局,人们的关系像抛入水中的石子荡起一环环的波纹一样,由血缘的亲疏或地缘的远近构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伦,人们根据不同伦的关系来建立不同的社会关系,这就是中国人常说的伦理。而差序格局也可称之为人情社会。

千百年来,人们践行着伦理,也就建就了中国的人情味。一方面,人情味不仅拉近了与周围人们之间的距离,也慢慢消除了邻与亲的界限,演化至后来甚至出现了亲不如邻的现象,不过这也不足为奇,邻居之间长时间的相处所积累的情感自然比某些大半年才见一次的所谓亲戚来得深厚。人情味也铸就了家国同构的政治秩序,加强了社会协作的稳定性。

但另一方面,在社会身份与认同感上,人们会更倾向于是家族的一部分,而非国家和社会的一部分,这就导致人们对私权利与公权利的模糊化处理,即公私一体,人们在获得公权利的同时会很大程度上为私权利谋取利益,这就是历史上的门阀政治的由来之一。

人情味有好有坏,他是塑就中国人的品格的重要因素。而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情味在不知不觉中逐渐丧失,各种社会问题也层出不穷,人情冷漠成为了城市病的重要特征,曾经质朴的人们被利益冲昏了头脑,人性的坚守在利益的诱惑下变得不堪一击,这几十年的发展史从某种层面上看也可看做是人性的堕落史,在利益的驱使下,无论多么丧心病狂的事都做得出来,往前看有三鹿奶粉事件,现在看有长生疫苗事件。这几十年到底是发展还是倒退,由此可见一斑。

同时,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房建得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密,而人心却越隔越远。在大城市中已几乎不存在邻居的概念,人们都是各过各的,与邻居之间能打个招呼就已是不易,而相互扶助早已是奢望。在这样的趋势下,人情社会正不可避免的在走向灭亡。

人情的隔绝,正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面对有难的人,我们的第一反映不是去帮助,而是掏出手机咔嚓咔嚓。即使一条鲜活的生命在我们眼前逝去,我们也会更倾向选择避而不见无动于衷。

面对人情的隔绝,大多数人选择沉默,任凭其走向毁灭,但他们都忘了,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沉默终究不是最好的选择。约翰多恩曾写过一首诗,诗上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能岿然独存,不要去问那丧钟为谁而鸣,他将为你而敲响。

丧钟已然敲响,但人情的隔绝依旧严重,在一座座冷漠的城市中,你是否曾感受过来自陌生人的温暖,请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温暖,因为在不久的将来,现代化进一步加深的情况下,个体之间的隔绝与猜疑会愈发加重,人情味终将成为过去,没有人能在这场时代的变革中幸存,我们像从大陆分裂开的座座孤岛,终究在海浪的侵蚀下湮灭。

那一幕真让我难忘

750字 六年级

狗,大家并不陌生。但是每个人看到狗的态度都不同:动物保育人士看到狗,想的是生命权;环保工作者看到狗,想的是环境问题;嗜吃狗肉者看到狗,想的是冬天进补的香肉……而那位低年级小学生对狗的举动,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难以忘怀!

那是一个酷暑难当的夏天,空气异常闷热,我像往常一样走路去上学。一路上,热风迎面扑来,空中雷声滚滚,云团飞似的移动,不一会儿天空下起了小雨。路上的行人快速地移动着,我也加快了脚步,朝学校走去。

突然“汪汪汪……”,一阵狗叫声传入我的耳朵。我向后看去,一只全身毛都卷成一团的流浪狗映入我的眼前。我的身旁还有一位低年级小朋友,他目不转睛地看着流浪狗。流浪狗吐着舌头,在垃圾箱旁不停地寻找食物。终于,它把目光锁定在了一根鸡腿骨上,然后疯狂地啃着骨头。“狗狗,是不是饿了呢?我现在给你去买食物。”那个小朋友用充满天真的声音说道。我有些好奇,便停下了脚步,只见他淋着雨飞奔似的跑到了附近的便利店,买了一个鸡爪,然后又匆匆地跑了回来,麻利地撕开包装,朝流浪狗丢了过去。

流浪狗吓得往后跳了起来,连声大叫:“汪汪汪……”可它忍不住鸡爪香味的诱惑,又用鼻子来回嗅了几下鸡爪,然后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小男孩用充满爱意的眼神看着它,嘴角还有一丝心满意足的微笑。这时,他又慢慢地走向前去,在流浪狗身旁蹲了下来。那只流浪狗好像感受到他的善意,不像刚开始那般抗拒,只是专心地啃着鸡爪。小男孩伸出他的小手,轻轻地抚摸着流浪狗的脑袋,轻声地说:“快吃吧,以后如果我再遇见你,一定还会给你买鸡爪的,现在我要去上学了,你要照顾好自己哦!”说着,他依依不舍地去上学了。

看到这一幕,我的心为之一震,小男孩一个善意的举动,让人无不为之动容。他让我明白了,保护动物,人人有责。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我也加快了去往学校的脚步。

那一幕,真让我难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高三
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