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650字

650字 高一 议论文

痛是屈原置身于一片浑沌中的清醒。他把痛的一些化成长叹抛向天空,一些吟成诗作流传给后世,一些融入浊酒洗洁愁肠,但还不能减轻一丝痛。于是他带上所有的苦闷、痛楚,连同自己,投入汩罗江,成为汩罗江中的魂,寻求来世的解脱去了。可依旧有楚怀王的执迷不悟,百姓仍在痛。

痛是荆轲的“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他把痛炼在窄窄的剑身上,涂抹在锋利的剑刃上,灌注于长长的剑鞘中,要将这痛的祭奠摆在秦王的案桌上。他们承载的是一国的希冀,一国的痛。想到那切肤的亡国痛,他高高地举起被激怒的剑,斩向勃勃的野心。地上殷红的是他自己的血,难道这痛是斩不断的吗?他们很快超越了痛,但故国的河山、黎民仍被践踏、杀戮,惊恐得太阳战栗。

痛是陆游与唐婉的凄美。他们把痛扯成绵长的丝,从生离一直牵系到死别后的团聚;他们把痛拧成弦装在琴上,在手指间铮铮而断;他们把痛唱作歌,见证离索的愁绪;他们不再抗争,任痛茧裹于周身,被折磨了一生一世。

痛是人与生俱来的。婴儿在痛苦的分娩中降世,与痛作一番斗争,几十年后又在亲人的痛中离去。痛贯穿历史的邃道,痛是上帝馈赠的厚礼,却没有人愿意接受,只有像孟子一样的“天将降大任”者,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我最担心的是我配不上我所受的苦难”,此类人才将痛视为珍宝。

如今的痛对人们是一种奢侈。这是从鲁迅阐述民族劣根性起就察觉的。人们大概从历史淘出的故事中发现精神对痛的无奈,而干脆以一种面无表情的方式来看待生活了吧。但更恰当的解释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四面八方涌来的痛破坏了中国人的神经,人们关闭了痛觉,变得麻木起来。

我们采取了逃避的方式来对待痛,本是为了不伤害精神,但如今连精神也没有了,只能用浅薄的自慰,空虚的恬静,麻木的安稳来补充“无痛”造成的心灵空白。

我最熟悉的人妈妈

700字 六年级 写人

妈妈今年五十一岁了,有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弯弯的眉毛下长着一双明亮的眼睛,好像两颗黑色的宝石,她个子高高的,不胖也不瘦,爱穿黑色的衣服。

妈妈最大的特点是孝敬父母,她从小就告诉我要做善良的人,要做孝顺的孩子。记得那是我六岁时候的一天,我和妈妈去姥姥家,因为姥姥爱吃糖葫芦在路上妈妈就买了好多好吃的糖葫芦,我当时很不理解,心想:“糖葫芦也不是啥好东西,买那玩意干啥?”路上我急着要吃,可妈妈不让。到了姥姥家里,我迫不及待的拿出一串要吃,妈妈看见了狠狠的瞪了我一眼,从我手里夺过那串糖葫芦递给了姥姥。我当时可生气了,心想:“路上不让我吃,现在还不让我吃,凭什么啊?姥姥比我重要啊?气死我了!”我又拿起了一串糖葫芦,我料定妈妈还会把第二串糖葫芦给别人,所以我干脆抓起一把糖葫芦,分给了屋子里每个人,还给了妈妈一串。当我把那串糖葫芦放到妈妈手里时,妈妈没有吃而是把糖葫芦放回到塑料袋里对姥姥说:“妈,剩下的几串糖葫芦我给你放冰箱里了,你啥时候想吃就到冰箱里拿。”然后妈妈就帮舅妈做饭去了。

在妈妈做饭的时候我就生气的去质问妈妈:妈妈你明明知道我也想吃糖葫芦,为什么不让我第一个吃糖葫芦,别人家都是可孩子先来,难道我不是你们亲生的吗?我越说越生气,气得都哭了。妈妈把我搂在怀里,一边为我为我擦眼泪一边说:“姑娘,妈妈知道你爱吃糖葫芦,可今天咱们在姥姥家,姥姥是妈妈的妈妈,你爱妈妈就应该更爱姥姥啊。再说了你是个懂事的孩子,应该知道尊老爱幼是咱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何况他还是你的姥姥呢……你后来给每个人分糖葫芦的举动做的就特别好,有孔融让梨的风范……”在妈妈的教育下我感到很惭愧,同时也一下子明白了自己以后应该怎么做了,我笑了,妈妈也笑了。我也加入了做饭的队伍,帮妈妈烧起火来,偶尔抬起头,看见妈妈的眼里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这就是我善良而又孝顺的妈妈,她用她自己的言传身教告诉了我做人的道理,使我受益匪浅,我爱我的妈妈!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高一
议论文
6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