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青春1200字以上

写意青春

1200字以上 初三 散文

相比年轮,青春是一种心境,承载了无数希望与年轻的梦。比起桃面丹红,更显得意志深沉,释放着经年里狂热的激情。做季节里的主人,将所有青春的信念启程。在岁月斑斓的记忆中,有你,有我,飘过的痕。

——题记

青春是一首歌,谱写欢快和憧憬;青春是一盏灯,照亮希望和光明;青春是一幅画,勾勒信仰和激情;青春是一首诗,蕴含斑斓和年轻。

伴着暖暖的初夏,校园里的樱花散发出淡淡的香。我与两三个朋友相约樱花树下闲聊。远处,三三两两的身影,人手一本诗经,畅谈着泛黄的书本里文人的梦。的确,在和熙的阳光下,她们是夏日里一道道靓丽的风景。坐在我身旁的朋友喃喃道:“这就是青春,舞动着年轻的朝气。”是啊,这就是青春。

可是青春真的是这样吗?几张泛黄的书签,几颗悸动的心。我不禁问问自己:“什么是青春?”然而对于这一回答,似乎真的没有几个人追问过。那么青春又意味着什么?是花一样年轻的季节,还是漫漫人生中的一个过程?伴着一曲动听的交响乐,我陷入了一阵深深的沉思……

接着,脑海里浮现出八个大字:心境、信念、希望、年轻。

所谓青春,华丽而短暂。但它并不单单只是人生的某个阶段,而是一种心境。一种白驹过境,岁月如荼的努力与宁静。正如法国作家司汤达所说:“一个人只要他有纯洁的心灵,无愁无恨,他的青春时期,定能因此而延长。”

生活中,我们难免遇到些磕磕碰碰。青春时期的我们,或许暴躁,或许冷静。当我们面临挫折与失意,又是如何谱写青春的旋律?四川,一个年仅10岁的农村孩子,颜玉宏,在他未满1岁时,因一次高烧导致病情加重而让他患上了小儿麻痹症,从此他再也无法正常走路。为了求学读书,他选择倒立着用手走、爬着走、拄着拐杖走。每天咬牙坚持6个多小时,才能“走”完上学往返的路程。

在所有看来,走路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能力,上学是每一个孩子应该经历的过程,然而,这两件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对于来说却有些遥不可及。但他从未选择放弃,而是以一种乐观积极的心境坚持着走下去。他用坚持诠释了生命,他用顽强书写着青春,以一种执着而积极的心境歌颂青春。

所谓青春,就是磕磕绊绊之后依旧永葆活力。正如盛夏的花开,绚烂而充满朝气。但它并不仅仅是桃面丹红的年轻,更多是一种意志深沉。它赋予了我们无限的憧憬和热情,如同黄河流水一般汹涌浩荡;它赋予了我们年轻的生命,如同春天里的新芽,在阳光的普照下茁壮成长;它赋予了我们满腔的自信,如同海容纳百川的广阔。

当然,青春或多或少会有些苦涩,但苦涩的同时也收获着,成长着,快乐着。《愿望树》是一个由残障孩子本色参演的公益话剧,反映了残障孩子们的快乐生活以及特教工作者的职业坚守。同时还融入了残障孩子双簧、歌舞串烧等表演。这一幕幕精彩的画面无一不演绎着青春的朝气与激情。他们用活力和自信描绘青春;他们用意志和信念涂写生命;他们用坚强和笑容诠释青春。

所谓青春,是一种坚定的信念。它如初升的太阳,缓缓前行;它如展翅的飞燕,自由翱翔;它如春日里的新芽,张扬着绽放。而梦想是青春里一个宏伟的蓝图。它如远处的灯塔一般,指引着黑暗中迷途的路人;它是雨后的一抹斜阳,温暖着每一颗流浪的心;它是午后的一杯清茶,消逝经久的疲倦;更是每个人执守的信念,与追求的目标,是青春时期的我们的代名号。

朱启平和新一届支教队员怀着一个让山里孩子拥有美好明天的梦,断感染着身边学生。白天,他们上课谈心。晚上,就着昏黄的灯光备课,睡在临时拼成的木板床上,浑身被跳蚤咬得肿痛,却沉浸在被人需要、给人希望的幸福中,毫不言苦。他们有着山一样雄伟的信仰和梦想,更让大多数山里的孩子看到了希望和光芒。在这片荒凉的山区,他们用梦想和希望书写年轻,用坚定的信仰演绎出青春的华丽。他们让青春不再荒废,让梦想不再沉睡,用知识的双翼谱写青春的乐曲。这不正是青春的象征吗?一种强烈的使命与责任感,和一颗敢于追逐的心。

太阳终于要落山了,夕阳的余晖照射在一个个青年学子的脸上,在湖面的反射下,我看到了一颗颗年轻跳跃的心。我不禁问问旁边的朋友,毕业后你准备干嘛?朋友笑笑回答:“年轻就要放纵,青春就是资本。要把每一个梦想装在心中,用行动奏演属于自己的曲谱。把握梦想,不让青春虚度,不要时间定格在未来悔恨的那一刻。”

是啊,青春是一种信仰,它如早上的露水,晶莹明亮;青春是一种心态,不因失意而意志消沉;青春是一种激情,正如夏日里的火焰,燃烧着每个青年学子的活力与热情;青春是一首悠扬的曲,每一根跳动的琴弦上都是一个年轻的梦;青春是一首意味深长的诗,诠释着生命中最美丽的故事。

写春联

1200字以上 初一 散文

穿新衣,戴新帽,买年画,吃年糕,贴春联,放花炮,这些都是中国年不可缺少的元素。对于我来说,写春联印象最深。

我的伯父是一名中学老师,写一手好字。街坊邻居家有红白喜事时,需要写个婚帖、文书什么的,都请伯父帮忙。特别是每到过年时,很多人拿着红纸请伯父写春联,让我十分羡慕。我也暗下决心,一定要练出一手好字,像伯父一样为邻居写春联。

要想写春联,第一关就得写好毛笔字。记的我上小学时,家里三间土打墙的堂屋,西边有一盘大炕,几乎占据了三分之一的空间。家里冲门的地方放着一张大方桌,上面放着暖壶、茶壶、瓷茶杯等物品。桌子很高,我跪在有靠背的椅子上才勉强够得着。索性我就趴在大炕上练习写字。家里所有的旧书上都被我涂抹一黑。甚至连墙壁、门板都难逃厄运,被我根据地方的大小写上长短不一的名言警句。为此,没少挨娘的骂。骂又不疼,不打就行。

我上初中时,哥哥读高中。他在县城给我买了一支好一点的毛笔和字帖,让我照着上面的字写。我用五分钱买两张草纸,先用淡墨写,后用浓墨描,先写小字,后写大字。一张纸被涂抹得黑乎乎的才舍得扔掉。那时,班里许多同学让我帮他们在作业本上写名字。老师也夸我的字写的好看。

中学毕业后,我回到村里当了一名小学代课老师。在教书之余,我依然坚持练字。九十年代的第一个春节,我才鼓足勇气把自己写的春联贴在街门上。引来街坊邻居的一阵赞美之声。从此,就开始有人请我写春联了。每年腊月下旬,学生考完了试,学校也放了假,我就开始忙碌起来。邻居纷纷拿着几张大红纸,来让我给他们写春联。因为人多,我怕弄乱了,就在红纸的背面写上他们的名字。

腊月二十到二十八这几天最为忙碌。因为按我们乡下的风俗是“二十八,贴纸马”.就是说,到了腊月二十八这一天,人们就要贴神像和春联。有时眼看二十八快到了,还有很多红纸没写呢,就得挑灯夜战。自己割纸,书写,晾干,收起。

每道工序都马虎不得。最后用纸条把写好的春联封住,写上他们的名字。当然,村里也有人因为忙碌,就没有想起贴春联这事。看到别人家都贴好了春联,才突然想起自家还没写呢。于是就急匆匆拿着红纸请我帮忙。有时候大年三十,我正在家帮娘包饺子呢,突然有人拿着几张红纸来了。我只好洗一下手,把收拾起来的文房四宝拿出来,再次挥毫泼墨。

家里的地方不大。整个屋地上、炕上都摆满了一条条散着墨香的春联。有时候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我的好友和邻居见我一个人忙不过来,就帮我割纸,或者摆放写好的春联。可是,他们又分不清哪条是上联哪条是下联。后来,我就改进了书写形式,把上联下联写在一条红纸上。让两块儿门心儿也连在一起,这样就不会出现“配错对”的现象了。

过了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忙着蒸馒头,包大菜包子,还要蒸上供用的枣馅儿馍馍。我不但帮不上家里的忙,还把整个屋地上摆得严严实实,有时连下脚都困难。爹娘看到我能为邻居做点事,听着他们对我的夸奖,打心里高兴,所以没有丝毫的怨言。有人来我家让我写春联,先给我爹递上一支好烟儿,爹一边抽着烟,一边给他们讲我怎么刻苦练字,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幸福。遇到娘蒸馒头时,我就把桌子搬到院子里写。一晌不动地方,尽管冻得很脚冷,但是看到他们拿着写好的春联满意而去,心里也感到热乎乎的!

九十年代,平均每年我都要写1500多副春联。当时我们村里三分之二的春联都是我写的。有人送纸时,还拿一瓶墨汁,多数人是把纸一放,过几天来拿。那时,我买墨汁都是整箱的买。一箱十二瓶,才基本够用。得失从不计较,能得到人们的认可,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后来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加了一节写字课。先让学生用钢笔、圆珠笔练字,稍有点基础后再用毛笔写。挑几名上手快的重点培养。练了两三年,有的学生写的还真像那么回事呢!这样,每到过年写春联时,五六名学生就成了我的得力助手。我才算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可以松口气了。挑一个好天气,我就带领七八名学生,把桌子搬到大街背风向阳的地方,为村里人义务写春联。

学生有明确的分工:有的割纸,有的书写,有的把写好的春联摆在地上,再用砖头或者小石子压住。当时围观的人真是里三层外三层,都夸我的学生写的好,还有的说真是“名师出高徒”。总之,听着他们的赞美,我们心里都美滋滋的!

时光进入两千年之后,随着印刷精美的烫金春联的流行开来,找我写春联的人逐年减少。手写春联的高峰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但是,我写春联时的忙碌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仿佛就像发生在昨天。因为在我的一笔一画里,都融入了我对祖国美好明天的无限憧憬,对父老乡亲新年的美好期盼和深深祝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三
散文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