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因用心而美丽900字

教育因用心而美丽

900字 初一 记叙文

我很喜欢这么一句话:“漫漫人生旅途,会有鲜花遍地,但也会有痛苦和荆棘。黑暗时请带上感动上路,你会发现,黎明就在不远处。”正因为我们的国家有着灿若繁星的慈悲善举,我们才能沿着星光,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在遥远的山区中有这样一位女老师,娇美的容颜,甜美的笑容,如花的时光。而她大学毕业后,却毅然放弃了在城里富足舒适的生活,回到贫瘠的故乡来教书育人,没有陪伴,全班40多个学生仅有她一个人回到这贫穷的地方来教书,人们给了她一个美丽的名字,格桑花开,她就是格桑多吉。

她是一位普通的支教老师,但是她却是极其的负责任。在她的班中一共有90多人,大的才14岁,小的才只有4岁。每天格桑多吉不管是早上还是放学她都亲自护送学生翻过陡峭的悬崖,保集乡的路途非常陡峭,一旦摔下去,便会找不到尸骨,但是因为有她,许多孩子返回了学堂。

夏天,在送学生回家的路途中,她会被蝗虫咬伤,雨天,她的在泥泞的山路中行走,他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就连她身怀六甲都没有阻挡他护送学生回家的道路。晚上,七点多钟,所有同学终于安全的回到家。她非常想念自己的女儿,从女儿出身到现在,他一共才见了四次面。她把孩子托给远在拉萨的公婆来照顾。

格桑多吉之所以没时间见女儿是因为她无论是寒假还是暑假他都得去劝学。有一次他到一个小女孩的家中,劝女孩的父亲让孩子去上学,父亲说什么都不同意,而一旁的小女孩却用小手紧紧拉住格桑多吉的手,这是孩子表示想上学的表现。终于,经过格桑多吉的一番苦口婆心,终于让油盐不进的女孩她爸动摇了,看见爸爸同意的小女孩这才放开了手,格桑多吉这才放心的离开了,进入下一家去劝学。17年以来,他把40多个孩子劝回了校园,把200多个孩子送出了大山。

这样的事迹怎能不使我潸然泪下,因着对故乡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用心,她成了人们心中最美的格桑花!而当我蓦然回首,翻阅着自己的心灵,也发现了有一段段关于爱的记忆在我的生命中留下深深的痕迹。我有这么一位老师,在我学习下降时他关心我给我家长打电话。当我在学习时遇到了困难,他会为我答题解难。有事,我放学了以后,回到他那去补习半个小时,我考的不好时,他会鼓励我,我考得好时,他劝我要虚心。小学毕业后,我还跟他经常有联系。步入中学后,我更被老师试卷上一次次地批改而感动,被老师匆匆的脚步折服。何其有幸,我们有着这么多用心的教师!使得我们的学习生活充满幸福洋溢温暖!

教育成中国这个经济强国的软肋

900字 初三 说明文

中国在短短的时间内成为了世界经济强国,不过其现有的教育制度却使得这个人口大国的年轻人付出了代价:只有他们中最好的才能获得一份好的工作。教育投资成为了中国人最重要的负担之一,而孩子们也因此而备受摧残。

最新的统计报告表明,只有的中国中小学生能够保证足够的睡眠。而根据北京心理卫生中心公布的数据,至少有3000万17岁以下的中国青少年有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许多年轻人不知道如何面对压力,患上了抑郁症和孤立症。年纪大点的也没有好多少,北京各大学的报告表明,24%的大学生有抑郁症,自杀率也呈上升趋势。而北京大学为此做出的第一反映,是聘用了5名心理和精神病专家,但这明显是“治标不治本”的。

绝大部分年轻人的心理问题在于他们糟糕的社会交往能力。近10年的时间里他们除了在家与家长,在学校与老师同学有过接触之外,从来没有接触过社会,每天面对的就是教室和家。这样的学生想不出问题都难。对此教育专家认为,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必须更加感性一些,才能更好的帮助不善于交往的年轻人。家长和老师们必须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中国家长总是不惜一切代价望子(女)成龙(凰),这也加大了新一代身上的负荷。根据零点调查中心的调查,中国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被花费在了下一代身上。中国社科院年经济和社会”白皮书指出,教育收费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中心问题。”全国家庭的认为:“孩子要上学,因此家庭陷入贫困。”对于8亿中国农民而言,在学生开学之前砸锅卖铁卖家具给学生筹学费并不罕见。

学费被看作对未来的投资,家长门期望孩子们能考出好成绩,考上好学校最终得到一份好的工作,这在无形中增大了孩子们的压力。更何况中国自古就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维定式。由于中国缺乏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国的农村家庭甚至将孩子能读好书出人头地当作“养老金”投资。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也成为了中国孩子的负担,许多没钱支付社会和养老保险的父母也希望孩子能成为一个“超级儿童”。

为此小孩子在放学之后不但要再去学英语和数学,还要去学滑板和唱歌。中国家长送孩子们去学所有的孩子们在学校中已经学过的课程,家长们认为孩子孩子学得很开心,却根本没有真正问过孩子们的感受。中国的家长们总是不停的问自己:哪个孩子最聪明,哪个孩子成绩最好,哪个孩子上了最好的学校?只有为数不多的家长有勇气“不为”自己的下一代着想。

在中国教育也因为财富的多少而泾渭分明:穷人家的孩子被送到一般的公立学校,家长们只需要支付一些书本费;而彬彬有礼的“中产阶级”则将他们的下一代送往精英贵族学校。昂贵的私立学校如雨后春笋在中国遍地开花,那里装备着高科技的实验室,现代化的体育场以及昂贵的食堂,师资力量也好于一般的学校,老师多半是留过学的。一些富裕的父母将私立学校视为让孩子摆脱一般学校压力的地方,但这真的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记叙文
9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