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800字

寂寞

800字 六年级 抒情散文

在礼拜堂里我也有过同样的经验。在伟大庄严的教堂里,从彩色玻璃窗透进一股不很明亮的光线,沉重的琴声好像是把人的心都洗淘了一番似的,我感到了我自己的渺小。这渺小的感觉便是我意识到我自己存在的明证。因为平常连这一点点渺小之感都不会有的!

我的朋友肖丽先生卜居在广济寺里,据他告诉我,在最近一个夜晚,月光皎洁,天空如洗,他独自踱出僧房,立在大雄宝殿的石阶上,翘首四望,月色是那样的晶明,蓊郁的树是那样的静止,寺院是那样的肃穆,他忽然顿有所悟,悟到永恒,悟到自我的渺小,悟到四大皆空的境界。我相信一个人常有这样的经验,他的胸襟自然豁达寥廓。

但是寂寞的清福是不容易长久享受的。它只是一瞬间的存在。世界有太多的东西不时的提醒我们,提醒我们一件煞风景的事实:我们的两只脚是踏在地上的呀!一只苍蝇撞在玻璃窗上挣扎不出去,一声“老爷太太可怜可怜我这个瞎子吧”,都可以使我们从寂寞中间一头栽出去,栽到苦恼烦躁的漩涡里去。至于“催租吏”一类的东西打上门来,或是“石壕吏”之类的东西半夜捉人,其足以使人败兴生气,就更不待言了。这还是外界的感触,如果自己的内心先六根不净,随时都意马心猿,则虽处在最寂寞的境地里,他也是慌成一片,忙成一团,六神无主,暴跳如雷,他永远不得享受寂寞的清福。

如此说来,所谓寂寞不即是一种唯心论,一种逃避现实的现象吗?也可以说是。一个高韬隐遁的人,在从前的社会里还可以存在,而且还颇受人敬重,在现在的社会里是绝对的不可能。现在似乎只有两种类型的人了,一是在现实的泥溷中打转的人,一是偶然也从泥溷中昂起头来喘口气的人。寂寞便是供人喘息的几口新空气。喘几口气之后还得耐心地低头钻进泥溷里去。所以我对于能够昂首物外的举动并不愿再多苛责。逃避现实,如果现实真能逃避,吾寤寐以求之!

有过静坐经验的人该知道,最初努力把握着自己的心,叫它什么也不想,而是多么困难的事!那是强迫自己入于寂寞的手段,所谓参禅入定完全属于此类。我所赞美的寂寞,稍异于此。我所谓的寂寞,是随缘偶得,无需强求,一刹间的妙悟也不嫌短,失掉了也不必怅惘。但是我有一刻寂寞,我要好好地享受它。

四大名著之红楼梦

120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原文再现

十八岁出门远行(节选)

(本文选自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作者余华。由于篇幅较长,只给出局部。)

柏油马路起伏不止,马路像是贴在海浪上。我走在这条山区公路上,我像一条船。这年我十八岁,我下巴上那几根黄色的胡须迎风飘飘,那是第一批来这里定居的胡须,所以我格外珍重它们。我在这条路上走了整整一天,已经看了很多山和很多云。所有的山所有的云,都让我联想起了素席的人。我就朝着它们呼唤他们的绰号。所以尽管走了一天,可我一点也不累。我就这样从早晨里穿过,现在走进了下午的尾声,而且还看到了黄昏的头发。但是我还没走进一家旅店。

……

天色完全黑了,四周什么都没有,只有遍体鳞伤的汽车和遍体鳞伤的我。我无限悲伤地看着汽车,汽车也无限悲伤地看着我。我伸出手去抚摸了它。它浑身冰凉。那时候开始起风了,风很大,山上树叶摇动时的声音像是海涛的声音,这声音使我恐惧,使我也像汽车一样浑身冰凉。

我打开车门钻了进去,座椅没被他们撬去,这让我心里稍稍有了安慰。我就在驾驶室里躺了下来。我闻到了一股漏出来的汽油味,那气味像是我身内流出的血液的气味。外面的风越来越大,但我躺在座椅上感到暖和一点了。我感到这汽车虽然遍体鳞伤,可它的心窝还是健全的,还是暖和的。我知道自己的心窝也是暖和的。我一直在寻找旅店,没想到旅店你竟在这里。

在伤痛中成长

从书中录下这一段文字的时候,我在思考着,阅读这些文字的意义与价值。对于我们这一代的青年人,尤其是出生在城里、生长在父母关爱的庇护下的孩子来说,这是太遥远的距离。从一个少年的角度看,小说中的那些描写,刻画的是一个滴血的世界。

开始,这个年轻人试图讨好地给司机点烟——十八岁,一个在我看来尚还幼稚淳朴的青年人,是不是因为在外的寂寞与无助,才学会了如此圆滑的、在成人的社交中的手段?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种手段非但不为成人所接纳,更被暴力地拒绝——最后,这个涉世未深的孩子,选择了用同样的暴力回击对方。这多少带着一点伤痛的故事,却还没有真正结束!面对一个孩子尚还不那么自然的“凶狠”的表演,作为大人的司机竟“笑嘻嘻”地看他,一副献媚的表情——难道,这就是那时整个社会教给年轻人的“处世经验”?到了后来,劫匪们抢走了司机运的苹果,“我”出于年轻的骨子里的血气,为司机打抱不平,但司机没有用心去感激这个善意之举,反而加入的抢劫的行列,把年轻人的随身财物洗劫一空。在那个物质贫乏的时代里,人性的贪婪与冷漠,难道就是整个历史坐标上的主旋律么?一个年轻的梦想,怀揣着对青春的无限憧憬,踏上他追寻的道路时……一时间,原来的欣喜被劫掠,从前的渴望被扼杀,旧时的热情被创伤,在人生的轨迹上,只轧过的淡淡的悲戚与苍凉。

多少隐喻弥漫在文字之中——它们的存在,只是对残酷现实的一种哀诉罢了。他感到自己“像汽车一样浑身冰凉”,但他却未曾绝望过。也许,这比“青春无悔”的誓言,来得更有说服力些——在那个冰凉的夜,他感到自己体内的热血仍然在流淌,他的心,也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温暖与归宿。

无论如何,这是一个港湾——虽然心灵曾经滴血,但生命依旧延续,路还在走……人,毕竟是在历练中成长的,伤与痛,只是个成年的仪式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六年级
抒情散文
800字