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书的相遇900字

我与书的相遇

900字 高一

只要有一支笔,我就可以读书。

“一则故事,改变一生。”至今我仍清晰地记得那本《意林》封面上的话。这些故事,的的确确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我的人生。

起初,我是很抵触读书的。生涩无趣,这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不虚伪地讲,我是为这杂志精美的封面所吸引。所读第一篇文章是有关韩愈的,题目是一句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句话伴随了我整整五年光阴。

宿命般的相遇。这一天,我有一点悟到了“共鸣”与“收获”的含义,这是深爱的铺垫和前奏。

往后的日子越来越快。我开始大量地、广泛地阅读。这份兴趣,逐渐地成为我生命里不可替代的部分。我因此获得了更多丰富灵魂和精神的机会。喷薄而出的思想,才思敏捷的文章,妙语连珠的对话,这一切都因为读书而变得可能。

我与书的故事,也是我与数位挚友的故事。因喜爱读书,思索里有重合或相契的部分,我与他们结识、相惜。走在初中校园的益清桥上,和友人谈及所思所想的时候,我感到无比充实而幸福,这是我对读书由兴趣转为无比热爱的节点。如今,即使他们与我身处不同的地点,回忆起一起读书、生活的日子,我想我们应当有同样温暖慰藉的心情。

“惺惺相惜”——这也许是我和书之间关系的最好诠释。纸质书、电子书我都会阅读,相同的是我都会认真批注、做摘抄、写读后感。如果是电子书,我会将书评发布在网络上。再读曾经的书,能体会到往日手心的温度,也会有不一样的心境。读书无比美妙,如果说与书相遇和热爱只是故事的开端,那么“共鸣”和“珍视”则是无比重要的情节。与作者产生共鸣,与和我读着同一本书的读者产生相同的、抑或不同的感受,听他们的故事,都让我感到无比奇妙和感激。

“形影不离”——从“惺惺相惜”到“形影不离”是一个过程,也是故事的高潮。旅行的时候,我总是喜欢带一本书。动荡的车厢,轰鸣的机舱,远航的游轮都能成为我与书交心的场所。捧起书的时候,心底就升出一种可以摒弃尘世一切纷扰的伟力。在某一座城市读某一本书,许多特殊的、难以言明却无比温存的感受就油然而生。漫步上海的长街,风吹树叶落于发际,悉心收藏起来,夹在随身携带的书本里。时过境迁,再次开启,叶早已枯黄,思想却更新、更蓬勃了。

故事的开端,与书相遇,猝不及防。

故事的情节,春风和煦,伴我成长。

故事的结局?

我打算用一生去讲,去体悟,去践行,你准备好了吗?

书我的清欢

800字 高一

林清玄说:“人生最美是清欢。”他所谓的“清欢”,是在纷繁尘世中内心依然保持安稳平静。而我觉得,只需找一方阳光恰好的角落,安静地独自享受一段书中的旅途,这便是我的清欢了。

回想从前,我并不是一开始就热爱读书的。

那是意识初醒,还处于懵懂的时期。孩童时的我哪里愿意安分地坐在板凳上,看那些生疏的黑色符号死板地扭曲在一块,无非是被制作精美的玩偶、奇形怪状的稀奇小玩意儿吸引。摆弄了一会儿后,好奇心又促使自己把全部精力用来对付挂在古旧抽屉上的一把锈迹斑斑的锁。而很快,又会扔下锁,迎着风,跟着一只蜻蜓后面跑。

再长大了些,我仍没有对书表示出很大兴趣,因为我发觉我的童年还尚未结束,比起捧着书,我更愿意拉上几个玩伴,做各式各样的游戏,在澄净的蓝天下,放飞自由。口中吟哦次数最多的诗,不过是李白的《静夜思》。

尘缘总是突然诞生的,就像我与书籍。突然有一天,我开始沉浸于书中了,着迷于简单文字拼凑起的世间最美的情,感动于那些文学大家对往事深情的回忆。只存活于书中世界的一个个人物,鲜活到你仿佛一伸手,就能触碰到他们的气息,能从他们身上,发现你的影子,甚至是你生活的影子,亲切而又温暖。

各式的书籍渐渐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于阳春三月的清晨,于烈日炎炎的午后,于夕阳无限的傍晚,于寒风凛冽的冬夜,待在某个角落,捧书细读。或赏花,或品茶,或听雨……我在某个场景,总想用此刻的心情去领悟作家们置身于此的心灵感受,如同电影回放,更像跨越时间与空间之后,与他们面对面促膝长谈。

我站在冉阿让的面前,仔细端详着他苍老又刚毅的脸庞,目送着他带着另一个娇小纤弱的人,缓慢而虔诚地隐进巴黎浓厚的夜雾中;我看见黄花满地的庭院,李清照独自守着窗,杯中酒尽,窗外冷雨纷飞;我看着佝偻瘦削的福贵,拉着一头同样瘦骨嶙峋的老牛,慢悠悠地踏过田埂,哼着他的小调。

从书中,我学习了他们的生活经验与信念,并在无形之中,被他们的情绪牵动,不自觉的欣喜、痛苦、思索、遗憾。

该是这样罢,在阳光刚好照到的角落,枕一方柔软,窗外风和日丽,窗内诗意盎然。我执一本心爱的书籍,享受只来自书中的静谧。

岁月静好,一享清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一
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